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珍(南陽理工學院圖書館,河南南陽473004)
?
云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重構與組織實現
陳淑珍
(南陽理工學院圖書館,河南南陽473004)
[摘要]對云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重構與組織實現問題進行了研究,闡述了云計算的內涵和特性,分析了云計算作用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變革,并對“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的重構和組織實現問題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云環境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重構組織實現
[分類號]G251
圖書館是信息資源的“存儲地”,也是信息資源的“生成地”,擔負的任務是雙重的,既要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存儲和保護,還要將相關的信息傳遞給讀者,讓讀者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富足[1]。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對獲取知識等相關信息的要求越來越“苛刻”,不僅要求信息具有更高的質量,對信息獲取方式、獲取速度、獲取地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圖書館信息處理模式在這一大的時代背景下顯得捉襟見肘。為了突破這一現實的瓶頸,最大限度地提升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享效率,將產生于工程領域的云計算技術應用其中將會起到良好的使用效果。作為一種技術和一種理念,“云計算”為信息資源的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高效率[2]。而作為信息資源的組織者和實現者,圖書館的組織目標是滿足特定用戶群的信息需求,云環境下的圖書館便能夠在全新服務的體系下,提升資源共享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釋放信息資源、圖書館員、技術和服務等諸多要素的能量,動態適應性地服務和幫助用戶。基于此,筆者對云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重構與組織實現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夠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資源浪費的程度,節約圖書館的運營成本,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
1.1云計算的內涵
作為一種安全性、經濟性、便捷性、共享性和存儲性極高的“計算技術”,云計算以互聯網為依托,將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并行處理技術等與計算機和網絡有關的技術融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加強大的功能[3]。為用戶提供資源的網絡以“云”相稱,云計算改變了傳統的將計算分布在本地計算機或者遠程服務器上的模式,使其與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相連,即便是非用戶所處理的數據,也會保存在基于互聯網的數據中心,而不是本地。在“云”背景下,用戶可以向互聯網絡提出資源訴求,并據此得到所需的資源,同時用戶還能按照需求對計算機與存儲系統進行訪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按需計算”[4],這樣一來,與信息需求相關的軟硬件資源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時也使用戶的利益最大化。
1.2云計算的特性
云計算主要具有以下特性:①便捷性。由于云計算軟件安裝在互聯網,數據信息存儲在互聯網,加之對操作系統和文檔格式等的強大兼容功能,使得用戶在使用云計算所提供的各種服務時,不必擔心自己所處的位置、信息請求的時間和所使用的終端情況。②安全性。云計算因其具有基于互聯網的數據存儲功能,數據能夠實現自動的同步傳遞,以往用戶所擔心的數據丟失、信息被盜、病毒入侵、木馬攻擊等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用戶的數據因此變得更加可靠和安全。③存儲性。與傳統單臺計算機的存儲模式相比,在云計算背景下,強大的計算能力是由龐大的服務器群保證的,存儲性極強。④經濟性。在云計算的背景下,因為具有嚴格的權限管理策略,任何用戶都能夠同特定的對象進行數據共享,最大化信息的效用,并且這一過程的完成,用戶只需支付少量的費用即可。⑤共享性。在云計算背景下,信息資源得到了基于“同一性”的有效處理,任何用戶都能夠通過常規的電子設備與互聯網相連,對同一份數據實現共享。
2.1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
隨著社會進步速度的加快,資源的稀缺性逐漸暴露出來,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往往意味著同時獲得了更多潛在的競爭優勢。同時,在資源有限、對資源的利用一定能夠導致資源數量下降的情況下,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就顯得非常必要[5]。時下,圖書館間的競爭異常強烈,競爭因素有的來自于同行,有的來自于讀者,有的來自于網絡。但無論哪一種,都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持續的挑戰,對自身資源的任何浪費都有可能消弱自身的競爭能力,降低圖書館的存在價值。但在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的建設可以實現“數字化”,通過以云計算服務器為核心,對虛擬的硬件服務器進行動態部署,用戶接入云后,能夠同步地與其他用戶共享流量和計算能力,提高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共享效率。
2.2為圖書館提供了廣闊的信息共享平臺
雖然云計算是一種性能極高的計算技術,但在向用戶提供服務時,并不存在“難度極高”的情況,相反,由云計算提供的服務更加便捷。因此,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平臺,對聯合編目的信息進行系統的組織與加工,對分布式存儲構架下的數字資源、信息服務進行全面整合[6],同時還能借助云計算的共享性為用戶提供資源導航等服務。這樣一來,圖書館強大的信息資源優勢將會形成,基于館際互借、多個圖書館間共建和協調等資源共享的模式將會最終形成。
數據挖掘系統構架按不同層次劃分為4部分:云計算平臺、數據準備、數據挖掘算法和數據分析(圖3).云計算作為整個系統架構的底層計算平臺,借助云計算的處理能力,完成數據的清洗、集成、選擇和加載等準備過程.為了支持數據挖掘算法中的分析型查詢操作,同時還需為數據建立索引.借助于這些方法便可實現面向大數據的各種應用,如時空模式發現、可視化分析等.
