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胥吏規制與現代鄉村社會秩序的建構——評孔飛力的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

2015-02-12 08:30:50
天府新論 2015年4期
關鍵詞:國家

孟 磊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是著名漢學大家孔飛力繼《叫魂》之后所推出的又一力作,孔飛力“從構成中國由前現代向‘現代’轉變進程底蘊的本土性知識資源的分析入手,討論了由政治參與、政治競爭、政治控制構成的中國現代國家形成及發展的‘根本性議程’或‘建制議程’如何在19~20世紀的實際演變中跨越了革命、戰爭和危機等重大事件,最終形成了國家機制中政治控制壓倒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的‘特質’”〔1〕。本文意圖沿著孔飛力已經給出的路徑,具體討論作為中國現代國家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現代鄉村社會的起源問題,即當代農村社會是如何從傳統鄉土社會一步步演變而來的。

一、耒陽暴亂① 耒陽暴亂 (1844年)的大致經過如下:隨著稅負壓力的增加,稅收胥吏——鄉村收稅人員——的盤剝變得無法容忍。鄉村生員段拔萃為此赴京告御狀,卻因為涉及誣告被投入耒陽縣監獄。段氏族人于是潛入縣城將段拔萃營救出來,為了化解這場糾紛,梁人望與陽大鵬等訴諸各種合法方式,不過都無功而返。最終,合法抗爭轉變為武裝暴亂,暴亂持續了一個多月,陽大鵬本人最后被抓獲并被凌遲處死。參見孔飛力:《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陳兼、陳之宏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版,第73-78頁。與胥吏規制的失控

在傳統鄉村社會中,縣域以下的事項是由官府和地方士紳共治的,然而在這其中有某些事項國家權力是不能容許地方士紳參與的,首當其沖便是賦稅,征收賦稅是國家權力亦即縣級政權最為重要的事務之一。不過,其中的隱患之一就是如何征收的問題,帝制時代各級政權的編制都是有限的,“到18世紀中葉,中國停滯的政治框架幾乎再難以包容不斷擴展并充滿活力的社會和經濟。不僅縣的數目沒有變化,縣級官僚行政人員的人數也沒有因應政府不斷擴大的職能之需而得到增加。作為大清帝國層級最低的朝廷命宮,縣官們別無選擇,只能依賴于不受中央政府考核和控制的當地胥吏。”〔2〕“不受中央政府考核和控制”的地方胥吏其收入自然無法仰賴中央政府,縣官們自身的俸祿原本就很低微,所以也無法依靠。作為一種非正式權力執行者,胥吏們的非正式收入自然只能通過非正常途徑來獲取,在執行公務時收取好處和包攬稅收是兩種各方都可以容忍的存在。在這里出現了一個吊詭的現象,與人口的持續增長相伴隨的是那些非正式的衙門胥吏數量的加增,他們人數的增多稀釋了原先的收入,所以對鄉村社會的壓榨變本加厲。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經濟形勢愈發惡化,衙門胥吏的壓榨越來越無法忍受。

既然地方士紳有權參與縣域以下事項的治理,那么當胥吏的行動令鄉民們無法容忍時,他們通常不會坐視不理。耒陽暴亂前夕地方士紳以下述兩種方式來對抗胥吏:墊付稅款和對稅收胥吏提供正式的指控——耒陽暴亂前夕地方紳賢之一梁人望長期涉足“攬納錢漕”、“代付稅款”,生員段拔萃赴北京控告耒陽縣胥吏。問題在于,雖然意在保護鄉民,但是地方士紳染指賦稅的行為不僅直接危及衙門胥吏的利益,更是觸及了國家權力的禁忌。發生在耒陽的事件表明,無論士紳或者鄉民都無法通過合法途徑來對抗胥吏的巧取豪奪,在此之后他們只能在發起“暴亂”與坐以待斃二者之間選擇其一。

