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蔚
看戲曲節目的華麗轉身
——以《叮咯嚨咚嗆》為例
□李明蔚
《叮咯嚨咚嗆》是由中央電視臺打造的原創中韓明星體驗類真人秀節目,節目將相對冷門的中國傳統戲曲與時尚元素相結合,制作團隊整合韓國綜藝節目包裝的創造,打破戲曲節目的枯燥與呆板,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傳播。不僅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聽覺體驗,也賦予真人秀節目更多的文化色彩。節目一經播出就吸引了很多戲劇愛好者,最難得的是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觀眾也開始對傳統文化給予更多關注。
如今在很多領域都出現流行元素與文化相融合。很多節目為了博取觀眾眼球,不惜用一些淺薄、低級趣味的內容充斥節目。《叮咯嚨咚嗆》首次嘗試將中國傳統戲劇與流行文化相結合,中韓明星在節目中的互動展現了漢風與韓流的激烈碰撞,這種形式上的創新讓觀眾對中國文化瑰寶嘆為觀止。新奇趣味貫穿于節目之中,娛樂性又不同于一般的綜藝節目,更加注重的是將戲劇文化向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滲透。在節目中,中西樂合璧韓國選手在川劇基礎上結合B-boying和截拳道,將劇中人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川劇組表演《梁祝十八相送》時大膽創新,將流行歌曲《因為愛情》編入戲曲中;裘派傳人將先鋒藝術與戲曲相結合;安七炫顛覆以往形象,男扮女裝演繹越劇,獨特的藝術創新不斷引起觀眾的高呼,尤其深受年輕觀眾的喜愛。
央視將《叮咯嚨咚嗆》獨創為一檔中韓明星體驗類真人秀節目,每期圍繞戲劇設置不同任務,十位中韓明星被分為三組,分別奔赴北京、嵊州、重慶拜師學藝,學習京劇、越劇、川劇,最后在梅蘭芳大劇院公開比賽。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通過專業戲劇老師的講解,中韓選手都對中國戲劇有不同理解,戲劇知識的傳播不斷延伸到文化價值的深層意義。節目中涵蓋了中國戲劇的悠久歷史、人文特色、民俗民風,也用很多形式分享了韓國文化,如傳統禮節、飲食習慣、流行影片等等。
除形式與內容創新外,在節目理念上立意更加深遠。《叮咯嚨咚嗆》一改央視嚴肅的節目風格,改變了說教色彩過于濃厚的方式,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中韓文化交流和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的碰撞,用更包容的心態面對被稱為“古董”的曲藝節目的創新。對比其他綜藝節目,該節目更像一個互動大課堂,一邊為觀眾提供輕松愉快的氛圍,一邊將文化精華滲透到觀眾的生活中。同時,節目中信息并非空洞膚淺的八卦消息,而是具有專業性的科普知識。節目通過中韓選手對文化符號的不同解讀,揭示了戲劇背后的社會學、美學,也滿足了觀眾求新求異的審美要求。

與很多電視綜藝節目一樣,利用影視明星、社會名人為節目增加亮點,樹立品牌形象,提高收視率。央視也在中韓兩國邀請了十位獨具人格魅力的當紅明星助陣,以觀眾的獵奇與喜愛為線索,直達觀眾內心,體驗類節目也可以說是“勵志類”節目。
在第一期節目中,當紅小生郭京飛,雖然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但他是一位專業的話劇與影視演員;吉克雋逸,一向走民族風路線;熊黛林、劉雨欣則是女神級的超模和演員;金鐘國,韓國當紅歌手兼主持人;安七炫,以演唱組合出道紅極一時,每一位參賽的明星都不是戲劇科班出身,甚至對戲劇文化一無所知。正是基于他們身份、文化、認知的差異,從不同角度解讀與演繹中國國粹。《叮咯嚨咚嗆》在央視三套黃金檔濃墨播出,同時在央視四大頻道聯動播出,影響力非同一般。
明星作為知名的公眾人物,也是大眾學習、模仿的重要范本。《叮咯嚨咚嗆》突出“體驗式”學習,讓明星們以小組的形式共同生活和學習,一起面對重重考驗,增加看點與趣味的同時,也注重對觀眾潛移默化的引導,例如“世鎬濕身磨練心智”、“宰范生病不氣餒”、“金鐘國迷上尹派發聲”、“韓國功夫明星酷愛川劇武術”等等,通過喜愛的明星切身的體驗來再現我們熟知的文化,這種“勵志”效果勝過千言萬語,與傳統的說教形式截然不同。
