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宇惠+劉因華+馬克堅+俞永瓊+趙景云+郭世民


摘要:目的 探討扶正抗毒丸質量穩定規律。方法 按穩定性方法對其質量標準進行跟蹤考察。結果 經3年的穩定性實驗證明扶正抗毒丸質量穩定各項指標均符合扶正抗毒丸標準。結論 在現行的包裝材料、工藝、質量標準下,經3年考察扶正抗毒丸質量穩定。
關鍵詞:扶正抗毒丸;質量追蹤;薄層鑒別
中圖分類號:R2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2-0061-03
扶正抗毒丸系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所附屬醫院研制,2009年獲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醫療機構制劑生產批件,批準文號為:滇藥制字(Z)20090003A,該制劑為云南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的用藥。因使用廣泛,我們對其質量進行3年的考察,結果報道如下。
1 扶正抗毒丸的一般情況
處方:10味藥(藥味略)。制法:以上10味,人參粉碎成細粉備用。其余黃芪等九味用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4~1.5(50℃)的稠膏,80℃以下干燥為干浸膏;藥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1 h,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4~1.5(50℃)的稠膏,80℃以下干燥為干浸膏,與上述干浸膏和人參細粉混合,制丸成1000 g,即得。性狀:本品為黃棕色至黑色的小丸;氣微,味苦。功能主治:益氣養陰,滋腎健脾,清熱解毒。用于治療HIV感染潛伏期,證屬氣陰兩虛,脾腎不足,邪毒內蘊者。
2 研究方法及結果:
2.1 試驗供試品 扶正抗毒丸(濃縮丸),規格:每袋裝3 g;劑型:濃縮丸;批號:20091201、20100401、20110101;批產量:大規模生產,每批成品量:3000kg(400件);生產者: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制劑室;生產日期2009年12月20日;2010年4月26日;2011年1月29日;試驗開始時間:2009年12月22日;2010年4月28日;2011年2月1日。結束試驗時間:2012年12月22日;2013年4月28日;2014年2月1日。
2.2 穩定性試驗的條件 加速試驗:將待考察3批供試品在溫度(40±2)℃,相對濕度(75±5)%條件下放置6個月。
長期穩定性試驗:將待考察3批供試品在室內常溫陰涼條件放置36個月。內包裝:為密封銀白色長方形鋁塑袋。
2.3 質量檢測方法、指標限度要求 質量檢測方法,按《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丸劑項下進行;指標限度要求為:性狀:為棕綠色至黑色的濃縮丸;氣微,味苦、微甜。鑒別: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Ⅵ B)及扶正抗毒丸質量標準,符合要求。水分:<9%。溶散時限:<120 min。重量差異:重差范圍為±6%。微生物限度:細菌數<10000個,霉菌數<100個,大腸菌群<100個,大腸埃希菌<0個,活滿<0個。
主要檢測設備:(1)分析天平 Sartorius BT 224S 美國賽多力斯;(2)三用紫外分析儀 ZF-I型 上海顧村電光儀器廠;(3)電熱恒溫水浴鍋 DZKW-9-4 北京永光明醫療儀器廠;(4)超凈工作臺 SCB-1360北京東聯哈爾儀器制造有限公司;(5)藥品穩定性試驗箱 LHH-250SDP上海藍豹。