耒陽人民選擇反抗官府來維護自身利益,雖然最后被官府殘酷鎮壓了,但是他們卻通過自身行動表明了“一種制度——一種已經無法同自身政治使命和任務相契合的制度——的沒落”〔3〕。在孔飛力看來,無法約束的數量日益膨脹的地方胥吏階層的濫權,顯然是導致傳統鄉土社會危機的主要成因。

二、鄉村控制:魏源的方案

在整個帝制時代,數目巨大的文人精英群體與狹窄的官僚體制之間始終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矛盾。科舉取士是文人擔任官職的基本原則,可是科舉制的門檻太高,將絕大多數文人擋在了官僚體制之外。不僅如此,滿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清朝統治,清朝“君主專制更甚前明王朝,因是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以對漢族士紳深加防范,并實行抑制‘紳權’的政策。”〔4〕作為這種限制文人、抑制紳權的后果之一,體制內的官僚群體幾近于僵化,不但無法應對時代性危機,更不用說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體制之外如魏源這種雖無功名但有實才的文人卻苦于沒有途徑發揮其能量。

要發揮文人精英的能量,必須先改變那種限制文人參政的體制,要改變體制,必須先要做好理論準備工作。顯然,由魏源的舉動人們可以很明顯地聯想到后世的康有為。與康有為不同的是,魏源選擇將《詩經》作為自己的理論資源,他認識到,“在《詩經》的字里行間可以找到當代政治生活的指南,并通過古代人物——包括詩的佚名作者以及據信對《詩經》作了編刪的孔子本人——的道德和政治卓見而體現出來。”〔5〕以對“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句詩的解釋為例,傳統的解釋至多引申出君主和臣下的和諧關系,不過,魏源在此卻突出鹿與鹿之間通過交流而產生正確認識。“如果正確政策的產生來自于討論,而不是來自于自上而下的某種單一的源泉,那么,精英階層就必須克服自己對于在公共事務上相互交換意見以及自己似乎是在組建朋黨的恐懼。與此同時,君主本人則必須給予這樣的討論以應有的合法性,而自滿人征服中國以來,歷代君主對于這種合法性都是拒絕予以承認的。”〔6〕政治應當擴大對文人精英的開放范圍,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因此具有政治參與的資格,如農村中生員之類的士紳被魏源明確排除在外。魏源似乎并不認為鄉村是文化精英的合適居所,在魏源心中其實有著對農村中生員的嚴重鄙視。“圣王求士與士之求道,固不于野而于城邑也。”

既然政治不應當對鄉村士紳們開放,那么解決鄉村危機的希望顯然并不在這些人身上。不僅如此,魏源認為,與其說是上級政府的無節制索取打破了鄉村社會的秩序平衡,進而引發社會動蕩,不如說是衙門胥吏和地方生員的共同貪婪既敗壞了鄉村社會,又侵蝕了國家權力。關于耒陽暴亂,魏源痛心疾首,他將暴亂的根源歸結為胥役和生員。他認為,“‘胥役故虎而冠,凡下鄉催征錢糧漕米,久魚肉其民。’同胥役之流相比較,自封為中間人的生員們也好不到哪里去。這些唯利是圖的集團之間相互對立、勾心斗角,侵蝕著官方對于農村社會的控制。”〔7〕因此,對魏源來說,解決農村危機的關鍵就在于排除胥役和生員這些地方勢力對國家權力的影響,加強國家權力對鄉村社會的控制,而不是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由此看來,魏源揭示了一個奠定中國現代農村社會的基本特質,即國家權力控制著農村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擴大政治參與時將農村精英排除在外的主張意味著農村精英在全國性的憲政議程中無法表達話語權,話語權的缺失導致在現代化進程中農村社會的利益無法表達、權利不能得到保護,農村與城市二元化的格局躍然紙上。

