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琳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教育事業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尤其是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教學管理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管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成為學校研究的重要課題。基于此,對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經驗,以促進小學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教學管理有效性問題對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對小學教學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教學設施也發生了改變,提升教育質量已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目標。教育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直接體現教育的規范性,關系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要加強教學管理。本文從小學教學管理缺乏有效性入手,分析提升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措施,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一、缺乏教學管理有效性的體現
(一)老師講課無趣,學生聽課提不起精神
在小學教學管理中,我們依然為老師和學生的做法感到遺憾,總有一部分學生游離于老師和課堂之外,甚至表現出嚴重的厭學情緒。面對這些現象,老師也感慨學生難管,難教,令人頭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值得人們思考。對于老師而言,上課要求的是有序,學生處于貪玩好動的年齡,他們要求的是講課的趣味性,但面對老師無趣的講解,難免會感到失落,不愿聽講;學生愿不愿聽課,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但部分教師由于教學能力欠缺,沒有運用教學智慧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追溯到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學管理的無效性就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不夠,只有教學管理有效,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常規管理落實不夠
對于教師備課教案的檢查,每到月末教師就開始忙于補寫或抄寫同事的教案,到規定時間,教導主任主要清點教案的數量,作出相應的記錄,對于內容卻很少瀏覽,對于一些書寫工整的教案,批上優秀二字,檢查過于機械化;有的學校在檢查過程中,存在人情化現象,屬于檢查人情病,關系好的就不用檢查;教研活動過于形式化,只是根據學校的要求,走走形式和過程,沒有切實落實教學常規管理,這些有體現了教學管理缺乏有效性。
(三)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
課業過重是每個學校都存在的問題,也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老師為了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就大量地布置習題,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年齡小,心理還不成熟,每天除了上課時間就是做題時間,單調、沉悶的上課過程,加上時間緊,任務重的課下生活,使他們對學習投入過多的精力,久而久之,超出了他們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部分教師存在職業倦怠病,什么事情都要有政策推著走,將這種職業病帶入到教學中去,不利于探究先進的教學方法,更不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缺乏自主發展、提高專業能力的意識。
二、促進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一)加強教學思想管理
只有明確正確的教學思想,并以此為導向,才能做好教學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在全校范圍內樹立依法治教、認真落實教育方針的思想,規范校領導的教育法規思想,從根本上推動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其次,要將教學工作作為校工作的核心,提升教學質量。校長事務繁忙,往往有所忽視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深入課堂,參與教學研究,嚴抓教學管理,如宜興實驗中學的校長,對課堂教學親力親為,和教師們共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小學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在加強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要培育小學生的德育意識,培養他們實踐能力、思維品質等,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建立教學管理體系
教學管理體系作為小學教學管理有效性的基礎,對教學管理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加強教學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教學管理機構。根據多年的經驗,應建立起綜合性的管理體系,包括校長、副校長、教導處、教研組、教師等,明確職責,促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其中,校長要對教學管理工作全面負責,教學校長要協助校長,在教學管理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結合學校實際,做好長期規劃,定期研究教學管理工作,召開教師、領導、家長研討會,對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法,促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教導處對日常教學管理負責,傳達上級教育部門的文件精神,制定學生作息時間表,組織并實施國家課程方案,對各年級的教師要進行合理配置,做好考試命題、試卷分析工作等;科研組對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負責,定期進行教學研討,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對學科教師教研能力、教學業績、水平進行全面評價;教師主要負責教學、備課、完善教案、參與課堂管理和教研活動等工作。
(三)加強對教師的管理
在教學管理中,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教學管理工作是校長、教導處等領導的工作,和老師無關。但事實上,教師參與教學管理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管理意識,讓老師切實意識到自己在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進而促進他們加強對學生和教學設備的管理,促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教師的素質,給教師提供培訓、進修的機會,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采取個別指導、優秀教師講課觀摩、組織教學研討會等形式,推動教師自我素質的提高;建立評價體系,加強對教師的評價管理。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水平、教學業績及教案備課情況,進行評價,并結合學生的評價,最終對教師進行全方位評價,有利于發現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四)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教學管理
動員學校的所有職工,讓他們服務于教學管理;定期聯系家長參與教學管理,家長是孩子在學校外最親近和接觸最多的人,孩子也比較聽他們的話,家長參與教學管理,易于學生接受;建立教學管理監督組織,該監督組織可有家長、領導、教師等組成,讓他們對學校的教學管理進行監督,根據在教學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以促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
三、結語
對于任何一個學校而言,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關鍵內容,如何促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也是學校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文對教學管理存在的不足進行闡述,并從不同方面論述了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措施,以促進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進而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福英.加強小學教學管理的策略探討[J].現代閱讀,2013,(03).
[2]盧生繁.簡筆畫在小學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3,(36).
[3]馬靜,顧振威.提升小學教學管理有效性的四個策略[J].吉林教育,2013,(35).
[4]高麗微.探析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J].小學時代,2013,(06).
[5]李鳳喜.淺談如何加強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