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華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學)
由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來看,考試題型多以圖表的形式出現,而對于圖表類型中的景觀圖的考查頻次居多。根據2013 年全國的地理高考試卷統計得出10 份考試試卷中就出現了14 幅地理景觀圖,由此可見,地理景觀圖題型在現代地理高考中考查學生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地理景觀圖主要是指用實物景觀圖像來體現現實地理中的事象的一種畫面。地理景觀圖可以將地理事物直接呈現出來,還能夠把地理景觀的空間分布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體現出不同區域匯總地理組成要素的發展規律,同時揭示了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約束的關系,有利于對相應區域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和分析。而且通過對地理景觀圖的考查還能檢驗學生對圖像中地理信息的獲取和判讀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地理知識對地理事物進行闡述、探討和論證的能力。
地理景觀圖的類型主要分為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兩種。自然景觀圖主要是體現地球上不同的地質地貌、氣候景象和生物群落的一些畫面;人文景觀圖主要反映的是地球上的群落、農工業和名勝古跡等畫面。在現代技術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地理景觀圖的圖像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方式獲取,現在主要使用的是攝像、素描和衛星影像等幾種形式。
(一)根據題干讀圖,然后再結合題中所給出的材料,找出題干表示出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現象。
(二)根據景觀圖中所顯示的事物找出具有標志性的景觀(例如畫面的地形特征、標志性的建筑等)或是利用題干中給出的材料進行空間定位,分析出景觀圖的環境特征。
(三)仔細觀察景觀圖中一些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分析圖中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對景觀圖所體現的區域能形成一個整體性的認識,這樣才能了解這個區域的地理特征。
(四)依據題干中景觀圖中的信息,提取與設問有關的內容,并利用所學的相關地理知識進行解答。
(一)按照地理景觀圖中所顯示的信息判斷該圖所顯示的地理位置。這是景觀圖所考查的基本內容。在大的地理環境背景下,不同的區域有其獨特的地理外貌和地理特征。在地理景觀圖中根據圖中景觀所顯示的地形外貌特征以及景觀中所體現出的一些地域特性來判斷景觀所在的區域位置。
針對這一知識點,通常采用如下幾種方法進行判定:(1)根據景觀圖中所顯示的標志性事物來判定。例如黃山的迎客松、貴州黃果樹瀑布等。(2)根據畫面中的景觀來判定。例如熱帶雨林的“滴水葉尖”,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等。(3)根據畫面所顯示的景觀類別或屬性進行判定。例如荒漠景觀(胡楊林)處于半干旱干旱氣候區,草原景觀(牧羊群)處于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區,牧業景觀(牦牛)處于青藏高寒區等。
例題1:下圖為45°N 附近某區域的遙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為植被覆蓋區,淺色部分為高原荒漠區;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峰海拔3424 米,距海約180 千米。讀圖完成下題。

該區域位于 ( )
A.亞歐大陸太平洋沿岸地區
B.亞歐大陸大西洋沿岸地區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區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
解析:該題主要是考查學生提取景觀圖中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結合世界區域知識進行區域定位的能力。根據景觀圖中典型地理特征即該區域西側有山脈且有植被覆蓋,東側為高原荒漠又可結合題干所給的材料可知其位于45°N,并且距海(180 km)較近,可判斷該地位于西風帶,再結合世界地理知識(美國和歐洲西部)就不難判斷出該地應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應選D 項。
(二)根據景觀圖中所顯示的獨特的景觀事物判定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解答此類問題時,首先,根據景觀圖中地理區位來判定該區域的環境特征。例如,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橫分布的特性等。其次,根據景觀中中所體現的地理形態來判定該區域的環境特征。例如不同區域居民屋頂坡度的大小反映出相應區域降水量等。第三,根據景觀中人類的活動來判定該區域的環境特征。例如插秧圖,反映出江南水鄉的主要農作物為水稻。
例題2:下圖顯示的是某地區“滴水葉尖”現象的圖片,觀察圖片回答下面的問題。