真人秀除了吸引眼球,更多是為了讓明星代替電視機前的受眾去體驗別樣的文化,觀眾觀看節目時會發現自己對本國的文化還有很多疏漏,而讓外國明星參與節目,是借著一種全新的眼光來審視中國文化,以此挖掘更多更深厚的文化素材。真人秀的真正意義在于借著明星對傳統文化的鉆研、學習與演繹,激發本國年輕人的民族自省意識,讓年輕人重新審視自己祖國的國粹,感受它的獨特魅力,進而振興民族文化。
任何大眾傳播活動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熒幕上的聲音和圖像符號都觸動著受眾的聽覺與視覺,由于不同知識背景、個人體驗、理解水平,受眾也會對電視節目產生不同的態度。而電視媒介傳達的信息又會對受眾的生活態度、人生價值、藝術審美等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人性化的節目設計
《叮咯嚨咚嗆》在節目的角角落落有許多細節都體現出對受眾需求的關注。在川劇《鳳儀亭》表演時,屏幕下方出現簡潔明了的注釋,解讀了戲劇的出處、故事背景;在音樂融合的時候特別注明“傳統川劇結合B-boying與截拳道”,并分析了音樂對于人物情感的補充表達,這些提示便于受眾理解過于專業或者較冷門的知識點,彌補受眾的知識盲點,幫助受眾進一步進入特定的節目情景,引發想象,引起更深的思考。在整個過程中,每個觀眾根據自己的喜好、理解和需求有選擇地接觸節目內容、獲得理解、貯存知識,進而獲得自我滿足。
(二)注重情感遞進
根據麥奎爾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受眾從不同類型的節目中獲得不同的情感滿足,這種滿足通常是受眾通過電視節目的情感反觀自身,進而自我定位而形成的。
人在看電視時會不自覺地尋找自己,發現自己,同時受眾對于熟悉的事物與情感更容易產生親切感。從整體上看《叮咯嚨咚嗆》,所有的人物都被賦予了特定的情感意義,京劇組中分別是郭京飛、安七炫和樸宰范三位男性,“兄弟情”在節目中盡顯;川劇組共一女兩男,上演著“兄妹情”;越劇組兩男兩女,為了戲劇的情感需要,兩對明星培養“情侶式”情誼。所有明星在拜師學藝的過程中都放下各自的光環。和配合演出的藝校學生們一起生活,一起練功,互相稱為“同班同學”,真情流露。友情、愛情、師生情、兄弟情,有心酸的淚,也有開心的笑,真實樸實的情感深深地喚起了觀眾的共鳴。
電視傳播的主體是大部分普通人,只有人與人真摯平實的情感才能帶給觀眾親切感。這種親切感與當下許多節目為了吸引觀眾而安排的“人造情感”截然不同。
(三)發揮媒介的引導功能
電視媒介對受眾的引導包括很多方面,有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等,每個節目的定位都有不同的目的。
《叮咯嚨咚嗆》作為一檔體驗類真人秀節目,由于節目以圍繞較冷門的傳統戲曲為主線,為了避免帶給受眾索然無味的感受,節目制作過程中融合了中韓優秀綜藝節目的看點與笑點,使節目更加娛樂化、年輕化、大眾化。雖然這次央視拋開了其以往綜藝節目枯燥無趣的形式,但并沒有放棄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引導功能。這檔純粹的原創節目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使傳統文化的經典更接地氣,靠近人們的生活。在節目中還普及了一些戲劇知識,例如服裝可以做道具,不同動作可以表現人物的不同情緒,女生水袖的不同演繹,京劇走路基本功如何練習等等,重點是這些知識并不像以往戲劇節目中主持人枯燥的背誦那樣傳遞,而是通過時尚明星親身體驗、琢磨練習,進而傳播給廣大受眾的。這種文化滲透的方式在綜藝節目中出現,對于引導我國年輕人文化自省有著重要意義。
1.丹尼斯·麥奎爾.受眾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2.郭學暖.從《中國面孔》看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新[J].青年記者,2015(02)
3.張帆.新媒體時代的電視受眾和受眾滿足[J].貴州社會科學,2014(07)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