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彭納
以文化人 潤物無聲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側記
·本刊記者 彭納

傳統的鳳舟大賽。圖/圖片庫·CN/唐彪

說起“公共文化”,許多人覺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我們常常在報紙上看到、在新聞里聽到;陌生則因為公共的部分好像我們并未參與其中。實則不然,當我們駐足觀看擺放在寬窄巷子中的那些攝影作品時;當我們利用周末去聽一場免費的講座時,我們已經融入了公共文化。文化不再遙不可及,它已經無聲地浸入我們的生活,而這一切都得益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
鏡頭一:
9月22日至23日,一輛印著“流動博物館”的大車緩緩停在了巴中的一個廣場上。不一會兒,裝著展品的柜子逐一被放在廣場各個位置。隨著圍觀市民的增加,講解員帶領著他們一邊講解,一邊參觀。
廣場上的活動是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入川80周年,四川博物院“大篷車”流動博物館積極籌劃的“重走長征路·共筑中國夢”系列主題展覽,巴中是首站。
這次展覽不僅將川博的61件長征文物和巴中的18件特色文物結合起來辦展,還請來了紅軍文物的捐贈者親臨現場講述文物背后的長征回憶。除此以外,還通過文物展板、多媒體展示、長征講座、現場書畫、影視賞析、知識問答等豐富多彩的展出形式與市民們互動。同時,全國首家流動博物館分館也在“紅軍之鄉”巴中正式建立。
為期兩天的活動,市民們邊看、邊聽,知識問答環節更是積極參與,高潮不斷。
鏡頭二:
6月19日一大早,青衣江西康碼頭上已經是人頭攢動,江兩岸則是彩旗招展,而水面上,十多條龍舟依次排開,隊員們在船上做著積極準備,等待著最后的號令。
這是雅安市雨城區舉辦的第六屆龍舟賽(“青衣江”端午龍舟文化節)。9時許,伴隨著舞蹈《東皇太一》、拋灑粽子和詩歌朗誦等民俗表演,龍舟賽正式拉開帷幕。
號令一響,水面上的龍舟瞬時如離弦箭一般,往終點的方向駛去。助力的鼓聲、岸邊各隊的助威聲,交替回響在江面上,好不熱鬧。
……
這些鏡頭是我省近年公共文化的縮影,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個概念提出的數年間,無論是文化服務形式還是大眾參與方式,都越發豐富起來。

9月30日,瀘州市敘永縣地方攝影家王成林在縣城廣場舉辦個人攝影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看。圖/胡潤林
9月1日,2015中國(廣元)女兒節暨首屆中國劍門蜀道詩歌節文化展示活動拉開序幕。圖/圖片庫·CN/唐彪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分7部分26條,其中著重強調要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再為公共文化的發展加足馬力。緊接著,我省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也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動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面升級。
在此次印發的《意見》中,創新成為一個關鍵詞。其實,近幾年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已經出現了諸多轉變。比如鼓勵民間力量的參與,把公共文化的主陣地從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發展到農民文化院壩、民間圖書館等。另一方面,政府正逐漸加大購買社會力量的文化創造、文化產品的力度。
然而,也有疑問的聲音,政府的采購是按自己的想法來提供公共服務,而不是按公眾的意愿來提供服務。針對這一現象,四川近日又一次在公共文化服務上出了“新花樣”,把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項產品像一般商品一樣,擺在超市里,供大眾選擇采購。
曾經政府購買文化產品,僅僅是政府單項的購買行為,而“公共文化服務超市”的搭建,則建起了政府、社會力量、群眾三者之間平臺。
在“超市貨架”上,集合了全市各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非遺中心、藝術院團和各類社會文化組織的優秀文化資源,包含了13大類的上百個子項目。市民看到喜歡的就可以推薦,甚至可以下單,政府再根據老百姓的需求和愛好買單,將過去的公共文化服務單向采購變為雙向互動。
據悉,2016年,“公共文化服務超市”還將在網上“開門營業”,開展多種線上活動,促進各類社會組織有針對性地量身定制市場所需要的文化服務產品,進一步推動政府采購與社會項目對接合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是為了豐富百姓的生活,讓大眾從中享受到樂趣。在新一輪公共文化的發展中,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而我們每一個人也是公共文化構建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責編:李妍婕)
鏈接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向華全
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省委省政府做了批示,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體育局相關部門抓緊做了充分準備,文化廳牽頭,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參與,目前已經形成了四川省的實施意見和具體標準。這個意見26條、政策還有標準,從原來國家的22條標準拓展為45條標準,目前已經形成了正式文本,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已經審定原則通過,現在正在省委省政府按相關的程序和規定完善,還在研制決策過程中。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第一要加快,第二是現代,這兩個詞是此次《意見》的兩個關鍵詞。加快建設,四川還有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差距,有些甚至可能還是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要正視差距,同時針對這個差距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措施:第一是健全政策和法規。當前要進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的調研、立法,還要探索公共文化示范區和示范項目怎么樣提升推廣。第二是加大財政投入。第三是精準扶貧,對山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做一些傾斜,保障公平還得有一些傾斜。第四是大力發展社會、民辦文化,增強民間力量辦文化的能力、社會辦文化的能力,政府更多的是監管文化建設。第五是配齊我們的文化隊伍。第六是要探索公共文化單位的治理模式,特別是理事會制度和眾籌制度,有力出力,有資源出資源,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增強活力。(作者系省文化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