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張昌偉(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云南 水富 657800)
?
·環保節能·
二氧化氯在循環水系統的應用評價
劉 莉,張昌偉
(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云南 水富 657800)
對循環水系統使用二氧化氯替代氯氣作為殺菌劑的各項數據及成本進行了比較,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議。
循環水;二氧化氯;分析;建議
我公司自投產以來,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循環冷卻水均一直使用液氯進行消毒和殺菌滅藻。使用氯氣作為消毒劑和殺菌滅藻劑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低成本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以下缺點:①在生活用水消毒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鹵代副產物三氯甲烷,對人體健康不利[1];② 氯氣作用于水體會產生大量的氯離子,氯離子對金屬材質存在極強的電位腐蝕作用,尤其對不銹鋼設備存在應力腐蝕危險。夏季因循環水系統氯氣用量增加以及生產用水中氯離子含量增加,不得不降低循環水濃縮倍數,導致藥劑和新鮮水消耗增加;③ 液氯是劇毒物質,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上存在安全隱患。
基于此,我公司2009年率先在制水車間使用二氧化氯替代液氯作為殺菌劑。成功后,又開始著手在循環水系統使用二氧化氯替代液氯。本文對二氧化氯在公司循環水系統的應用進行了評價。
循環水系統參數:循環水量 13 600 m3/h;系統保有水量 3 900 m3;溫差12℃;系統材質為碳鋼、不銹鋼[2]。
循環水系統正常運行水質控制指標:pH=7.0~7.4;正磷酸鹽:14~17 mg/L;濃縮倍率8~12。
二氧化氯設備選型配置:根據循環水系統原氯氣使用量,選擇2臺二氧化氯發生器(2215-R1、2215-R2),單臺設計二氧化氯額定產量為 6 000 g/h。每臺配有單獨的PLC控制柜、計量泵,附屬設備有濃硫酸儲罐,硫酸稀釋器,氯酸鈉化料器、發生器原料儲罐以及相關控制設備。
合成循環水二氧化氯發生裝置于2012年2月完成安裝,3月調試合格并投入正常運行,運行中出現了設備腐蝕增加、運行成本高等問題。
2.1 設備結垢控制良好,腐蝕增加
2012、2013年環水系統試管腐蝕速率、碳鋼掛片腐蝕速率較2011年均有明顯上升,而系統沉積速率均比2011年有所下降,說明系統整體趨勢由結垢變為腐蝕。2012年12月循環水系統大修,共打開換熱器28臺,除1臺有結垢現象外,其它基本均無結垢。但系統中銹塊較多,系統整體趨于腐蝕狀況,特別是碳鋼封頭、筒體的腐蝕和銹瘤沉積較為顯著,目測其腐蝕程度較往年明顯增加。[3]
為保證二氧化氯轉化率,二氧化氯生成反應在硫酸過量的情況下進行,循環水使用二氧化氯,大量反應殘酸進入循環水系統,循環水由原有的加酸控制pH改變為加堿控制pH,堿消耗顯著增加,而循環水pH值一直較低,導致運行初期系統掛片腐蝕速率、試管腐蝕速率、試管沉積速率均出現超標。
2.2 系統微生物控制良好,非氧化殺菌劑用量增加
循環水系統近3年微生物監測分析數據表明,近3年的細菌和微生物各項分析數據基本上沒有什么差別,且遠遠低于國家控制指標,說明近3年運行過程中系統的微生物控制良好[4]。
但不可忽視的是,2012年循環水使用二氧化氯后,非氧化殺菌劑用量也大幅度增加,故系統微生物控制得當,是二氧化氯的作用還是非氧化殺菌劑起了更大作用目前尚不明確。當系統出現大量投加二氧化氯而分析余二氧化氯指標仍不合格情況時,為控制水質必須投加非氧化殺菌劑,故非氧化殺菌劑用量比使用氯氣時顯著增加。
2.3 運行成本增加
循環水殺菌劑由氯氣更改為二氧化氯后,運行成本大幅度增加。2011年度與2012年度殺菌劑消耗費用對比見表1。

表1 殺菌劑費用對比Tab.1 Comparison fungicide consumption costs
2.4 勞動強度增加
由于二氧化氯投加量大,每天需配2~3次氯酸鈉溶液,每次100kg,勞動強度大幅度增加。
2.5 對其它系統影響
循環水排污水中余二氧化氯進入中水回用裝置,導致中水回用裝置手動分析反滲透進水游離余氯不準確,余二氧化氯對反滲透膜造成一定氧化降解。雖然通過增加總氯分析項目和頻率、增加還原劑用量的方法,解決了循環水排污水回收到中水回用系統處理問題,但中水回用裝置還原劑消耗每月增加近2 t左右。
3.1 設備能力
循環水二氧化氯發生器原設計為1開1備,但實際運行1臺根本無法滿足要求,故不得不更改為2臺設備在較低負荷(40%~70%)下同時運行。另外運行中也發現,二氧化氯發生器在高負荷下運行,反應溫度波動大,運行不穩定,反應效率不高,殘酸量比低負荷下更大,導致循環水pH下降更厲害,加堿中和量增加更多。
合成二氧化氯發生器設備能力偏小,一旦設備故障即無備用設備,會導致殺菌失控。由此可見,根據循環水原有氯氣使用量進行二氧化氯發生設備選型并不科學。
3.2 二氧化氯發生器反應殘液