當然,魏源并不簡單認為加強了國家的鄉村控制,剔除胥役和生員之流就能夠完全解決傳統鄉村社會的危機,因為如果國家對鄉村社會的資源掠奪不受限制,那么顯然無助于解決鄉村社會的危機。從所處時代的政治社會情勢出發,魏源把解決之道放在了改革漕運①清朝的都城在北京,宮廷王室、貴族、京城附近軍隊以及龐大宮僚機構所需糧食便需要從江南八省經京杭大運河運至北京,這便是漕運。上面。清代漕運總督衙門設在淮安,管轄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漕政,同時在上述各個省份設立具體管理漕運的各級漕官,簡而言之,漕運自成體系。在乾隆之后,清代漕運的弊端逐步顯現,“概括起來,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一、州縣征收漕糧時附加的各項費用;二、漕船出運運丁向州縣加收的除漕糧以外的各項費用;三、運丁出運沿途向各管漕衙門官員及至通倉納漕時所交的各種額外費用;四、官府之間的種種規禮。”〔8〕這些額外的各種費用最終都要落實到農民頭上,而費用的征收又刺激了以此為生的胥吏隊伍的擴大,由此進一步加重了農民的負擔。“魏源知道,對小土地擁有者的威脅,同時也是對國家的致命威脅。任何一個貪婪到連獨立小農都加以摧毀的國家,也是一個在為自己挖掘墳墓的國家。”〔9〕魏源對此所提出的解決辦法不是廢除漕運,而是繞過運輸費用日益高昂的京杭大運河,改走海運。海運減少了運輸中所需要的各種費用,如此各級正式和非正式官員便沒有了勒索鄉民的名目,農民的負擔大為減輕,鄉村社會的秩序漸趨和緩。

三、鄉村選舉:馮桂芬與他的反對者

如果說在魏源那里可以看到中國現代農村社會藍圖的話,那么馮桂芬所提供的則是一幅迥然不同的畫面,一種更接近于現代西方而非中國傳統的秩序形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相較,馮桂芬受西方思想的影響更深,“馮桂芬不但把制洋器作為‘雪恥’、‘復強’的根本方術……而且從世界各國的力量對比關系和發展趨勢來論證,只有有了洋器,才能使中國‘有隱然之威’如遇外敵入侵,‘戰可必克也,不戰亦可屈人也’,只有這樣,‘我中華始可自立于天下’。”〔10〕馮桂芬的思想對后來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都具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戊戌變法之前,光緒皇帝下詔要求京官傳閱并批注馮桂芬的《校邠廬抗議》,《校邠廬抗議》與京官們的批注便構成了孔飛力討論馮桂芬時的素材。

“在中國長期的帝制歷史上,沒有哪個根本性問題比之什么是統治鄉村地區的適當方式引起過更為激烈的爭辯了。”〔11〕具體而言,如何在國家利益與農村地區利益之間取舍?國家權力是應當持續滲透以全面控制鄉村,還是盡力發揮鄉村地區的自治能力?等到耒陽暴亂出現之后,人們才驚覺鄉村地區的危機已然達到如此嚴重的局面,換言之,對于上述所言的那些根本性問題到了必須給出一個確定性答案的時候了。馮桂芬觀察到“今世治民之官頗少矣”,“縣令藐然七尺耳,控一二百里之廣,馭千百萬戶之眾,其能家至戶到,而周知其循莠勤惰、飽饑甘苦哉?”人口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不過與之相對的縣政數目卻保持不變,換言之,同樣的官僚行政人員如今卻要統治著比過去多了近乎一倍的人口數。如此,狹小的官僚體系在處理日益龐雜的事務面前必定力不從心,指望“其能家至戶到”更不可能。對于縣令以下的各種胥吏,馮桂芬認為,他們“非貲選即吏員,流品既雜,志趣多庸,加以間關跋涉、千里萬里而來,身家妻子惟一官是食,犬馬于富民、魚肉乎貧民,視令以上尤甚,蠹民而已,何有乎治民?”顯然,將解決鄉村危機的希望寄托在這些人身上無異于與虎謀皮。馮桂芬提出的解決危機方案則是“公舉”,孔飛力認為正是在這里表明了馮桂芬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因為沒有哪種做法比平權計票式選舉與中國傳統政治體制更為格格不入的了。馮桂芬提出,“縣留一丞或簿為副,駐城各圖滿百家公舉一副董,滿千家公舉一正董。”鄉村中一百戶人家可推選一名副董,一千戶人家可推選一名正董,那些有資格被推選出來的則“皆以諸生以下為限”,即那些處于生員等級以下的人們。“里中人各以片楮書姓名保舉一人,交公所匯核,擇其得舉最多者用之。”每個村民都要將自己的名字和所推舉人的姓名寫在紙片上,由公所收集并作出統計,得票最多之人即可擔任副董或正董之職。此外,正董與副董還需要受任職期限限制,“正、副董皆三年一易,其有異績殊譽、功德在閭里者,許入薦舉,有過者隨時黜之。”〔12〕

