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將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
◎本刊評論員
歲末,河南省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再出重招,繼10月份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之后,11月26日,省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意見》,要求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工作,堅決守住耕地數量、質量雙重紅線。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耕地是農業之本、產糧之基。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 堅持把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鞏固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更是將耕地保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都對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確保實有耕地面積基本穩定、實行耕地數量和質量保護并重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這些無疑都顯示出耕地保護工作在中央高層心目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當前,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總體質量差,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土地利用率較低。有資料顯示,多年來,城市外延擴張占用大量土地,其中一半以上是耕地。根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我國耕地面積一直呈減少趨勢,同時耕地質量總體上也呈現下降趨勢。作為糧食生產核心區,近年來,我省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出發,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我省有1億人口,人均耕地只有1.15畝。我省以占全國1.74%的土地,養育全國7.47%的人口,同時可利用的后備耕地資源嚴重不足,土地承載壓力大。當前,我省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保護耕地和保障發展的矛盾還比較突出,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突出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管理,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以耕地保護為首要任務的土地管理新格局,推動土地管理工作重心向耕地保護轉移,確保全省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基本穩定,總體質量不下降,既是保紅線、保生態、穩增長、促發展的需要,更是作為糧食生產大省的河南應有的責任擔當。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立以耕地保護為首要任務的土地管理新格局,推動土地管理工作重心轉向耕地保護,一方面,要集合行政、經濟、技術、法律、紀律等多種手段綜合施策,對耕地實行“管控性、約束性、補救性、建設性、倒逼性、懲治性”六大保護政策體系,共同發力;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耕地保護的職責分工,強化激勵約束手段,督促落實共同責任,形成合力。同時,要堅持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好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的關系,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努力做到有力保護、有效保障、有序開發,實現保護耕地、保障發展的“雙贏”。
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凸顯耕地的稀缺性。在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面前,耕保責任重于泰山。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切實提高對保護耕地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積極行動起來,采取得力措施,將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守住“紅線”、保住“底線”,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