張琳
內蒙古包頭市第二十九中學
新課程實施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張琳
內蒙古包頭市第二十九中學
本文針對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提出了該學習方式的基本教學流程,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新課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參與教學過程,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管理和控制學習環境,自己設置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控制學習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豐富的信息資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取出所需要的資料,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它是就學習過程的內在品質而言的,它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顯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是在主體性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張揚的條件下實現的。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即要讓學生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取知識和技能、經歷過程與方法、感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能力的發展,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方式。它們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自主學習是基礎,合作學習是發展,探究學習是本質。即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不僅互為一體,還相互促進。它“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科學素養,是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敢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它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所以,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要在自主的基礎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礎上探究,在探究的基礎上綜合,在綜合的基礎上創新。
1、教師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在學生開展合作與交流的時候,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活動情況,包括學生個人的參與情況,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情況;需要深入到小組中,了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矯正,并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創新性思維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
2、關于討論時間的把握
在教師組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一種現象,即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或者該問題來自學生),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聲,感覺小組內每個人都在發言;一兩分鐘后,教師是喊“停”。這種一兩分鐘的討論,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組建了合作小組后,學生圍坐在一起,進行簡單的議論,就會出現合作的效應。學生在討論前,教師應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在討論時,也要給予充分討論的時間,所以,設置這一環節所給予的時間以10–15分鐘為佳,有時遇到難度大的問題時,還可以適當延長討論時間。
3、“自主學習”決不是“自由學習”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脫離了教師指導的學習,不要以為自主學習就是放羊。如果這樣上課: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之后教師就講了一句話:“有問題的請提出來。”那自主學習變成了漫無目標的自由學習了。相反,自主學習更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讓學生充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保護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其次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問題的空間,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來認識和判斷問題,學會對自己的解題策略與學習結果作出恰當的評價和適當的調整。同時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交往中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并有意識地調控自我,深化其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與創造力。
4、“合作學習”決不等于“小組討論”
合作學習不同于一般的小組學習。小組學習的結構往往是松散的,而合作學習則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下,以合作小組為單位來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而且合作學習不單單指學生四五個人為一小組的合作,還應該包括整個班級的合作,還有師生之間的合作,即多維互動。要重視個體的嘗試學習過程,允許每個人按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應組織好交流。為了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小組成員的組合、分工、學習目標都需要精心確定。最重要的是,小組的組建應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而且每個組應有個負責人,負責組織討論,分配記錄、整理、歸納等工作。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要幫助其他同學實現學習目標,通過小組間的互動,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實現師生互動,并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監控和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
總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物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一種重要手段,讓教師在教中謀求探索,不斷創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讓學生在學中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為自身的終身發展做準備。這樣才能使新課程標準得以順利實施,是基礎教育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
張琳(1982-),女,內蒙古包頭市人,教師,大學本科,包頭市29中,研究方向:物理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