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的生存與發展

2015-02-21 03:38:22焦道利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年7期
關鍵詞:紀錄片融合

■焦道利

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的生存與發展

■焦道利

新媒體深刻改變了當前媒介生態,給影視產業帶來快速發展的機遇。在媒介高度融合的時代,微紀錄片受到新媒體受眾的普遍認同,滿足了人們時間碎片化、收視隨機性、快節奏生活需求,但在發展過程中,各視頻網站既有突破又有瓶頸。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對微紀錄片生存、發展和特征進行了梳理;并從臺網聯動、構建傳統電視主導下的臺網產業生態圈、運作模式多元化、品牌形象的多元建構等方面對微紀錄片的未來發展做了分析和思考。

媒介融合;微紀錄片;品牌建構;臺網聯動

著名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媒介即信息”①的論斷,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媒介作為一種傳播工具,其產生的影響早已經超越了純粹的技術范疇。與之而來的通常是觀念的變化及對媒介傳播方式、產品創作理念、產品營銷等全方位的改革。1967年,美國的戈爾德·馬克提出新媒體概念,至今已有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新媒體已經從一個抽象的、不可感知的概念發展成為了具象的、可以切身感受的媒介形態。新媒體主要是在新技術手段下衍生出的媒介形態,主要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②。20世紀80年代,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了“媒介融合”這一概念,主要是指所有的新媒體技術手段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是指各種傳統媒介和新媒介融合在一起。在我國關于媒介融合概念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喻國明教授在《傳媒經濟學》一書中所認為的“媒介融合是指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同,以信息技術為中介,以衛星、電纜、計算機技術等為傳輸手段,數字技術改變了獲得數據、現象和語言三種基本信息的時間、空間及成本,各種信息在同一個平臺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間的互換性與互聯性得到了加強,媒介一體化的趨勢日趨明顯。”③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這一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間的融合發展趨勢做了部署和定調,更多的傳統媒體開始全面在新媒體領域布局,微博、微信、App客戶端多點發力,媒介融合遍地開花。媒介高度融合的全球化時代,人們的思維、生活、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面對紛繁復雜的媒體信息,人們的注意力已經被“碎片化”。“微電影”“微博”“微信”“微廣告”等越來越多的微文化產品出現在人們的信息生活中,使媒介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直接宣告著一個以微信息為核心的微文化時代的到來,與現代人多元化、復雜性、快節奏、碎片化的生活特性相契合。在媒介多元融合的背景下,紀錄片的創作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出現了新的紀錄片樣式——微紀錄片。

一、微紀錄片:媒介融合背景下微文化的新形態

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與運用都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飛速發展,智能化終端的普及使媒介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2005年至2006年間,以土豆、優酷為代表的國內第一批視頻分享網站上線,UGC(用戶生產內容,即用戶將自己原創的內容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展示)模式為網站提供了海量視頻資源,視頻分享網站使紀錄片由“一對多”的播放模式變成“多對多”的平臺模式,線性傳播也變成了非線性傳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紀錄片帶來新的機遇,2008年7月,專注于紀錄片領域的“良友紀錄網”開通,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紀錄片,而且還為紀錄片愛好者搭建了一個交流、評論、制作、運營的綜合平臺。2009年6月,奧視紀錄片網站開通,2009年8月,搜狐視頻推出國內首個高清紀錄片頻道,匯聚歷史、軍事、人物、社會、自然等專業內容。2009年12月,中國網絡電視臺正式開播,依托CCTV紀錄片資源,開辟了紀實頻道。2010年9月1日,鳳凰網紀錄片頻道開播,成為其大視頻戰略的先鋒和前導。截至2010年12月,先后有中國網絡電視臺、愛奇藝、鳳凰視頻、優酷、騰訊視頻、搜狐視頻、激動網和酷 6等視頻網站開通了紀實頻道。視頻網站早期主要以用戶視頻分享為主,隨后便進入競爭階段,搜狐視頻與BBC、北京紀實、上海紀實頻道等國內外版權所有方以及獨家版權代理公司合作,鳳凰視頻、中國網絡電視臺依托于自身龐大獨特電視節目資源優勢,實現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融合與資源共享,紀錄片的生存與發展開始進入媒體融合和品牌競爭階段。

