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視察時作出的“貧困地區黨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重要指示,深入貫徹汪洋副總理提出的“走出一條扶貧新路子,為全國帶個好頭”具體要求,深入貫徹中央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和中辦、國辦25號文件精神,緊密結合省情實際和貧困地區發展特征,牢牢扭住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目標”,精心打造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兩大抓手”,著力構建行業扶貧、專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工作格局,推動全省扶貧開發工作邁出了堅實步伐。
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省長劉偉平高度重視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始終把這項工作作為最大民生、普惠民生、公平民生來抓,以身作則帶頭調查研究,帶頭謀劃思路,帶頭細化部署,帶頭狠抓落實,不僅親自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統籌協調重大工作,而且親自把關制定重大政策、督促推進重大任務,在全省帶動形成了上下齊心協力加快貧困地區發展、助推貧困群眾致富的生動局面。兩年來,全省累計減貧290萬人,貧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842萬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55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40.4%下降到26.5%。具體實踐中,省委、省政府及主要負責同志主要抓了6個方面工作。概括起來,就是“六個狠抓、六個著力”:
第一,狠抓組織領導不甩手,著力傳導責任和壓力。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小康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必須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把握和推進。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召開農村工作會、聯村聯戶行動推進會、扶貧攻堅工作會進行專門部署。中辦、國辦25號文件下發后,省委、省政府先后召開5次常委擴大會議、8次省政府常務會議,黨政主要領導先后作出批示53件(次),研究細化貫徹中央精神、抓好扶貧開發的具體意見和措施,并部署制定了《實施方案》,真正把責任傳遞下去、把壓力傳導下去,引導各級各部門切實把扶貧開發緊緊抓在手上、牢牢扛在肩上、時時放在心上。
第二,狠抓調查研究不盲動,著力深化認識和思路。甘肅幅員面積廣闊、基礎條件復雜,58個片區縣和17個插花縣情況不同、問題各異,必須謀定而后動,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扶貧策略。為此,省委常委同志和省政府班子成員分別帶隊深入各縣市區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集中調研,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深入到三大片區和插花地區的12個縣、20多個村進行實地調研。在此基礎上,省委召開理論中心組學習會,圍繞扶貧攻堅“形勢怎么看、工作怎么干、保障怎么辦”3個課題進行研討,形成了一系列理論成果。在形勢判斷上,明確提出“四個尚未根本改變”,即扶貧對象規模大、貧困程度深的狀況,連片特困區域多、制約發展深層次矛盾突出的狀況,致貧因素復雜、返貧壓力大的狀況,以及收入差距大、相對貧困凸顯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在奮斗目標上,明確提出“兩個高于”,即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實現減貧700萬人左右。貧困面下降到8%以下,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在總體思路上,明確提出“四個堅持、四個注重”,即堅持連片扶貧與插花扶貧兩手抓、注重以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堅持“輸血”與“造血”兩手抓、注重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兩手抓、注重發揮惠民政策整體功能,堅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與匯集多方幫扶力量兩手抓、注重形成扶貧開發強大合力。在實現路徑上,明確提出“四個結合”,即扶貧攻堅與全局工作相結合、行政推動與市場驅動相結合、“三位一體”與自力更生相結合、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走統籌扶貧、精確扶貧、開放扶貧、造血扶貧、生態扶貧的路子。這些思路在全省形成了廣泛共識,起到了指導和推動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作用。
第三,狠抓特色實踐不畏難,著力打造載體和抓手。甘肅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按照國家扶貧新標準,2011年底,全省共有貧困人口842萬,貧困發生率達40.4%,扶貧工作必須直面現實、勇于攻堅,采取超常規的方式、超常規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加以推進。省委、省政府繼承和拓展以往的成功經驗,深入謀劃具體的載體和抓手,統攬和帶動全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抓了兩大行動:一個是深入實施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從2012年初開始,組織省市縣鄉四級1.5萬個機關單位、40多萬名黨員干部對口聯系近1.6萬個貧困村、67萬多戶貧困戶,深入農村開展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六大任務,幫助群眾增智換腦、發展產業,為群眾興辦各類實事64.3萬件。這項行動正在成為機關作風轉變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養干部的能力鍛造工程、造福人民群眾的德政民心工程。另一個是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就是圍繞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一個核心”,做到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兩個不愁”,落實扶貧對象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三個保障”,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易地扶貧搬遷、金融資金支撐、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素質提升“六大突破”。兩大行動實施以來,扶貧重點更聚焦、措施更有力、效果更明顯,這兩年全省扶貧對象年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
第四,狠抓薄弱環節不松勁,著力破解瓶頸和難題。主要抓了“三個強化”:一是強化金融信貸的支撐作用,針對農村資金缺乏這一瓶頸,通過在貧困縣建立擔保公司、成立農民互助擔保基金、發放“雙聯”惠農貸款等辦法,有效破解了貧困群眾貸款難的問題,兩年累計發放涉農貸款300多億元。二是強化財政投入的傾斜力度,針對貧困地區財政困難這一瓶頸,完善了財政扶貧資金穩步增長辦法,今年省級財政對58個貧困縣均衡性轉移支付達153億元、增幅高出非片區縣3個百分點,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達到11.5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貧困縣財政支出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三是強化基礎設施的保障功能,針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這一瓶頸,實施了一批農村道路硬化、飲水安全、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等重點項目,特別是整合涉農資金,從國家開發銀行爭取了800億元的信貸額度,專門用于解決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目前有關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推進。
第五,狠抓深化改革不偏向,著力健全體制和機制。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反復強調,要把推進扶貧開發同全面深化改革結合起來,以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維、市場的機制解決扶貧重大問題。實踐中,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改革正確方向,緊密聯系扶貧工作實際,認真貫徹《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組織領導、“逢提必下”、村干部優化和人才保障、建檔立卡和動態監測管理、“減貧摘帽”激勵、監督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機制,有效提升了全省扶貧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比如建立“逢提必下”制度,明確要求年輕干部提拔前后都要到貧困地區至少鍛煉一年;建立“減貧摘帽”激勵機制,明確規定對于提前整體脫貧的貧困縣鄉,保持原有扶持政策不變、投入力度不減,有效激發了各級加快扶貧攻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六,狠抓督促檢查不懈怠,著力保障進展和實效。圍繞確保扶貧責任落實、任務落地,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到7個市州對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檢查指導。特別是從紀檢、督查、扶貧等部門抽調力量組成調研督導組,分3個批次赴58個片區縣和17個插花縣,就貫徹25號文件精神、推進扶貧攻堅情況開展全面檢查。同時,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作用,鼓勵引導各級代表和委員就扶貧攻堅提出建議議案,進一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統籌、部門牽頭、各界普遍參與的扶貧開發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