如果說馮桂芬的上述論述是中國農村社會最具西方現代化影響的一次嘗試的話,那么,透過馮桂芬反對者的言辭——京官們對《校邠廬抗議》的批注——則可以看出這種現代化方案在中國的成功施行將會遭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1898年,人們對于馮桂芬這一建議的反應是圍繞著兩個問題而展開的。第一,在官員與非官員之間建立起一種嚴格界限的必要性;第二,對于獲得某種官員身份的精英人士將會濫用權力并無視公眾利益的擔憂。”〔13〕事實上,這兩個問題都以某種方式與公共利益聯系在一起。官員與非官員之間的界限在于認為官員能夠更為公正有效地保護公共利益,非官員的精英人士在通過選舉而非科舉方式獲得官位后會傾向于濫用權力。在很大程度上,這里的討論與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小人之辯存在著莫大的關系。以《論語》為例,其中充斥著各種關于君子小人的論述,例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一言以蔽之,在德行上,君子與小人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有高尚道德修養的君子自然更能夠代表且充分維護公共利益。在“為政以德”的基本法則之下,沒有多少道德修養的小人當然不應當有參與政治更別說是執掌政治的權利了。君子與小人之間二元對立的一個直接后果是,行使政治權力的君子因為其內在的德行必然不會濫用權力,小人因其內在德行低下當然不能給予其監督制約政治權力的權利。君子與小人之間的二元對立同時很容易演化出下述現代版本,即大多數人并不具備現代意義上的公民德行與公民意識,由此而強制推行民主必然遇到意想不到的不利局面。這一觀點也為馮桂芬的反對者們所持有,甚至在今天其信徒也不在少數。然而在與《聯邦黨人文集》作者之一麥迪遜的觀點進行比較之后,孔飛力對馮桂芬的反對者們給予了如下評論總結,他們“身上的悲觀主義甚至使他們排除了代表權能夠有效實行的可能性。如果說,普通人缺乏公民意識,那么,他們也許很自然地便會受到公共利益守護者的恫嚇……而在公民德行的分布如此不平衡的情況下,便需要有一個高人一等者組成的政府,以便對大眾實行‘改造’。”〔14〕

四、打倒土豪劣紳:土地改革與農業集體化

雖然馮桂芬具有現代意義的鄉村自治方案遭到了京官們的嚴辭反對,不過歷史并未就此止步,義和團運動以及隨后《辛丑條約》的簽訂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實行“新政”以自存,其重要內容之一便是地方自治,由此造就了中國近代史上地方自治的高潮時期①有關清末地方自治的相關討論參見牛銘實:《清末地方自治運動的反思》,《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6年12月號,總第98期。王尤清:《清末民初貴州的紳權勢力與地方政治》,《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12年8月號,總第132期。。可惜的是,“新政”未待開花結果便提前凋零,辛亥革命在終結一個王朝的同時并未能帶來一個新國家秩序,此后近半個世紀,神州大地一片血雨腥風,民不聊生。那么,地方自治又怎么樣呢?由于國家秩序的崩潰,鄉村地區出現了一次大換血:如耒陽暴亂中段拔萃、梁人望、陽大鵬這些多少帶有地方保護人色彩的士紳,或隱退不問世事,或干脆逃離鄉村,代之而起的是那些流氓、惡霸以及那些受到一些新式教育尤其是軍事培訓的退職或在職或有親戚在職的官僚,即俗稱的土豪劣紳②從鄉村社會利益保護人的士紳到“土豪劣紳”這一轉變的具體過程,參見王奇生:《民國時期鄉村權力結構的演變》;王先明:《歷史記憶與社會重構——以清末民初“紳權”變異為中心的考察》,《歷史研究》2010年第3期。。這真是歷史的一個極大的諷刺,本來鄉村危機的主要原因便是存在著一個龐大的胥吏階層,沒想到在實行更強勁的政治控制與更現代的鄉村自治之后,結果卻導致一個更加敗壞也擁有更大權勢的土豪劣紳階層。無論北洋或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都有過或大或小的針對土豪劣紳的打擊行動,但無一例外都遭致失敗,這一局面的根本性改變源自共產黨所發起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以及其后的農業集體化運動實質性地改變了鄉村社會秩序,奠定了我國現代農村秩序的基本框架。