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廣告、微小說等微文化形態的興起,契合了現代人多元化、快節奏、碎片化的生活特性,特別是微電影、微廣告等“微”視頻內容風靡網絡。2010年,國家廣電總局頒發了《關于加快紀錄片發展的若干意見》,紀錄片創作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媒介高度融合的傳播特點,使紀錄片的概念和形態發生了變化,微紀錄片應運而生。微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④而有學者認為:“微紀錄片應是指依托于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媒介,適應網絡化傳播的時間較短、篇幅有限,但是能夠以小見大,進行多種藝術嘗試的紀錄片作品。”⑤而國外通常以“微型紀錄片”來命名4—10分鐘的紀錄片。⑥根據國內外學者觀點,以及微紀錄片的創作實踐,我們認為微紀錄片就是適應新媒體傳播,通過藝術化手段記錄真實生活和再現真實歷史事件,達到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的紀錄片作品,具有創作周期短、耗資小、傳播速度快等特點,通常時長為10分鐘左右,上限為25分鐘。其中,真實是微紀錄片的本質特征。

鳳凰視頻把握現代人快節奏和碎片化的信息需求特點,首先推出既具藝術張力又凸顯內容真實的“微紀錄片”這一新視頻產品,隨后各視頻網站紛紛跟進,推出微紀錄片頻道,微紀錄片概念逐漸被業界和學界認可。2011年,隨著鳳凰視頻《行者無疆—車輪上的記憶》《重返風沙線》等微紀實產品推出,搜狐的《語路》 《大視野》,優酷的《侶行》等紛紛跟進,各大視頻網站在紀錄片領域展開品牌化競爭,微紀錄片成為各視頻網站精耕細作的拳頭產品,視頻內容從過去的購買和愛好者上傳轉而進入成立專業團隊自制階段,涌現出了一批內容涵蓋歷史、軍事、民生、經濟、政治、文化、旅行等各方面的微紀錄片欄目,掀起了網絡收視熱潮。微紀錄片在微博、微信、App平臺上“病毒式”傳播,深刻影響了媒介傳播生態,中央電視臺、湖南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吉林電視臺等電視媒介開始加強新媒體平臺建設的同時,成立專業團隊開展微紀錄片的創作嘗試,如中央電視臺的《故宮100》(每集6分鐘)、《資本的故事》(每集8分鐘),湖南電視臺的《我的中國夢》(每集70秒),北京電視臺的《二十四節氣》(每集2分鐘)、《中國夢365個故事》(每集3分鐘),吉林電視臺的 《身邊發現》(每集2分鐘)等,各大電視臺紛紛放下身段,主動適應新媒體的發展態勢,在創作模式和傳播模式上主動探索與新媒介的融合。截至2014年11月,從各大網站紀實頻道的大數據來看,超過一半的用戶使用手機收看紀錄片,每次觀看時間為10分鐘左右,每天看3部左右,觀眾最熱衷看的內容為歷史、軍事、社會等,手機用戶的特殊性決定了觀眾的收視習慣為喜歡看短小精致的微紀錄片。中國網絡電視臺、騰訊、搜狐、優酷等視頻網站紛紛開通“微紀實”頻道,并推出了一系列受歡迎的微紀錄片。微紀錄片以其微平臺傳播、微制作周期、微時長、微投資、個人化程度高等特點很快得到了微時代受眾的認可。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的特征

1.深度互動

紀錄片的創作一直以來都曲高和寡,收視群體以社會精英人群為主,創作以電視臺、專業機構和專業團隊為主。媒介融合時代,微紀錄片在創作的整個過程都少不了新媒介的互動和參與,甚至在策劃階段,就有網絡等新媒體的介入,因此微紀錄片無論是創作還是傳播都與新媒介進行深度互動。“互動性,包含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傳播方式,體現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相結合的傳播方式,是網絡媒體的特性和優勢。”⑦2010年,好萊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與凱文·麥克唐納以“愛”和“恐懼”為主題,號召全球網友上傳自己在2010年7月24日當天的生活,獲得了192個國家網友的支持,收集了八萬多人的生活片段,創作了紀錄片《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全民電影”。從生產的角度分析,由普通網民采用UGC的形式提供超過8000段、總計4500多小時素材,并最終制作成95分鐘的紀錄片,這在紀錄片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是任何一個獨立制作機構都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互聯網時代,紀錄片內容的取材與生產,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壁壘,實現策劃者和網民的深度互動,將不同的民族、城市、情感交融到一起,并獲得了極大的影響,⑧徹底打破了傳統紀錄片的創作理念和思維模式。

