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為了促進小微企業的融資與發展,本文從網絡金融創新的角度,結合目前國內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和互聯網金融發展狀況,提出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等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主要內容包括:加強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促進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建立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督機制;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體系;增強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加快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的升級等。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互聯網金融
一、小微企業的概念及融資現狀
小微企業是指除了國家認定的大中型企業之外的所有企業,是小型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家庭作坊式企業等的總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相關規定,國家將中小企業劃分為微型、小型和中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的總資產、營業額以及從業人員等進行劃分。小微企業是能夠促進就業率的增長,增加國家稅收收入,活躍市場并促進經濟繁榮。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Internet of Finance)是傳統金融與用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互聯網環境下的電子商務、社交網絡、云計算等技術,可以記錄和展示客戶的網絡行為,進而低成本地建立金融交易信息基礎,加上數據挖掘,從而培育新的客戶群體。與傳統金融相對比,互聯網金融擁有客戶體驗更好,運作更高效,信息更透明,服務包容性更強的特點,對金融行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三、利用互聯網金融幫助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障礙
1.完善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尚未形成。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間較短,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建設處于初期階段,在平臺建設的穩定性、開放性、安全問題等方面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漏洞,現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開放性和個性化問題方面還有所欠缺,這無疑會對個人和小微企業的融資與發展安全造成一定的阻礙。
2.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種類單一。目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中大部分是單純地將傳統的金融業務放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操作,業務種類單一,缺乏創新性。雖然有像阿里一樣將傳統金融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業務相結合的模式,但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中也只是杯水車薪。
3.對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監督。互聯網金融是把雙刃劍,帶來了好處的同時,也伴隨著互聯網金融詐騙、洗黑錢等一系列違法犯罪活動,犯罪分子利用了互聯網金融正處于興起階段監督機制不完善的弊端,以及互聯網金融具有一定互聯網虛擬性的特點,從中非法謀取利益。
4.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體系匱乏。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并沒有與互聯網金融相對應的相關法律條文進行規范,而互聯網金融的入行門檻較低,極容易出現利用相關法律漏洞的違法現象,例如貸款利率過高,形成高利貸犯罪的活動,為小微企業及個人的融資帶來了很大阻礙。
5.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難以控制。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業務風險成為了影響行業發展的瓶頸。個人的信用風險、平臺的安全性風險都會對相關企業造成擔憂,互聯網金融機構和企業無法查看貸款者的信用記錄,如出現貸款者或企業的犯罪活動,不僅會造成互聯網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損失,還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6.信用體系建設落后。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我國信用體系的建設滯后于時代潮流,個人信用錄入及查詢等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導致人們的信用觀念落后,傳統和互聯網金融行業經常出現呆賬、壞賬等現象,查無對證,對社會和金融機構等造成了嚴重影響和損失。
四、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支持建議
1.加強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基礎上,鞏固平臺穩定性建設,并逐步增強平臺的開放性,建立社交化金融平臺,在為企業進行金融服務的同時,為融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兼并以及強強聯合等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促進小微企業之間、中小企業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小微企業融資效率的提高。
2.促進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資源以及一切開放手段進行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和融資扶持,將大數據技術服務于小微企業,簡化融資程序,降低融資門檻,增強小微企業融資效果,幫助小微企業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3.建立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督機制。政府和金融機構可根據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特點,建立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督機制對相關的交易進行嚴密監督,制定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機制,從而約束和規范互聯網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行為,保障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安全進行,保障小微企業融資的渠道合理化。
4.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體系。立法部門應及時出臺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政策,并不斷進行優化和升級,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監督機制,對互聯網金融交易中出現的一系列違法行為嚴懲不貸,從而強力打擊相關違法亂紀行為,為小微企業的融資與發展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互聯網金融環境。
5.增強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銀行應利用大數據技術適當向金融機構提供個人信用記錄、個人網上行為記錄和信譽,減少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定期組織員工進行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技術培訓,提高相關機構的風險規避和控制能力,促進金融機構的安全、高效運轉,為小微企業的融資安全提供保障。
6.加快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的升級。政府和金融機構應聯合加速信用體系的升級和改造,針對小微企業及個人出臺相關的信用錄入措施,從而建立一個完整的信用錄入機制。例如從出生時即對個人建立信用檔案,從而完善的信用機制,逐步直至完全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保障小微企業利用互聯網金融融資活動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莊濤.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及原因分析[J].商,2012,(20):101.
[2]張雪雯.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剖析與對策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 (18):1.
[3]張明哲.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J].金融經濟,2013,(22):121-123.
作者簡介:李曉飛(1992- ?),男,回族,新疆烏蘇人,主要研究方向:企業融資,單位:湖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