2.4 考察方法 加速試驗:將待考察的每批扶正抗毒丸全檢量的四倍量取樣,以外包裝即20袋/盒,每批12合,在溫度(40±2)℃,相對濕度(75±5)%條件下,以最大面積暴露于環境中的方式堆碼在藥品穩定性試驗箱中,放置6個月,定期檢測各考察項目。分別于0、1、2、3、6月取樣,進行檢測。長期穩定性試驗:將待考察的3批扶正抗毒丸全檢量的十倍量,以外包裝即20袋/盒,每批30合分批號堆碼放置,在室內常溫陰涼條件下放置36個月,定期檢測各考察項目。分別于0、3、6、9、12、18、24、36月取樣,進行檢測[1-3]。
3 考察結果
3.1 加速實驗結果 性狀:1、2、3、6月與0月比較,均為黃棕色的小丸;氣微,味苦。3批扶正抗毒丸無變化,符合規定。鑒別:紫花地丁、黃芩、人參、姜黃的薄層鑒別,1、2、3、6月與0月比較,均檢出與對照品或對照藥材相對應的斑點。3批扶正抗毒丸無明顯變化,符合規定。水分:1、2、3、6月與0月比較,3批扶正抗毒丸的水分均呈上升趨勢,但6個月時最高的1個批號為8.04%,3批均<9%的指標限度。符合規定。溶散時限:1、2、3、6月與0月比較,3批扶正抗毒丸的溶散時限均呈上升趨勢,但6個月時最高的1個批號為59 min,3批均<120 min指標限度。符合規定。重量差異:1、2、3、6月與0月比較,3批扶正抗毒丸重差范圍為均在±6%以內。符合規定。微生物限度:1、2、3、6與0月比較,3批扶正抗毒丸均細菌數<30000個/g,霉菌數<100個/g,大腸菌群<100個/g,大腸埃希菌未檢出。無霉變、長螨者。符合規定。數據見表1。
3.2 長期實驗結果 性狀:3、6、9、12、18、24、30、36月與0月比較,均為黃棕色的小丸;氣微,味苦。3批扶正抗毒丸無明顯變化,符合規定。鑒別:紫花地丁、黃芩、人參、姜黃的薄層鑒別,3、6、9、12、18、24、30、36月與0月比較,均檢出與對照品或對照藥材相對應的斑點。3批扶正抗毒丸無明顯變化,符合規定。水分:3、6、9、12、18、24、30、36月與0月比較,3批扶正抗毒丸的水分均呈上升趨勢,但36個月時最高的1個批號為8.32%,3批均<9%的指標限度。符合規定。溶散時限:3、6、9、12、18、24、30、36月與0月比較,3批扶正抗毒丸的溶散時限均呈上升趨勢,但36個月時最高的1個批號為62 min,3批均<120min指標限度。符合規定。重量差異:3、6、9、12、18、24、30、36與0月比較,3批扶正抗毒丸重差范圍為均在±6%以內。符合規定。微生物限度:3、6、9、12、18、24、30、36與0月比較,3批扶正抗毒丸均細菌數<30000個/g,霉菌數<100個/g,大腸菌群<100個/g,大腸埃希菌未檢出。無霉變、長螨者。符合規定。數據見表2。
表2 扶正抗毒丸(濃縮丸)長期穩定性試驗結果
4 實驗結果分析
本品先醇提后水提,含大量糖分,極易吸潮,故隨時間推移,水分、溶散時限呈緩慢上升趨勢。
本品不含大量油性及揮發性成分且包裝為鋁塑復合膜,遮光性能較好,故性狀變化不大。本品在成品微生物限度檢驗合格后,變化不大。
加速試驗6個月和長期試驗36個月結果比較顯示:水分、溶散時限呈緩慢上升趨勢,加速試驗比長期試驗上升稍快。因為昆明長年氣溫及濕度變化不很大,故長期試驗與0月比差距不太大,9個月后水分、溶散時限上升較明顯可能由于制劑吸濕所致。其他檢測項目顯示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比較變化不大。
5 結論
加速試驗6個月和長期試驗36個月結果表明,在現有生產工藝、規格、包裝材料和包裝工藝條件下制成的扶正抗毒丸,在室內常溫陰涼條件下質量穩定??杀WC臨床用藥質量的穩定。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原料藥與藥物制劑穩定性試驗指導原則,見《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176.
[2]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司.化學藥物穩定性研究的技術指導原則.2005.
[3]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質量穩定性研究的技術要求,見《中藥新藥研究的技術要求》.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