2.3保證了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安全
在網絡環境下,作為一個進行信息采集、信息存儲、信息發布的專有部門,圖書館的信息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同時,在現代社會中,信息資源的數量正呈幾何級數增長,圖書館不但要增加對紙質文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還要對數字信息進行存儲和保護,如果沒有龐大的存儲空間與有效的安全防護是難以實現的[7,8]。而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圖書館的經營管理中,將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在云模式下,所有的數據能夠實現集中存儲于互聯網絡,圖書資料信息的管理者能夠實現對信息的統一管理,在廣闊的視角下對資源進行高效率的分配,并能夠對數據安全問題進行實時監控,圖書館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為了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的重構,提高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需要對數據的存放問題、安全問題和實施標準問題進行系統的思考,這樣才能保證圖書館在一個“透明”的網絡環境中高效運行。
3.1數據位置問題
對圖書館的廣大用戶而言,在信息訴求的過程中,是不需要確定是否應用了“云計算”的,他們只需關心數據的真實性、獲取速度即可。但有一個問題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不同的用戶有著不同的數據存儲請求,而數據的安全性是幾乎任何一個用戶都會重點關心的因素之一[9]。因此,從這個角度講,用戶有明確自己的數據存放于何種位置的權利,只有當用戶知曉了其數據存放于哪個位置,才能更好地把握數據的安全性。
3.2數據安全問題
3.3統一標準問題
“云計算”是一種“高屋建瓴”式的技術,在更高的層面上“俯瞰”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因此,在云環境下,需要統一資源使用和信息處理標準,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信息處理的速度和質量。比如,在云計算背景下,需要將各類異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同一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加輕松便捷的服務,以及確定資源的使用權限等。
在云環境下,為了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享,除了需要宏觀上的準備外,還需要在微觀層面構建相應的準則和技術支持,這樣才能保證這一目標的最終實現。
4.1建立基于云的信息資源共享準則
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建設而言,選擇云服務提供商是其工作的第一步,要根據云共享的建設規模和建設思路,從設備安全性、信譽度等方面綜合選擇提供商。但“制度先行”卻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方面表現得更為明顯,因為云計算的數據處理能力極強,同時也就伴隨著極大的風險。因此,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國家和行業的標準進行參考,另一方面要以信息共享的服務內容、服務模式和范圍為依據,雙方或者多方就此進行科學的協商,以此制定相應的基于云計算的信息資源共享準則。這樣一來,方能實現對不同利益方的責、權、利進行有效劃分。
4.2提高云共享的數據安全性
在云計算環境下,云共享能夠為客戶端的數據安全問題提供實時檢測與防護,并能夠“防患于未然”。同時,客戶端還能夠將本地無法識別的信息及時提交給云端,讓其對信息的性質做出必要的分析,確定威脅的等級,并能夠進一步把這一信息推送到所有的客戶端和安全網關,增強客戶端的云安全監測和防范的能力。當然,在云安全體系的檢測保證下,還可以試著將信息隱藏技術應用其中,提高安全信息的通過率,降低機密信息的被攔截率,降低因傳輸而產生的信息安全問題,提高接收信息的質量。
4.3保證信息共享的持續性
圖書館信息共享模式的建設看重的是資源共享的結果,而預期結果的出現除了需要技術和制度上的保證外,還需要時間上的保證,在較高的可靠性和較長的持續性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享才有可能最終實現。為此,應具有預見性地同時建立兩個云共享中心,一個是主云,一個是備份云,這兩個跨地域的數據存儲中心是完全相同的,當主云因外部因素或者自身功能問題無法正常工作時,備份云就能夠第一時間承擔起保護數據安全和服務連續性的工作,保證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工作的繼續開展。
云計算技術從出現的那一刻起,就以其強大的功能在不同的社會領域得到了應用,提升了應用組織的效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于圖書館而言,將云計算技術應用其中,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也是社會對圖書館高效服務提出的要求。當然,對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重點已經不再是技術本身,而是在具體應用時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應用水平和實現功能,如何利用現有的技術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最大化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服務成本,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1]什么是云存儲?[EB/OL].(2008-11-07)[2014-02-25].http:// www.cloudcomputing-china.cn/Article/luilan/200811/215. html.
[2]趙杰.“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初探[J].情報雜志,2010(2):185-187.
[3]馮寶秀.基于云計算服務模式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可行性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4):17-19.
[4]李素梅.基于云計算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1(6):151-153.
[5]張開選.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的基本路徑[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0(4):79-81.
[6]楊經華.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應用云計算的SWOT分析[J].情報探索,2011(3):37-38.
[7]尤春花.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挑戰與對策[J].圖書與情報,2011(4):66-68.
[8]李征.云計算在圖書館建設與信息服務中潛在價值探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1):58-63.
[9]周舒,張嵐嵐.云計算改善數字圖書館用戶體驗初探[J].圖書館學研究,2009(4):28-30.
[10]袁國駿.淺談云計算及其發展應用[J].實驗室科學,2009 (2):103.
陳淑珍女,1963年生,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情報管理及信息教育。
收稿日期:(2014-11-10;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