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忠生
突出“四個堅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建
·霍忠生
成都蒲江縣高度重視基層導向,把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堅持“強支部、興產業、富農民、促和諧”工作思路,在抓干部強班子、抓黨員強隊伍、抓制度強工作上狠下功夫,切實增強農村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和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能力水平。
堅持黨建責任和投入保障“兩落實”。一是縣委帶頭,層層壓實責任。縣委班子成員每年堅持帶頭聯系1個鄉鎮、1個后進村,幫扶2戶困難群眾,定期進村入戶開展專題調研,指導落實產業項目,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用好“聯述聯評聯考”這一有效辦法,實行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權力清單“三個清單”管理,明確職責任務,逗硬考核獎懲,推動黨建責任層層抓實落地。二是狠抓投入,加大基層保障。今年,縣財政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將村和社區工作經費分別提高到5萬元、10萬元,落實村干部基本報酬增長機制,為所有在職村干部購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安排財政資金7800多萬元,從今年起,利用2年時間完成94個村活動場所“提檔升級”建設,進一步提升陣地綜合服務功能。
堅持帶頭人優選與嚴管“兩結合”。一是選優帶頭人。提出“黨性強、帶富強、服務強,懂技術、懂經營、懂管理”的“三強三懂”選人標準,將一大批政治思想好、雙帶能力強的優秀年輕黨員選拔為村級帶頭人。目前,全縣村干部獲得鄉鎮以上表彰的占95.6%,家庭年收入15萬元以上的占80%以上,其中支部書記家庭年收入30萬元以上的占40%以上。二是訓強帶頭人。近3年,組織全體村(社區)書記到江蘇江陰、湖北武漢、浙江杭州等發達地區舉辦基層黨建、新農村建設、社會管理等專題培訓班9期,先后組織40多名優秀村書記赴外學習考察云南“褚橙”模式、浙江電子商務、北京新發地等先進經驗,干部隊伍綜合素質明顯提升。三是管好帶頭人。健全村級財務公開、財務審計、民主議事和便民服務等制度,實行村干部輪流坐班,建立便民服務“15分鐘服務圈”,確保群眾隨時找得到人、辦得成事。強化任期管理,進行量化考核、任期調整,健全不合格帶頭人退出機制。2013年換屆以來共調整不合格村干部26名。

蒲江縣兩河村兩河逸園全景圖。
堅持黨員發展與教育管理“兩手硬”。一是嚴把農村黨員“入口關”。強化思想入黨,著力將職業農民、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外出務工人員等農村最優秀的青年發展成黨員。2014年,全縣新發展農村黨員160名,全部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歷,“80后”“90后”占85%。二是加強黨員“一好雙強”教育。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采用“黨性教育+技能培訓”模式對農村黨員開展經常化、普遍性培訓,培養黨員技術能手2130多名、市場營銷能手240多名,黨員黨性意識、致富帶富能力明顯增強。三是嚴格加強黨員管理。嚴格執行組織生活會、黨性定期分析、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2014年對評議為不合格的23名黨員進行組織談話、期限整改。采取專人聯系、跟蹤服務、定期座談等方式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幫助解決組織活動、創業就業、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問題600多件次,確保了他們不脫離組織、不褪色思想。
堅持組織設置與制度建設“兩創新”。一是創新產業黨建組織體系。建立茶葉、獼猴桃、柑橘3個產業大黨委;在全縣25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建立產業黨支部126個,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引領和服務作用。二是創新黨員服務活動載體。組織農村黨員持續開展“亮身份、亮承諾、亮行動”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在調結構、學技術、促增收、闖市場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全縣優質茶葉、獼猴桃、柑橘規模化種植達50萬畝,標準化生產覆蓋率90%以上,農業產業收入占到農民總收入的70%以上,全縣農村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的占60%以上,其中超過3萬元的占20%以上。三是創新服務群眾工作機制。近年來,全縣農村黨組織公開承諾踐諾民生項目3萬多項,建成米鍋、爐坪、石馬、兩河等“小組生”(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的美麗新村70多個;完成便民服務和信訪代理3萬余件次,辦結率98%以上,切實解決了一大批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了農村和諧、社會穩定。(作者系中共蒲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責編:李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