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蕾 何麗萍 王朝富
(綿陽市中醫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經血液、性、母嬰傳播等途徑導致的。該病的流行性強且較難治愈[1]。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全世界約3%的人口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約1.7億慢性帶病毒者是發展成肝硬化和(或)肝癌的高危人群[2]。我國屬于HCV 的中、高流行區,感染率約為3.2%[3]。截止目前,我國累計HCV 感染者已突破4300萬。臨床上有60%~80%的感染者發展為慢性丙型肝炎,其中約20%患者進一步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4]。研究顯示,約有70%以上的丙型肝炎患者可無任何癥狀,因此需及早對丙型肝炎做出診斷和治療[5]。對患者血清中HCV 相關指標進行檢測,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也成為預防和控制丙肝傳播的關鍵[6]。研究表明同時檢測HCV-RNA 載量、抗-HCV 和ALT、AST等可有助于提高丙型肝炎檢 出率及肝臟損傷程度的判斷,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利幫助[7]。因此,本文選取160例丙型肝炎患者,探討HCV-RNA 載量、抗-HCV及ALT、AST 聯合檢測在丙型肝炎患者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進行醫治的160例丙型肝炎患者,診斷均符合診斷標準[8]。排除甲、乙、丁、戊肝感染,肝臟腫瘤及非特異性免疫原性肝病。其中男87 例,女73 例,年齡22~87歲,平均(39.4±12.5)歲。空腹下,取患者3 ml靜脈血,使用帶分離膠的專用真空采血管分離血清,3000r/min,離心10 min。應立即將血清采集分離,采血6h內必須分離、收集血清,并轉移至一次性使用的無RN A 酶的無菌微量離心管中,-80℃冰箱保存,標本運輸應于冷凍條件下進行。
1.2 試劑與方法
1.2.1 HCV-RNA 檢測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HCV-RNA 載量。采用美國Bio Rad CFX96熒光定量PCR 儀,試劑盒由上??迫A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由PCR 實驗室人員 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每次實驗中均設置陰陽性對照、質控血清以及標準品(1.5×104~1.5×107),檢測下限為小于1×103copies/ml。
1.2.2 抗-HCV 檢測采用ELISA 法檢測抗-HAC滴度。采用伯樂酶標儀,試劑由北京新興四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每次操作時,均需設空白對照1孔,陰、陽性對照各2孔,質控血清1 孔,讀取各孔的OD 值。S/CO≥1 判定為抗-HAC陽性。
1.2.3 ALT、AST 檢測 采用酶速率法檢測ALT、AST。采用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由日本OLYMPUS公司提供。ALT 濃度>40U/L 為異常,AST>0~38U/L為異常。
1.3 統計學方法 本文研究數據均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采取(),檢驗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檢驗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HCV-RNA 載量與抗-HAC 之間的關系 16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 載量與抗-HAC滴度檢測均為陽性者129例(80.6%);HCV-RNA 載量陰性,抗-HAC陽性者19例;HCV-RNA 載量陽性,抗-HAC陰性者12例,見表1。
分析141 例HCV-RNA 載量檢測陽性患者,對HCV-RNA 載量對數值與抗-HAC滴度值進行相關性分析,HCV-RNA 載量與抗-HAC 滴度無顯著相關性(r=0.405,P>0.05),見圖1。
2.2 HCV-RNA 載量與ALT 之間的關系 分析141例HCV-RNA載量檢測陽性患者,根據HCV-RNA載量大小分為103~104,104~105,105~106,106~107,>107copies/ml五組。其中ALT 異常為105例,異常率74.5%,ALT 異常率與HCV-RNA 載量呈正相關,詳見下表2。對HCV-RNA 載量對數值與ALT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ALT 水平與HCV-RNA 載量呈正相關(r=0.87,P<0.05),見圖2。

表1 HCV-RNA載量與抗-HAC檢測結果Table 1 The result of detection of HCV-RNA capacity and anti-HCV

圖1 HCV-RNA載量與抗-HAC相關性分析Figur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CV-RNA capacity and anti-HCV

表2 HCV-RNA載量與ALT檢測結果Table 2 The result of detection of HCV-RNA capacity and ALT

圖2 HCV-RNA載量與ALT相關性分析Figur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CV-RNA capacity and ALT
2.3 HCV-RNA 載量與AST 之間的關系 分析141例HCV-RNA 載量檢測陽性患者,根據HCV-RNA載量大小分為103~104,104~105,105~106,106~107,>107copies/ml五組。其中AST 異常為105例,異常率74.5%,AST 異常率與HCV-RNA 載量呈正相關,詳見下表3。對HCV-RNA 載量對數值與AST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AST 水平與HCV-RNA 載量呈正相關(r=0.91,P<0.05),見圖3。