微紀錄片無論是在策劃、創作還是傳播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新媒體特征,新媒體受眾參與微紀錄片創作的全過程,成為內容生產商、資金提供者,通過網絡平臺,與創作者實現深度互動。《我的中國夢》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線索征集活動和品牌推廣,調動受眾深度參與。《侶行》在獲得極高的人氣后,出品方邀請忠實粉絲參與到節目中。《語路》系列紀錄片創作之初,出品方就啟動連接創作者和受眾群體互動的官方博客,很快,這一博客就成為網絡熱議話題,網友們在這個平臺上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分享各自的觀點和故事,官方博客在《語路》的整個創作過程中成為不同受眾和創作者之間信息交流互動的平臺。《資本的故事》《車輪上的記憶》等微紀錄片在策劃階段就引入資本的力量,參與策劃、創作過程。“把選題和片花放到專門網站上,讓網民為創作集資,是互聯網對于紀錄片創作的一種新型介入方式。”⑨以自然生態保護為題材并獲得金熊貓電視節最佳微紀錄片的作品《迷失的家園》,在拍攝資金緊張時,通過“點名時間”網站籌集到15萬元拍攝資金,保證了后續的創作進程。在媒介高度融合時代,微紀錄片無論是采取用戶自制上傳的UGC模式,還是電視臺、視頻網站的專業團隊制作模式,與受眾的及時互動已經成為微紀錄片策劃、創作、傳播的重要特征,也是提高微紀錄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2.主題單義性

時間的流程對于紀錄片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主題的多義性需要制作者長時間的跟拍與追隨,這樣才能真實地記錄事件的變化。但是對于微紀錄片來說,由于其播放時間的限定性,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很難透徹地表達多個主題、講述多個故事,主題單義的表達成為微紀錄片的創作訴求。《故宮100》每集 6分鐘,每一集都從普通觀眾“看不見”的點開始講述,于細微處闡述中國建筑和傳統文化,把一個宏大歷史題材故事碎片化處理為100個小故事,通過 100個空間發生的故事,讓文明的幸存物開口。從一個物件入手,輻射歷史文化的一個層面。如《國家儀式》中玉璽的皇權象征,《正大光明》中的匾額和秘密建儲制度,《龍袍袈裟》中的雨花閣和宗教信仰等都是從細微之處講述一個普通人所知的歷史文化故事。中國學院獎最佳微紀錄片《插旗》只講述了插旗以及一位母親在兒子墓碑前悲痛哭泣,飽含深情,引人深思。《二十四節氣》系列微紀錄片,每個節氣一部,獨立成片,紀錄時令更替和自然律動。

微文化時代媒介高度融合,時間碎片化,網絡移動化,傳播跨媒體化,收視隨機化,根據Talking Data發布的《2014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2014年,我國移動產業發展迅猛,移動智能終端設備數已達10.6億,較2013年增長231.7%。從用戶性別層面來看,女性用戶持續增長,占比42.2%,漸成主流;從用戶年齡層面來看,80后用戶占比38.3%,90后用戶占比35.7%,成為移動俠中的主導力量。全國各地的移動俠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但他們的手機里平均安裝著34款 App。”⑩移動用戶已經成為網絡用戶的主力軍,占上網用戶的81%以上。從調查數據來看,央視紀錄頻道觀看高峰為18點到23點,而網絡用戶觀看紀錄片高峰期為10點到24點,通常每個網絡用戶每天收看紀錄片2 -3部,以10分鐘左右的微紀錄片居多。去時間化、去地域化、碎片化收視方式成為網絡用戶的顯著特征。“微紀錄片更專注于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達最有價值的信息,而后通過豐富的輸出終端滲透傳播,信息可以更快速地傳播擴散,以滿足當前用戶需求碎片化的特征。”(11)微紀錄片在較短的時間內講好一個故事、表達一個主題,主題的單義性和短平快的制作風格符合新媒體時代用戶的收視習慣和需求。

