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宏平 于丹丹
少兒出版物過度成人化現象分析
◎ 陳宏平 于丹丹
文章從少兒出版物過度成人化的現象說起,談到了少兒出版物過度成人化的弊端、形成原因及對策。同時,對引進版少兒出版物的本土化改編、多媒體數字少兒出版等作了一定思考。
少兒出版物;成人化;弊端;成因;對策
2014年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據,2013年全國共出版少兒讀物32400種(其中初版19968種)、4.56億冊、總定價86.7億元。與2009年相比,2013年兒童讀物出版種數增長208%,總冊數增長160%。①全國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都在出版少兒讀物。在2013年上半年大眾暢銷書前100名榜單上,少兒類圖書達52種。②在少兒出版物數量繁多,市場繁榮的背后,我們發現少兒圖書的質量良莠不齊,甚至充斥著不少成人化的內容。
2014年10月8日,網友@陸偉的膠卷發表了配圖微博,直指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小豬唏喱呼嚕(注音版)》(上)一書中對話描寫過度成人化:
“沒帶著‘意思’嘛!”
……“‘意思’是什么呀?”
“‘意思’就是送給猩猩經理的‘紅塔山’牌香煙。”
“不送不行啊?”
“當然行。可是買不到又好又便宜的水果。”③
微博一經發出,網易新聞、新浪、騰訊、搜狐視頻、《京華時報》等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一時間引起了大家對“少兒出版物成人化”現象的關注和熱議,網友紛紛質疑出版社出版的究竟是少兒讀物還是“社會生存手冊”。
出現《小豬唏喱呼嚕》這樣問題的少兒出版物還有很多,如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漂亮老師和壞小子》中就有這樣的表述:“自從李小俊把肥貓打翻,把米老鼠的鼻血打出來,女生們從此就把他當男生看了……做男孩子的感覺真好。”④通過成人化的暴力手段來“做男孩子”的錯誤表述,使少年兒童對“做男孩子”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可能會造成不良后果。
看過《蠟筆小新》系列的少年兒童早已對故事中小新對美麗幼稚園老師的“調戲”見怪不怪,甚至模仿得不亦樂乎;男孩學著《喜羊羊和灰太狼》漫畫里的灰太狼“老婆,老婆”地叫著,女孩喊著“要嫁就嫁灰太狼”的口頭禪。大量少兒漫畫出版物中的成人化信息來勢洶洶,袒胸露乳的畫面、曖昧不清的對話不斷地沖破少兒世界的防線,涉足少兒世界的領地,使成人世界和少兒世界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成人與少兒之間的窗戶紙被捅破,一個一個“小大人”正在“茁壯”成長。
1.過度成人化會扭曲少年兒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阻礙三觀的正確養成
前文提到的《小豬唏喱呼嚕》,作為小有名氣的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書中竟然出現那樣的語句,難免會造成少年兒童對社會及社會關系認知的偏差。在成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的“禮尚往來”,對少年兒童而言,卻會阻礙他們“三觀”的正確養成,為今后形成正確、合理的“三觀”埋下隱患。
2.過度成人化還會助推少年兒童早熟
尼爾·波茲曼說:“青春期年齡提早和信息傳播技術革命之間,有一個近乎完美的巧合。”⑤筆者在一家新華書店調查發現,《連翹小姐桃花劫》《美人千千淚灑樓》等成人化的書刊出現在書店的少兒圖書專區,花哨的封面吸人眼球,孩子們讀得也很起勁。如此,小學生學會了寫情書、談戀愛,“早戀”早已不是中學生的專利。
少年兒童正處于獵奇的階段,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看到什么讀什么”的狀況頻頻上演,過度成人化的少兒出版物好比催化劑,助推少年兒童的早熟,對其造成無形的傷害。此外,少年兒童也處于模仿能力極強的階段,分不清好壞,辨別不了是非就盲目模仿,把這種從出版物上看到的過度成人化的描述轉變成行為方式,對其身心發展不利。