使用二氧化氯殺菌后,合成循環水指標一直控制較好,但是由于二氧化氯發生器反應殘酸通過水射器帶入循環水系統,導致循環水系統pH一直偏低。為保證系統的pH維持在正常的水平,不得不加入大量的液堿來中和過量的殘酸,導致循環水電導率上升,水面出現起泡的現象,同時所帶入的酸、堿不可能均勻反應,導致系統內不可避免的出現局部過酸或過堿的現象,對系統的沉積及腐蝕控制帶來了壓力。這也是2012、2013年度腐蝕速率一直偏高的原因。
國內某大氮肥企業目前循環水系統采用高純性二氧化氯發生器發生二氧化氯,但他們的投加方式、控制指標等均和我公司有較大差異。比較見表2。

表2 國內某大氮肥企業與我公司控制指標對比Tab.2 Comparison of the control indexes between those in a major domestic fertilizer business with those in our company
從表2看出,我公司在二氧化氯投加方式、投加量和指標控制方面均與該企業有較大差別。但很明顯,他們的二氧化氯投加量比我公司要少得多,水質相對也控制不錯,值得我公司借鑒學習。
據很多資料介紹,由于二氧化氯見光易分解,易揮發,采用二氧化氯作為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殺菌滅藻藥劑,間歇投加方式更加有效和經濟,不但對系統中的微生物具有很高的滅活效果,同時可以降低二氧化氯的投加量,減少循環冷卻水的處理費用。鑒于該企業循環水使用二氧化氯已經兩年多,且微生物控制效果能夠達到國標要求,因此建議如下:
1)將我公司循環水系統連續投加二氧化氯更改為沖擊投加,每天2次,每次 4h。正常投加量按循環水量投加0.4~0.6 mg/L,水質惡化時增加二氧化氯投加量或加強非氧化殺生劑。但由于沖擊投加會增加操作難度和pH控制風險,也可考慮采用小劑量(1~2 kg/h)連續投加方式,每天分時段(4~8 h)加大劑量至6~8 kg/h;
2)可考慮采用聯鄰甲苯胺目視比色法分析,控制余氯指標為0.3~1.5 mg/L,降低分析成本;
3)為避免對循環水pH造成較大波動,應慎重考慮各循環水系統的二氧化氯殘液處理問題,尋找合適的殘液處置方法。由于我公司循環水補水為石灰軟化水,抗酸沖擊能力較弱。如果能將循環水補水更改為非軟化水,也許可以解決二氧化氯殘酸影響pH這個問題。
4)由于循環水系統的多樣性,二氧化氯在每個系統中的使用效果可能都有差異。而目前毫無經驗可循,只能摸索最佳控制方式和控制指標,在保證水質的情況下盡量采取措施降低運行成本。
5)建議循環水系統在進行改造時保留原氯氣系統,采用二氧化氯和氯氣交替使用方式,應能更好控制微生物。在季戊四醇循環水、尿素循環水進行改造時應充分考慮到保留原氯氣系統的重要性。
當然,由于我公司循環水濃縮倍數較高,微生物控制較困難,采用間斷運行方式可能會存在水質惡化的風險。但是否一定要將微生物控制在最低水平有待商榷。從降低成本的角度看,即使水質差一點,但只要達到國家標準應該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氧化氯用于冷卻水處理的時間也已十多年了,它有很多優點,高效廣譜、對水中其他藥劑破壞性低等等,這些均引起了國內外企業的濃厚興趣。然而,國外二氧化氯在冷卻水處理中用得并不普遍,他們認為其缺點是二氧化氯在水中易揮發,要現場發生,經濟上沒有優勢。而且不同的冷卻水系統在性質上差別很大,一種殺菌劑不可能對所有系統都適用,二氧化氯也同樣如此[5]。如果僅從降低液氯的安全風險考慮,二氧化氯并非唯一選擇,采用次氯酸鈉殺菌也不失為一種風險較低、效果良好、應用廣泛且成熟可靠的方法。
[1] 宋鴻.二氧化氯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M].濟南:山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2]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裝置公用工程工藝手冊第2部分:循環水裝置.
[3] 云南云天化股份公司中心化驗室分析數據.
[4] 云南云天化股份公司水質季報.
[5] 鮑其鼐,何高榮,季淑邑.冷卻水處理中殺生劑研制與使用的新進展[J].工業水處理,2000(1):5-9.
Evaluation of Chlorine Dioxide in the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
LIU Li,ZHANG Chang-wei
(Yunnan shuifu Yuntianhua Ltd.,Shuifu 657800,China)
Data and the cost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use of chlorine dioxide to replace chlorine as antisepticthe in the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The problems were analysized and improvement proposal was recommended.
circulating water;chlorine dioxide;analysis;proposal
劉莉(1974-),女,四川南溪人,碩士,化工工藝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質管理工作。
12.3969/j.issn.1004-275X.2015.01.015
TQ085
A
1004-275X(2015)01-0053-03
收稿: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