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義來
群眾業余小型樂隊的組建及排練
文/王義來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們對文化娛樂的場所和形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已經不再滿足于那種自我陶醉的個人娛樂模式,而是追求群體之美、和諧之美,如合唱、合奏、群舞等。在大力提倡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的今天,群眾文化工作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將那些有專長的業余樂手組織起來,成立小型樂隊,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起到引領作用,充分體現文化館藝術館工作者的社會作用,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使群眾文化活動色彩斑斕、百花齊放。
業余小型樂隊是群眾喜歡的組織,特點是人數少、較靈活、樂件按需要安排,而且能較好地體現樂隊的作用,既能合奏,又能獨奏,又能伴奏。在實際群眾文化活動中很實用,也很靈便。所以深受群眾歡迎。可是這項工作十分繁雜且辛苦,需要組建者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一定音樂基礎,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項也很多。
樂手是樂隊的基本元素,在組建前應對樂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主要是演奏能達到什么水準,能否獨奏,會演奏幾個曲調,這對今后的排練至關重要。另外對每個人的年齡、文化程度也應做相應的了解,這對今后樂隊的建設會起到相當的作用。待樂手定下來后應實際考核一下,做到胸中有數,以便定好聲部。
人員定好后,要在理論上進行統一培訓,如視譜、樂理、和聲等,都要視情況進行講課,使大家的水平能比較接近,為今后的排練打下基礎。
在排練前,對樂手們進行音階訓練是一個極好的辦法,用常見的幾個調的音階由慢至快地練習,會使他們在音準上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進而達到手指相對靈活。對彈撥樂手,要在伴奏音型、琶音、分解和弦長音等方面進行特殊訓練(在練習前寫好練習曲);對弦樂手,則要進行音階、揉弦等訓練,要統一風格、統一揉弦速度。這樣做,對以后樂隊的演奏效果將十分有益。
合奏是音樂中較完美的形式,能充分體現集體合作的力量,充分展示諧和美,多聲部之美。
在排練之初應選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短小樂曲進行排練,這樣的好處是見效快,能鼓舞士氣,使樂手能較輕松地達到排練要求。選材時也要注意到樂手的實際水平,不好演奏的調和較難演奏的曲子應少選或不選,等有一定基礎后,再去練習那些大的、難的作品。
樂隊編配是合奏的重要工作。一首樂曲的編配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勞動。
首先要吃透樂曲,在風格把握、調式、速度上,要有一個通盤的考慮,所選擇的織體,既要能體現樂曲的原貌,又要能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特有的作用。同時,既要關注到整體的演奏效果,又要考慮到樂手的實際水平,應對樂器有較深的了解,能使各種樂器交相輝映、各閃其光、各盡所能,盡可能達到完美的效果。
在正式排練前,抄好分譜后,要大家熟悉分譜,要認真核對一下是否有錯誤,表情術語、速度等是否標記清楚,還要請各聲部分別視唱分譜,通過視唱使大家了解樂曲的大概。
視譜完成后,可分聲部進行排練。排練時要嚴格要求,較復雜的地方要慢練、重點練。分練完成后,再進行合排。合排時要對樂曲進行整體講解,提出整體要求。合練可以分組進行,將旋律聲部與伴奏分開來練,練好后再配在一起。通過合練,樂手可以了解和熟悉指揮的手勢,這對今后的演出很重要。
待樂隊排練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安排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演出。無論是合奏,還是分別為獨唱、小合唱等伴奏,都要認真進行,而且要盡可能統一服裝,這對形象的確立很有益處。除正常演出外,也可選擇廣場、社區、公園等進行演奏,以求擴大影響、鼓舞士氣,同時還能征求意見有利于提高。

王義來,1955 年生于沈陽,自幼喜愛音樂,學習二胡、竹笛,后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民樂系。現為中國音協會員、中國二胡學會會員、遼寧兒童音樂學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沈陽市音樂家協會理事、任職于沈陽市沈河區文化館。先后在《 歌曲》《 兒童音樂》《音樂生活》 《 音樂世界》《 多來咪》《 校園歌聲》等多家音樂期刊發表作品200余首;作品多次獲全國、省、市創作獎:主要作品有《 妻子的心》 獲全國創作銀獎,《 金太陽銀月亮》 獲全國創作金獎,《 冬不爾的琴聲》獲全國創作金獎,《 童心向黨》 獲全國創作一等獎,古箏協奏曲《 故宮隨想》 獲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舉辦的全國音樂舞蹈比賽創作二等獎,少年歌曲《 喜歡安徒生》入選全國第九屆少年兒童卡拉OK 賽指定曲目。
樂隊作品的編配,是一項知識含量高的綜合性工作,需要編配者在和聲樂理、樂器演奏、組織指揮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礎,而且還要有群眾工作者那種親和力,既要大方自然,又要和藹可親。此外,組織者要與樂手們交朋友、談業務、說心里話,使他們心中有你、尊重你、離不開你,這樣工作就好做得多。
同時編配者還要經常聽音樂作品,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古典的還是現代的,都要認真去聽,這是為選曲編配添充營養和準備力量。特別是對那些優秀的樂隊作品,要分析它、解剖它,攝取營養為自己所用。我國有大量的優秀樂隊作品,如《喜洋洋》《幸福年》《豐收鑼鼓》《春江花月夜》《江南好》《花好月圓》《步步高》《彩云追月》等,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應潛心研究,學習這些樂曲的編配的經驗,學習其在整體布局以及在弦樂、彈撥樂、低音等方面的寫作手法。比如彭修文編配的二胡與樂隊合奏曲《二泉映月》,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那淡淡憂傷的引子,即刻就可以把我們帶到樂曲所要表現的意境當中,特別是二胡與樂隊的巧妙配合,使這首名曲的藝術效果達到了極致。
隨著我國現代化程度的不斷加快,知識領域的變化也十分巨大,我們只有努力開拓視野,放下包袱,學習新的知識,這樣才能趕上潮流,跟上時代步伐。特別是在業務方面,我們應認真學習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并向有經驗的專業老師請教,經常進行樂曲編配練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主動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以完善自己的寫作和提高水平。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去音樂學院學習,使自己的各項業務知識水平達到專業要求,以做好一個新時期合格的群眾文化工作者,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和諧社會而貢獻出群文工作者的力量和才智。
(責任編輯 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