“如今電視中出現的成人性畫面、暴力場景等增多,以及各種報刊透露的大量性信息等不斷刺激著孩子的心理,這也是導致兒童性生理發育提前不容忽視的因素。”⑥少年兒童對成人世界的未知與探索,天真與好奇被模式化的成人規則打破;過度成人化的出版物先入為主,使少年兒童對成人世界產生“刻板成見”,求知欲、純真都被無情地剝削。此外,少年兒童沉浸在《查理九世》系列、《雞皮疙瘩》驚險新世紀系列等科幻冒險類圖書所塑造的“惡魔醫務室”“青銅棺的葬禮”“透明泥巴怪”“半身人”“木乃伊”等恐怖的虛擬世界中,顛覆了少年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使其對客觀世界失去信心從而失去對客觀世界的向往。這種現象是可怕的,但也是可以改善的。我們雖然不能控制少年兒童主動獲取成年出版物的行為,卻有能力保證少兒出版物不出現過度成人化的問題。
1.出版單位監管把關不嚴,忽視出版物選題質量,編審校過程相關責任人責任意識淡薄
隨著“新課標”“中小學生課外必讀書目”的增多,諸多出版社盯上了這塊“肥肉”,但對少兒出版在素質教育、情商培養、閱讀體驗等方面的重視不夠,在選題設計論證、作者甄選、編輯把關、設計配圖等方面不重視對少兒出版物內在品質的提升,對少年兒童心理成長所需不了解或深入調研不夠,忽視了少兒出版物“適齡”這一關鍵。針對引進版圖書,有的出版社也是囫圇吞棗,消化不良,沒有認真甄別引進版圖書選題,進而進行“本土化”改編,把那些適合外國兒童閱讀的內容“硬塞”給中國的少年兒童,從而產生不適應癥。
出版社編審人員的責任意識淡薄會讓“成人化思維”的作品或一些表達順理成章地獲得通過。2013年9月,在凈化少兒出版物專項行動中,5家出版單位因出版編校質量不合格的少兒圖書被依法處理;2014年2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依法處理并公開曝光了兩批出版編校質量不合格少兒圖書的15家出版社。除了編校質量不過關外,編輯在策劃選題時缺乏創新、缺乏調研、缺乏上下銜接,選題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不適應時下少年兒童閱讀需要的種子。特別是編輯與作者之間溝通不暢,不能及時提供少兒讀者和少兒圖書市場的動向信息,使作者的創作與實際需求脫節。
2.作者創作時受到成人化思維的禁錮
在我國,少兒出版物的作者隊伍更新緩慢,年齡差異較大,作者水平參差不齊,對少年兒童的閱讀需要、心理需求把握不好,憑空虛構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與少年兒童接觸到的現實生活情景相差太遠。所謂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少兒讀物方面,作者對“度”的把握不到位,對少兒作品中素材、故事、語言的引用和描述會或多或少地摻雜著成人的觀念和看法,從而造成少兒出版物不適齡狀況的出現。
3.家長們忽視適齡出版物的甄選,逐利行為迎合少年兒童早熟的閱讀需求
少年兒童的早熟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無良出版商抓住少年兒童的獵奇心理和叛逆心態,不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出版過度成人化的少兒讀物,借此吸引少年兒童的眼球。此外,一些家長沒有與老師、學校等及時交流溝通,忽視甄選適齡少兒出版物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為孩子挑選適齡的出版物;一些家長雖具備為孩子提供正確導向的知識和能力,但因工作生活事務纏身,對孩子成長關心不夠或把這個責任轉移到爺爺奶奶等上一輩人身上(農村留守兒童就是一個特例),這種疏忽給過度成人化少兒讀物以可乘之機。
這些違背少年兒童成長規律的少兒出版物的出現,為我們少兒出版工作敲響了警鐘,對我們少兒作品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 月15日召開的文藝座談會上說:“不能讓片面迎合成為解構主流價值觀的通行證。要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著力在思想上提煉、藝術上錘煉、制作上精煉,打造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的經典作品。”⑦尤其需要打磨和推敲針對少年兒童的作品,這些作品要經得起考驗,要注重少兒出版物的規范性、純潔性、健康性,要關注、關心少兒出版物的啟蒙、教育、引導作用。出版社、編審人員、作者和家長等要形成合力,共同抵制少兒出版物的過度成人化。