孔飛力發現,“共產黨同先前的清政府和民國時期歷屆政府一樣,也將中介掮客視為農民的壓迫者,同時也是對于國家的威脅。共產黨人現在使用階級斗爭的語言,將他們界定為剝削者,而幾乎完全沒有提及他們對于國家收入的阻礙作用。”〔15〕在階級斗爭話語體系中,人們被區分為地主、富農、中農、貧農與雇農五個階級,劃分的標準僅僅是依據對土地、房屋等生產生活資料占有的多少,而并不考慮本人內外的道德品行和有無實際違法行為。過去的那些“土豪劣紳”現在絕大多數被歸類為地主和富農階級,其人身被處刑、被改造,其家產被沒收。國家權力通過對鄉村社會的強力介入,終于能夠重新措置從縣衙到每家農戶這段距離內的制度安排。對此,孔飛力得出結論,“土地改革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將地方上的精英階層當做一種經濟和政治力量予以摧毀,并常常通過對他們的鎮壓來實現……作為一種政治措施,土地改革消滅了一個通過其‘作為’而使得很大一部分稅賦收入到不了國家手里的‘國家代理人’階級。”〔16〕

對于共產黨人而言,土地改革的完成造成了農村生活新的政治局面,隨著土豪劣紳作為一個階級整體被消滅,再也沒有什么力量有能力在鄉村社會中構成對國家權力的阻礙了。然而,這并不表明國家權力意志在鄉村社會中從此便暢通無阻,1953年出現的糧食供應危機便是國家權力受挫的一個明顯事例。建國初期,國家一度更多地依靠從市場上購買而不是依靠征收糧食稅來解決城市居民的糧食供應問題。可是,隨著對糧食需求增加引發的糧食價格上漲,出現了很多農民捂住余糧不愿意低價賣給國家的普遍情況。為了緩解糧食危機,國家取消了糧食市場,嚴格控制自由買賣糧食,確立向農村余糧戶統一收購糧食并實現糧食計劃供應的“統購統銷”政策,糧食危機由是短期內得以解決。不過,糧食危機所反映的根本問題——即國家的工業化道路需要從農村汲取大量資源快速完成原始積累與尊重農民的自我意志和利益保護之間的矛盾——并沒徹底解決。“到1955年秋,毛澤東已經使得全黨相信 (或者迫使全黨相信),只有農業集體化的加速才能夠支持工業化的發展。”〔17〕此后,農業集體化 (或稱為農業合作化)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展開,“到1956年底,參加初級社的農戶占總農戶的96.3%,參加高級社的達到農戶總數的87.8%,基本上實現了完全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由農民個體所有制到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轉變。”①農業合作化運動[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957.htm.緊隨其后的“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意味著國家對鄉村控制與資源汲取的最高峰,鑒于其災難性后果,國家在1960年代初期進行了政策上的微調,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是1962年通過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 (修正草案)》。《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的主要內容是正式確立縣以下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的三級體制,由此,我國現代鄉村社會秩序正式形成。對此,孔飛力評論道,“盡管國民黨時期的地方政府也曾經將控制伸展到縣級以下,但它的有效行政運作至多只是達到了比‘鄉鎮’要大得多的‘區’一級。因此,20世紀60年代中國鄉鎮行政化的實現,也意味著國家對于鄉村控制的實質性擴展。”〔18〕