3.注重時效

由于其短平快的制作風格,微紀錄片可以將新近發生的社會熱點及時、迅速地反映出來,由于隨時隨地可以上傳的自由性,微紀錄片在時間上有著很大優勢。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微紀錄片可以被視為社會現實題材之作的領頭兵。由騰訊網視頻中心自制的微紀錄片《焦點人物》,其制作的宗旨就是追蹤熱點、還原新聞里的人,第九期《念斌沉冤得雪》的制作就是如此,2006年7月,福建平潭2名幼童因食物中毒死亡,12天后,念斌被認定投毒。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和福建省高院先后四次判處念斌死刑。2014年8月22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宣判:念斌無罪釋放。騰訊網視頻中心在念斌釋放之前跟蹤拍攝,直至其釋放并接受采訪,這中間只用了短短幾天時間,為了讓節目在受眾熱議時與觀眾見面,節目組克服了各種困難。這期節目于2014年8 月27日首播,受到了觀眾極大的關注,截至12月1日,這期節目的點擊量為2117.4萬次。時效性已然成為媒介融合時代微紀錄片的最大優勢。《二十四節氣》系列微紀錄片每個節氣獨立成片,每集僅有1分 45秒,但都在節氣當天于北京紀實頻道播出,與時令緊密結合,時效與儀式感兼顧。

三、多元并存: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的未來發展

1.臺網聯動,構建電視主導下的臺網產業生態

2010年國家廣電總局頒發了《關于加快紀錄片發展的若干意見》,2011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2013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政策規定:我國所有的上星綜合頻道平均每天播放30分鐘左右的紀錄片。以此推算,我國有34個上星綜合頻道平均每年至少要播放 6000多個小時的紀錄片。2014年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上星,廣電領域的這一系列政策為紀錄片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信息社會學家曼紐爾·卡斯特認為:“我們的社會正經歷著信息技術革命,在這場革命中,信息技術就像工業革命時期的能源一樣重要,它重組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而根植于信息技術的網絡,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技術范式,網絡構成了我們新的社會形態。”(12)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無線網絡覆蓋社會生活各個區域、移動終端智能化程度急速提高、3G網絡大面積普及,用戶進入一個自媒體狂歡的時代,守在電視前觀看紀錄片的場景越來越少。視頻網站以靈活的運營機制很快適應了新媒體的發展,在短時間內度過了從電視臺購置紀錄片的時代,開始進入專業自制的競爭時代。打造特色化的微紀錄片傳播平臺成為幾大視頻網站新的戰略部署,臺網聯動初現端倪。央視微紀錄片《故宮100》在創作之初,就兼顧新媒體受眾特征,采用化整為零、獨立成片的微敘事結構,同時又能自由組合成不同內容的長篇敘事,適宜電視觀眾收視。從其收視調查來看,每集6分鐘的微紀錄片更受到新媒體時代受眾的認可,56.24%的受眾是通過網絡、手機等移動媒體觀看的。每集8分鐘的《資本的故事》在財經頻道播出后,在網絡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顯然電視臺專業團隊創作中在滿足電視頻道播出的同時更開始關注紀錄片新媒體平臺的傳播,但視頻網站自制節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形成對電視臺的反哺,臺網聯動現象沒有有效形成。其原因:一是,視頻網站自制微紀錄片質量參差不齊;二是,國內紀錄片市場和電視臺與網站聯合機制不成熟,電視臺還沒形成播放視頻網站作品的觀念。

在新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微紀錄片的臺網聯合是必然趨勢。近兩年,隨著很多電視臺專業團隊加盟新媒體、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增多與節目質量的不斷提升,視頻網站向電視臺輸送節目成為可能。2011年 6月,搜狐視頻制作的《錢多多嫁人記》通過手機平臺與觀眾見面,同年10月,該片通過旅游衛視與電視觀眾見面,掀開了視頻網站和電視互動的序幕。隨后優酷土豆集團制作的《侶行》登陸央視一套,《曉說》輸出到東方衛視等。自制節目的臺網聯動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隨著視頻網站投巨資開始自制節目,如搜狐的《大視野》、鳳凰的《甲乙丙丁》等,以及專業團隊不斷從電視機構向新媒體視頻機構轉移,未來視頻網站的節目制作將越來越專業化,新媒體之間的競爭成為一種常態,自制節目的跨平臺傳播將成為重要選項,電視臺與網絡平臺之間的聯動成為必然趨勢。要實現微紀錄片的臺網聯動,首先有要拓寬播出平臺的開放觀念和意識,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如2015年3月3日央視和鳳凰視頻同步播出的紀錄片《河西走廊》就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其次視頻網站投入資金、吸引專業團隊創作精良的微紀錄片,能夠經得起市場檢驗,反哺電視等傳統媒體。如系列微紀錄片《語路》在互聯網取得巨大成功后,制作電影版,反哺傳統媒介,實現了從網絡到電影銀幕的跨越;最后視頻網站拓寬和電視臺合作的廣度、加大合作深度,同電視臺共同投資制作微紀錄片;或者共同選題,委托第三方制作,實現同時制作、同時播出,充分發揮新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的聯動效應。