出版單位要甄選優質選題,聯系合適的作者,把握好少兒出版物的內容質量,并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閱讀能力的少兒進行分級創作、分級出版、分級發行。在創作、編輯、審核的過程中仔細斟酌、慎重思考、嚴格監管,不把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當作理所應當。在引進外國少兒出版物方面,要注意“本土化”改編,但應該避免出現過度保護的現象,這是與“過度成人化”相對的另一種極端,它沒有考慮到少年兒童身心成長的規律及成長變化帶來的新要求,是另一種“跑偏”現象。例如,世界名著的出版改編出現了不同的適讀版本,“因擔憂名著中有文化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方面的‘不安全’,編寫者可能避諱某些內容,策略是不選擇或刪除某些篇章和段落。這方面最典型者是涉‘色情’或性心理描寫的內容。”⑧對世界名著的刻意刪改和完全摒棄不僅使作品文學價值降低,經典作品的魅力大打折扣,還會造成少年兒童成人化知識的匱乏。隨著少年兒童年齡的增長,其對性等一系列成人化內容的好奇心不斷增強,完全避免會導致無知,無知也會出現不良后果。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走兩個極端,而是要為少年兒童打造一個純凈的閱讀空間,在少兒成長的關鍵階段為他們灌輸健康向上、豐富多彩、適齡的精神食糧。
嚴格監管編審校過程,切實把好編校質量關,嚴格落實責任編輯制度、選題論證制度和“三審”制度,對不符合出版規定的責任人嚴懲不貸。編輯人員要加強對少年兒童的閱讀需求、閱讀心理的深入調研,及時與作者溝通交流,創新少兒出版物的選題策劃,重視適齡少兒出版物在傳遞文化知識、培養人文素養、提高閱讀興趣等方面的作用。同時,還要加強少兒出版物作者隊伍的建設,不斷為作者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此外,家長的自主購買行為要與出版社、學校以及老師配合,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挑選適齡、適度、適讀的少兒出版物。希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打造秩序井然、健康純凈的少兒出版市場和閱讀空間。
隨著時代的發展,少年兒童的閱讀方式已經不局限于紙質出版物,電腦、手機等多媒體數字少兒出版物的出現也讓他們大開眼界。這也要求紙質少兒出版物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推進與新媒體的融合,在電子出版物上下功夫,總結成功經驗,制定合理化的少兒出版物出版方案,發行陽光少兒出版物,讓適齡少兒出版物陪伴孩子們健康成長。
(陳宏平,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編審;于丹丹,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 崔堅.改善少兒出版物市場需要多舉措并舉[N]. [EB/OL].http://zixun. zhongsou.com/faster/24/382e2c7f5d945b2979f55a6514c7c56e.html,2013-12-17.
② 璩靜,徐硙,周瑋.莫讓少兒讀物變“毒物”——聚焦當前少兒出版物市場[N].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12/ c_117348604.htm,2013-09-12.
③ 孫幼軍.小豬唏喱呼嚕[M].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2008:129-131.
④ 楊紅櫻.漂亮老師和壞小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7:228-229.
⑤ 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M].吳燕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44.
⑥ 蒲昭和.孩子青春期提前有原因[J].成都醫藥大學大眾衛生報.2008.8-8-006.
⑦ 新華社評論員.服務人民書寫時代——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上重要講話[N].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15/ c_1112841263.htm,2014-10-15.
⑧ 李明亮.外國名著青年版“適度”理念的三個問題探討[J].編輯之友,2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