五、結 語

傳統鄉土社會中并沒有一個絕對主導性的權威,胥吏、士紳、宗族等各種政治勢力相互制衡以維持一個大致平穩的局面,然而隨著胥吏數量的日益膨脹,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鄉土社會自此陷入動蕩不定的狀態。針對此一情勢,魏源主張通過排除出胥吏生員從而加大國家的政治控制,馮桂芬則認為應當通過公舉的方式使得賢人在位從而對胥吏形成有效控制。然而在此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魏源還是馮桂芬的方案,都未能挽救鄉村衰落敗壞的局勢,反而造就了一個比胥吏更為強大、更加濫權的土豪劣紳階層,對此,無論是北洋政府或國民政府都無能為力。中國共產黨將土豪劣紳定位為剝削階級并將其予以整體打倒之后,鄉村秩序才基本趨于穩定。回顧孔飛力在《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一書中的敘事,我們可以看到鄉村秩序的演變從傳統鄉土社會含有自治空間的秩序形態,到魏源主張對鄉村實行國家控制,再發展到馮桂芬提倡以鄉村選舉為主的鄉村自治,最后定格在共產黨人對鄉村地區全面的國家控制。《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中有關鄉村社會的故事就此終結,但現實卻并非如此。事實上早在1982年,憲法第111條便規定:“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居民選舉”。此后,我國為保障村民自治又制定頒布了《村委會組織法》、《村委會選舉法》和《村民自治法》。如果說地方自治是現代國家的一個主要特征的話,那么可以說,在經過百余年的艱難探索與曲折前進之后,中國人終于憑借自己的智慧走上了鄉村自治之路。在此引用《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一書的結尾句作為這篇討論中國現代鄉村起源的總結似乎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孔飛力在其中自信地寫道,“中國現代國家的規劃是否能夠超越狹隘的基礎和僵化的中央集權而獲得實現?這是一個只能由時間來回答的問題。現在,許多中國人相信,這是辦的到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建制議程的界定所根據的將不是我們的條件,而是中國自己的條件。”〔19〕

〔1〕陳兼,陳之宏.孔飛力與《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J〕.開放時代,2012,(7).

〔2〕〔3〕〔5〕〔6〕〔7〕〔9〕〔11〕〔13〕〔14〕〔15〕〔16〕〔17〕〔18〕〔19〕孔飛力.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 〔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21,9,34,34,83,107,59,60,69-70,93,94,97,100,122.

〔4〕魏光奇.清末地方自治下的“紳權”膨脹〔J〕.河北學刊,2005,(6).

〔8〕楊杭軍.略論清朝嘉道時期漕運之弊及其影響〔J〕.中州學刊,1998,(1).

〔10〕張晉藩.富國強兵之路的可貴探索——馮桂芬《校邠廬抗議》讀后〔J〕.中國法學,2001,(6).

〔12〕馮桂芬.校邠廬抗議〔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91-93.

(責任編輯:趙榮華)

猜你喜歡
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12·13 國家公祭日》
正是吃魚好時節!國家呼吁多吃魚,這五種魚你一定都吃過,但你知道好處都有什么嗎?
當代水產(2019年4期)2019-05-16 03:04:5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看中了他吃國家糧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www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日韩天堂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欧美一区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亚洲人成网18禁|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无码一区18禁| 日本午夜三级| 国产后式a一视频|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www.狠狠|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久久综合成人|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99精品免费在线|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靠逼视频| 98超碰在线观看|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国产三区二区|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五月婷婷导航|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欧美在线网|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无限乱码|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欧美成人一级| 有专无码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网| 不卡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青青操国产视频|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婷婷伊人五月| 精品三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