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王莉+孫俊+喬金麗

摘要:目的 觀察扶正抗毒丸對艾滋病患者氧化應激反應相關指標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間本院收治的43例艾滋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口服扶正抗毒丸,每日2袋,早晚各1次,比較患者0、12個月時血清中活性氧(ROS)、核轉錄因子(NF-κB)的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滿12個月時,患者血清ROS、NF-κB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按正抗毒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ⅡB期患者的氧化應激水平,但不能明顯降低NF-κB和血漿病毒載量。
關鍵詞:扶正抗毒丸;艾滋病;氧化應激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2-0024-02
針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治療,以前的研究著重于觀察CD4及病毒載量的變化情況,研究表明,HIV感染直接或間接地促進氧化應激反應的發生,而氧化應激反應的發生使得機體內氧化與抗氧化作用失衡,并傾向于氧化,產生大量氧化中間產物,引起組織損傷,同時,過度的氧化增強了病毒復制和削弱抗氧化防御系統,這一自體催化的循環過程不斷地推進疾病向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ificiency Syndrome,AIDS)方向進展[1]。本研究隨機選取 60 例艾滋病患者,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核轉錄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B,NF-κB)的角度評價扶正抗毒丸對艾滋病患者體內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間本院收治的43例艾滋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3 例,女20例;年齡24~54歲,平均(36.81±11.26)歲。入選標準:①HIV抗體經CDC確認為HIV陽性;②年齡18~60歲;③屬HIV感染ⅡB期;CD4+細胞計數200~349/μL,HIV病毒載量<5 log/mL;④中醫辨證屬氣陰兩虛,脾腎不足,邪毒內蘊的患者。未接受過任何艾滋病治療;⑤未接受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愿意或者能夠在同一醫療機構接受至少一年的隨訪。
1.2 方法
1.2.1 服藥方法 口服扶正抗毒丸,2 袋/次,2次/d,扶正抗毒丸由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制劑室提供,治療時間為1.0 a。
1.2.2 評價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對照的方法進行評價,分別于0、12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
1.2.3 血樣采集和檢測 患者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室溫下靜置30 min,3 000 r/min 離心 10 min。待血清分離出后,取 0.25 mL上層血清液,-80 ℃冰箱凍存,待檢。檢測方法:將凍存的血清標本常溫下解凍,血清ROS,NF-κB的含量測定應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法)。儀器:美國寶特Biotek酶標儀,型號:Elx800NB;試劑:上海博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IOSH),批號:201406。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用(x±s)表示,因數據非正態分布,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Independent Samples Mann Whiteny U Test進行處理。
2 結果
2.1 治療滿12個月的ROS、NF-κB分別與治療前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前后患者病毒載量變化差異 見表2。
3 討論
病毒感染與氧化損傷密切相關:一方面,病毒感染引起ROS釋放,ROS引起細胞膜磷脂層的脂質過氧化,這一過程生成的產物可以跨越細胞膜并引起膜轉運和線粒體呼吸鏈的功能紊亂;另一方面,感染使吞噬細胞活化并釋放前氧化性細胞因子,如TNF和ⅠL-1,而TNF等可激活NF-κB,促進病毒基因表達。因此,ROS通常被視為病毒性疾病病理進程中引起細胞損傷的元兇[2]。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至少有70%的疾病都與氧化應激所產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氧化破壞有關[3]。HIV感染者體內存在過多的活性氧,通過激活HIV復制所必需的核轉錄因子(NF-κB)提高HIV復制,加速了艾滋病的進程及其相關并發癥的產生。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藥物可以消除活性氧,從而間接達到抑制病毒的作用[4]。
扶正抗毒丸由黃芪、人參、黃精、白術、靈芝等組成。具有益氣養陰,滋腎健脾,清熱解毒之功,用于治療艾滋病無癥狀期證屬氣陰兩虛,脾腎不足,邪毒內蘊者,方中藥物成分多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大多只關注扶正抗毒丸是否具有抗病毒,調節機體免疫等作用,本研究從氧化應激角度入手,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把扶正抗毒丸對HIV感染者氧化應激的干預作用作為切入點,探討扶正抗毒丸在艾滋病無癥狀期維持和治療中的可能作用。結果發現,治療滿12個月時患者血清ROS、NF-κB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提示扶正抗毒丸雖然不能明顯降低HIV感染者的NF-κB含量和血漿病毒載量,但可穩定患者的病毒載量水平,減少氧化應激反應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進展。研究結果為指導臨床有針對性的應用扶正抗毒丸治療艾滋病提供試驗依據。同時,從 緩解HIV感染者氧化應激狀態,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力的角度來考慮治療HIV感染的研究,將會給HIV感染的發病機理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金小榮,秦俊法,樓蔓藤,等.氧化應激與艾滋病[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9,16(8):1-20.
[2]施志慧.病毒感染與氧化應激的關系[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2,39(1):80-85.
[3]薩利·比爾.世界上最長壽的人[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104 ~110.
[4]江筠.蓮藕中抗氧化成分的抗HIV-1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