2.運營模式多元化

互聯網進入影視,促進了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大舉進入影視產業之后,行業蓬勃發展,但視頻網站的盈利依然舉步維艱,微紀錄片首先成為視頻網站盈利探索的突破口。微紀錄片經歷了4年的時間,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運作模式。鳳凰視頻微紀錄片播出伊始,一汽大眾、張裕紅葡萄酒、東風本田汽車就與其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鳳凰視頻開始了針對客戶不同訴求的個性化定制運營模式。如為東風本田定制的以大事件和大活動為訴求點的《重返風沙線》,為一汽定制的以歷史梳理為訴求點的微紀錄片《行者無疆》,為張裕定制的以文化和人物為訴求點的酒文化微紀錄片。這些微紀錄片都超越了生硬直接的廣告宣傳,憑借便于觀賞傳播等諸多特性產生了超越常規廣告運用的價值。

蘇格蘭威士忌品牌“尊尼獲加”啟動的“語路”計劃,由12部微紀錄片構成,共計87分鐘,通過互聯網推廣,取得較高的廣告回報,并最終實現了互聯網到電影銀幕的跨越。2010年愛奇藝為加多寶“昆侖山”創作的微紀錄片《問鼎昆侖》,將產品的理念融入紀錄片中,讓觀眾在了解昆侖山自然風光的同時對產品進行隱形推廣。2014年愛奇藝為王老吉集團定制的微紀錄片《平衡》和福特定制的《逆時光之旅》,都摒棄了直接的商業推廣,將產品特點和企業文化巧妙地融入片子中,融合了商業廣告和紀錄片的特性,創造了商品和消費者的特殊互動關系,在創作者個人創作意愿得到表達的同時融入商業品牌價值理念。

新媒體最大的特質就是強互動,用戶改變內容。優酷自制欄目《曉說》網友的評論能左右節目走向。審片人是網友,審片的結果是改變節目內容,《曉說》欄目60%的話題是通過觀眾反饋得到的,這也代表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受眾喜好的重要性。據調查,土豆網的受眾群在 16-38歲之間,大部分為年輕人,土豆網自制微紀錄片系列《土豆熱》,時長為10-15分鐘,選題時會充分調查青年觀眾關注的社會熱點。同樣,土豆自制的系列微紀錄片《青春季》表現的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鳳凰視頻自制的人文類微紀錄片《甲乙丙丁》,節目以人物紀實為看點,紀錄凡人命運、彰顯人性溫度。(13)每一期節目時長都在6-12分鐘之間,在2014年底制作的“新的生活夢想者”系列更是為了適應新媒體受眾的觀看需求,每一期制作了6分鐘和3分鐘兩個版本,便于時間碎片化、空間自由化的新媒體用戶移動觀看。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的發展與運作模式呈現多元化趨勢,無論是廣告插播、客戶定制、用戶參與制作還是企業公益形象塑造、視頻網站自制以及和傳統電視媒體合作等等,都將成為視頻網站未來多元化運營、實現網站有效盈利的渠道。

3.品牌形象的多元建構

“最高級的營銷不是建立龐大的營銷網絡,而是利用品牌符號,把無形的營銷網絡鋪建到社會公眾心里,O2O即Oline To Offline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將碎片化流量和個性化內容,相互進行投射行為,找到自己的目標客戶。”(14)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推出的舌尖系列品牌已經完成了從電視現象向社會現象,再向文化品牌的轉變,大大提升了中國文化和中國紀錄片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國內媒體人多年探索的紀錄片產業化成為現實,也促進了紀錄片創作與品牌建構時代的到來。《舌尖上的中國2》在《舌尖上的中國》的品牌積累基礎上,發揮了媒介融合的優勢,通過微博、微信、視頻網站等多平臺的推廣營銷,完成品牌的構建,使紀錄片還沒有完成就已經受到國際國內機構和受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紀錄片內現象級產品。

