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晨 尤向峰
摘 要:該文簡述了廣德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主要包括:集中力量、突出重點;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加強生產基地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快新型農業經營型主體群發展等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對策建議;廣德縣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2-06-02
中央1號文件提出:“必須統籌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著力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是中央農業農村工作重要決策,也是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具體要求。近年來廣德縣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原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業產業化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1 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1.1 農業產業化組織日益壯大,產業體系逐步健全
1.1.1 農業產業化組織數量 現有農業產業化組織共962家,其中:龍頭企業18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0家、市級龍頭企業49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48家(國家級9家,省級4家,市級14家);家庭農場429家(省級4家,市級20家)。農業產業化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均都明顯提高。
1.1.2 產業類型 全縣農業產業化組織中,種植業334家,約占35%;畜牧業168家,占17%;林業240家,占25%;水產業15家,約占2%;其他205家,21%。廣德縣已經形成了優質糧油加工、畜禽養殖、苗木花卉、食品加工、竹制品加工、絲綢加工和中藥材7大產業集群,產業體系逐步健全,產業鏈條不斷延伸。2012年廣德縣榮獲了全國產糧大縣、全國生豬標準化示范縣榮譽等稱號。
1.1.3 農業統計數據 2013年,廣德實現農業總產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 075元。有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65家,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23.88億元,農業企業固定資產超過40億元。示范帶動效益明顯,農業企業職工從2007年的1萬余人到2013年的6.5萬余人,輻射帶動6萬多農戶投身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收入和占人均純收入份額逐年攀增,已從2007年的36.5%增至2013年的53%。
1.2 農業區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特色農業發展迅速
1.2.1 農業區域化布局初步形成 根據《廣德縣現代農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全縣農業區域化布局已經初步形成。6大主導產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主要體現在東部鄉鎮的竹制品加工、南部鄉鎮的絲綢產業和畜禽養殖、西部鄉鎮的苗木花卉和蔬菜種植、北部鄉鎮的糧油生產和畜禽養殖。廣德縣的優質糧油、畜禽養殖、食品加工和竹制品加工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上都占有一定份額。
1.2.2 農產品優質率明顯提高 全縣已注冊農產品商標183個,其中國家馳名商標2個,省著名商標19個,1個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1個產品獲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14個產品獲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73個產品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現有8家企業農產品進行外貿出口,30余種優質農產品進入了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新森泰”塑木地板、“李氏扇業”竹工藝扇成為29屆北京奧運會指定產品;“森泰”牌竹吧臺獲第五屆竹博會金獎,“老王”牌工藝竹扇、竹鞭產品獲“中國國際竹藤產品貿易博覽會暨國際網展會”金獎。
1.2.3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強勁 休閑觀光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擴展和延伸,先后獲批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四星級企業(園區)3個、省級2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3個、省級4個。鄉村旅游和農家樂星級創建頗有成效,已創建最佳旅游鄉鎮1個、優秀旅游鄉鎮5個;創建五星級農家樂6家、四星級13家。廣德還先后被授予“中國最佳休閑旅游縣”、“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等稱號。
2 農業產業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企業規模化水平較低,整體效益不高 除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較大外,大部分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特別是食品加工業屬低門檻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品種雜而小。而且許多企業產品均為初級產品,如大米、菜籽油、茶葉、竹筍。二次加工轉化能力差,產業鏈不夠長,附加值不高。
2.2 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 部分企業,尤其是“公司+農戶”型企業采取隨行就市的辦法運作,采購原材料時即使簽訂了產銷合同也缺乏履行保證機制,并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只有部分“關系戶”通過訂單合同得到了實惠,絕大多數農戶沒有從參與產業化經營中得到農產品加工增值的二次利潤分配,導致企農關系不穩定,在流通過程中出現“買難”和“賣難”現象,削弱了雙方抵御市場的風險能力。
2.3 資金供給趨緊,企業融資難 融資難一直是制約龍頭企業發展的瓶頸。大部分龍頭企業廠(場)房用地性質都屬于集體土地或租用土地,不屬于國有出讓土地,無法進行財產抵押和滿足貸款需求。
3 發展農業產業化對策建議
3.1 集中力量,突出重點 農業產業化工作要與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相一致,要有利于優勢區域布局的形成和7大主導產業的壯大。政策項目要傾向于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特別是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要鼓勵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要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資金,鼓勵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促進龍頭企業集群發展。
3.2 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 一是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在信貸、工商登記、稅收減免、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優先優惠,按照有關政策堅決兌現,切實解決龍頭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二是為農業企業和農戶拓寬融資渠道。目前規模化水平高和發展勢頭好的企業融資難度不是很大,融資難的是一些正在爬坡的、無財產抵押的中小企業和農戶。金融系統要對企業和農戶的發展前景、管理水平諸方面綜合評估,確定貸款信譽度給予資金支持。在房產、林權抵押貸款方面的政策予以放寬;三是加強部門間的協作,努力形成各部門全力支持產業化發展的良好格局。
3.3 加強生產基地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群發展 要結合農業經營主體產業類型和優勢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等特點,培育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示范效應顯著、帶動面大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并選擇一定生產規模的農產品基地實施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生產要素的集中,提升農業生產基地產業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的形成。要著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業,打造競爭力強和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發展集群,實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有較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程世根編著.新編農業產業化概論—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