表3 HCV-RNA載量與AST檢測結果Table 2 The result of detection of HCV-RNA capacity and AST

圖3 HCV-RNA載量與AST相關性分析Figur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CV-RNA capacity and AST
丙肝是由HCV 引起的病毒性傳染病,是一種主要經血液傳播的感染性疾 病,其發病率僅次于乙型病毒性肝炎,HCV 是僅次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導 致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感染HCV 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9]。大多數丙肝患者的癥狀不明顯,往往不容易被發現,而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及有效治療方法。因此,HCV 感染的早期準確診斷就是防控丙肝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臨床診斷HCV 感染主要是檢測HCVRNA 和抗-HCV,抗-HCV 間接反映HCV 的感染和既往感染。HCV-RNA 是診斷HCV 病毒血癥的“金標準”[10]。單一靠抗-HCV 滴度來診斷HCV 感染容易造成HCV 的漏診,漏診HCV 病毒感染不僅會耽誤患者的就診,而且會增加傳播他人的可能性。如今常規輸血全套里僅有抗-HCV 的檢測,而沒有HCVRNA 載量檢測,如此不能完全保證輸血后不會感染HCV[11]。本研究結果顯示HCV-RNA 載量與抗-HAC 滴度無顯著相關性。HCV 感染后血清中產生HCV 抗體的平均時間即窗口期為82天[12]。因此,早期感染者易漏診;可長期存在,不能區別既往感染和現癥感染。受機體免疫水平影響、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或患其它嚴重疾病導致體內免疫低下的病人,均可致體內抗體無法檢出。因此,臨床上必須同時檢測HCV-RNA 和抗-HCV 來診斷HCV 病毒感染,同時檢測的準確率也比單獨抗-HCV 檢測高很多。
而僅檢測HCV-RNA 和抗-HCV 仍有許多局限。ALT、AST 的檢測可以很好地反映肝細胞的損傷及病變程度[13]。因此,再同時檢測ALT、AST,檢測結果將更加精確。當肝細胞受損時,首先檢出ALT 異常[14],而ALT 水平不能很準確的反映肝細胞受損的程度[15],且ALT 水平與丙型肝炎患者病情不完全正相關。當肝臟損傷后,AST 被大量釋放到血清中,它能夠直接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AST 與ALT 對肝損傷很敏感,其水平隨著HCV-RNA 載量的增高,異常率也隨之增高[16]。本研究結果發現ALT 水平及異常率與HCV-RNA 載量呈正相關;AST 水平及異常率與HCV-RNA 載量呈正相關,與上述結論一致,即ALT、AST 的檢測可以很好地反映肝細胞的損傷程度和病變程度,能夠進一步增加檢測結果的正確率。
同時檢測HCV-RNA 定量、抗-HCV 抗體滴度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檢出率,檢測ALT、AST 可一定程度評估肝臟受損狀況,為丙型肝炎的診斷治療提供臨床依據,HCV-RNA 載量、抗-HCV 及ALT、AST 聯合檢測不僅能夠增加丙型肝炎患者診斷的準確性,更能夠為他們及早治療提供重要的臨床價值。
[1]張菊香.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檢測在臨床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1,23(06):1146,1149.
[2]付萬智,楊麗,曾韜.派羅欣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療效分析[J].西部醫學,2012,24(12):2345-2346.
[3]Chen SL,Morgan TR.The natural history of hepatitis C virus(HCV)infection[J].Int J Med Sci,2006,3(2):47-52.
[4]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 載量與ALT、TBil及抗HCV IgG 的相關性[J].江蘇醫藥,2014,40(17):2013-2015.
[5]陳馨.血清HCV-RNA、抗-HCV抗體及肝臟酶譜聯合診斷治療丙型肝炎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7):903-904.
[6]劉賢華,白曉東,劉元明,等.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和抗-HCV血清學分析的診斷價值[J].武警醫學,2013,24(6):488-490.
[7]黃秀瓊,吳英.110例丙肝患者HCV-RNA 載量及抗-HCV 與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5):1809-1810.
[8]尚慧鋒.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 A 載量與抗-HCV 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聯合檢測的意義[J].臨床醫藥實踐,2012,21(10):757-759.
[9]Kirk GD,Bah E,Montesano R.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human liver cancer:insights and prevention from The Gambia,West Africa[J].Carcinogenesis,2006,27(10):2070-2082.
[10]楊東亮.丙型肝炎的病毒學檢測指標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2):104-104.
[11]呂莉.丙型病毒性肝炎檢測在加強輸血管路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6):726-727.
[12]史玉嶺.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檢測在丙型肝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9,27(1):47-48.
[13]袁世偉,鄭衛東.肝臟酶譜檢測在診斷肝病中的應用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23):1884-1885.
[14]Zechini B,Pasquazzi C,Aceti A.Correltion of serum aminotransferases with HCV-RNA levels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the role of serum aspartate transaminasein the evaluation of disease progression[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16(9):891-896.
[15]黃建平,胡建華,劉曉暉,等.肝膽疾病患者血清肝臟酶譜變化及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4):416-418.
[16]丁柳,周易,宋興勃,等.HCV-RNA 載量與肝臟組織損傷的關系[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3(3):48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