自2010年鳳凰視頻首先提出微紀錄片概念后,品牌的塑造就成為互聯網視頻從業者的重要使命。2011年,由蘇格蘭威士忌發起,賈樟柯聯袂衛鐵、陳濤、陳摯恒、陳翠梅、宋方、王子昭六位新銳導演執導的系列微紀錄片《語路》入選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并于2011年3月22日在香港科技館演講廳舉行全球首映禮。2011年,搜狐視頻自制的中國首檔大型互聯網日播微紀錄片《大視野》一經播出,就受到了觀眾的追捧,節目主要圍繞軍事、社會、文化等主題展開,周一到周五播出,每期24分鐘,節目播出七個月,網友點擊量超過五億,成為網絡自制微紀錄片的典范之作。2013年,優酷視頻聯手“極限情侶”張昕宇、梁紅打造的系列微紀錄片《侶行》,經過兩年的堅持經營,到第二季總點擊量已經達到6.3億多次,得到國內外新媒體受眾的廣泛認可,并反哺傳統媒體,登陸央視一套。

微紀錄片品牌的打造需要充分尊重新媒體受眾碎片化、即時性、隨機性等收視特點,微紀錄片的創作要實現類型化、系列化、獨特性,避免創作的同質化,調查受眾的喜好。要充分調動新媒體對微紀錄片進行宣傳和推廣,吸引、培養更多層面的受眾。2015年,柴靜的 《穹頂之下》在兩天內點擊率達到兩億多,成為新媒體擲向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一枚 “炸彈”,《穹頂之下》既有完整的103分鐘版本,又根據新媒體受眾收視特性,分割了8段,每段13分鐘,通過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的“病毒式”傳播,成為自《舌尖上的中國》系列之后,影響深遠的現象級作品,其效應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技術革命往往會帶來觀念上的革命,新的媒介技術正帶來巨大的社會變革,新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的發展歷程也向我們展示了媒介的發展歷程。微紀錄片的市場化特點使其在新媒介融合下顯示出社會需求和發展方向,隨著媒介融合腳步的加快、觀眾個人化需求的增強、臺網聯動機制的成熟,微紀錄片的品牌構建和多元化運營將會為視頻網站帶來更好的商機,微紀錄片的發展將會更加成熟。

(本文系西南石油大學“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加]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何道寬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3頁。

② 石磊:《新媒體概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頁。

③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ju6itSkK42。

④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28vUDfmF5。

⑤ 史哲宇:《互聯網時代的紀錄片新樣式——微紀錄片研究》,人民網傳媒頻道,2014年10月27日。

⑥ 趙淑萍:《國外電視紀錄片的發展趨勢》,《世界電影》,1994年第5期。

⑦ 王筱孛:《新媒體語境下紀錄片市場化的新途徑》,《新聞愛好者》,2011年第10期。

⑧ 李寧:《生產形態、傳播方式與營銷手段的改變與創新》,《當代電影》,2013年第8期。

⑨ 譚俐莎:《從技術到觀念:網絡環境下的紀錄片創作流變》,《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3年第7期。

⑩ 2014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http://www.yixieshi.com/it/20293.html。

(11) 《鳳凰視頻首創微紀錄片概念》,http://roll.sohu.com/20111111/n325319291.shtml。

(12) 參見[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夏鑄九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13)資料來源:http://v.ifeng.com/special/jybd/。

(14)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02602.htm?fr=aladdin。

(作者系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國濤】

猜你喜歡
紀錄片融合
超贊的自然紀錄片
一次函數“四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一部微紀錄片的感悟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0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91啦中文字幕|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欧美激情第一区|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丁香婷婷久久| av在线手机播放|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久久semm亚洲国产|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情侣一区|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久久男人资源站|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激情综合图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亚洲第一av网站| 中文字幕伦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www.亚洲国产| 成人夜夜嗨|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成人小视频网|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99国产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免费毛片视频| 人妻21p大胆|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系列| 国产理论一区|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精品国产www| 亚洲视频影院|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69综合网|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色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入口| 欧美在线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免费高清毛片|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玖玖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JIZZ亚洲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成人77777|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