該圖片所示的現象常年在哪些地方出現 ( )
A.溫帶落葉闊葉林 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C.熱帶草原 D.熱帶雨林
解析:從圖片中葉片和水滴兩者的比例可得出葉片較大,并伴有水滴滴落,說明該植物的生長環境較為潮濕,故判定它生長在熱帶雨林區域,所以,選項D 是正確的。
(三)根據景觀圖中的地理景觀判定此景觀形成的原因。地理景觀的形成一般都是在自然和人文條件的相互作用下,經過一定的地質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地理環境產物。根據景觀圖中的事物或現象來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也是現代高考地理試題中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掌握的一項主要內容。
針對這種題型的解題方式如下:(1)根據景觀圖中所示的地理事物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例如地貌景觀的形成一般都和地質作用有關。(2)通過景觀圖中地理事物的形態變化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例如在較為寒冷區域不同時期冰川變化的圖片根據圖片中冰川面積的大小來判定地球氣候的變化情況。(3)根據景觀圖中地理事物的功能變化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例如我國著名的長城,它在早期建筑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軍事防御,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其成為我國重要的旅游資源,說明了地理文化景觀具有時代性。
例題3:下圖為某地實景圖。其所示地質構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運作用 B.地殼運動
C.變質作用 D.風化作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通過景觀圖中巖層的彎曲狀況可判定該地是典型的褶皺山地,而形成褶皺的地質作用主要來自于地殼運動的水平擠壓。A、D 項屬于外力作用,C 項雖然是屬于內力作用,但圖中信息體現不出高溫、高壓之后的變質作用。因此只有B 項正確。
例題4:下圖為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讀圖完成下題。

下列能正確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解答此題關鍵要主要結合題干中“爬升”這個關鍵詞,這表明沙丘行進的方向應與外力作用的方向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排除B、D 項,再結合圖4 的景觀圖中沙丘的分布特點,又可排除A項。這可以借助高中地理所學的流動沙丘的形成原理來進行知識的遷移,可得出正確選項是C 項。
(四)根據景觀圖中所示的內容來判定該區域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之間的聯系。根據景觀圖中地理物質的外貌特征,再結合地理景觀所體現的一些功能和指示以及其與人類活動的聯系來判定該區域的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之間關系。
針對此考查點的解題方法為:(1)根據景觀地理事物所處的區位對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聯系進行判定。例如,在西北區域由于人類和該區域突出的矛盾關系導致土地嚴重的荒漠化。(2)根據景觀圖中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來判定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例如,現代沙漠區域面積在不斷的擴大,反映出人類活動的頻繁加劇。(3)根據圖中人文景觀的功能來判定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例如,江南丘陵地帶的立體農業反映出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和諧發展。
(五)觀察景觀圖從中獲取整體或局部地理事物的功能。此點主要是對景觀圖中反映出的自然或人文的功能作用進行切入分析。這種類型題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工程作為主要的信息,考查學生的觀察、推理和綜合判定能力。
對于此類題型解題方法如下:(1)根據圖中地理事物的形態結構來判定它的作用。例如公路護欄起到保護作用等。(2)按照景觀圖中地理事物的類別判定其功能。例如三峽大壩具有蓄水防洪的作用等。(3)根據景觀圖中地理事物的地貌來判斷其形成原因。例如“V”型谷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蝕導致的。
綜上所述,對于地理景觀圖題型的解讀主要是能抓住景觀圖中的典型特征或關鍵信息來進行區域定位,再根據題干所給的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解答,一般都能較順利地解決問題。因此,高考考生若能在學好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同時,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地理景觀圖的解讀技巧,就能順利地解決高考地理景觀圖的題型,為自己高考加分。
高梅.“地理景觀圖”2009 年高考掃描[J].高中生之友,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