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蚌埠體育運動學?!“不瞻霾骸?33000)
世界優秀女子馬拉松的格局對中國馬拉松項目發展的研究①
徐波
(蚌埠體育運動學校安徽蚌埠233000)
摘 要:近年來,中國女子馬拉松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和埃塞俄比亞、肯尼亞、日本等世界優秀的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比較,無論是個人最好成績、優秀運動員數量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該文主要針對2013年女子馬拉松在第14屆俄羅斯田徑錦標賽上的情況進行比對和分析,掌握目前最新的女子馬拉松在地域分布、運動員年齡、競技水平等進行了解,根據世界優秀女子馬拉松項目競爭格局及其對中國馬拉松項目發展的啟示研究,為備戰2016年奧運會實現該項目的突破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女子馬拉松競爭格局獎牌分布發展研究 在市圖書館利用中國期刊網數據庫,以競賽格局、女子馬拉松、獎牌分布等為進行檢索。
馬拉松項目開始從古希臘發展起來,它的跑動距離是42.195 km,它需要超強的品質和良好的系統訓練的耐力。該文通過對2013年8月10日-18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第14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馬拉松比賽的態勢進行分析,了解目前世界馬拉松運動發展水平及主要參賽運動員的國家分布、比賽成績、運動員的年齡特征,成績發展歷程等,為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在奧運會上有更大突破和以后的訓練提供依據,促使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水平的提高。
1.1研究對象
該文的主要研究在第14屆莫斯科舉行的田徑世錦賽參賽馬拉松女運動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1.2.2錄像觀察法
對第十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馬拉松項目進行錄像觀看,分析主要參賽運動員的國家分布、地域分布、成績、運動員的年齡特征、成績發展歷程等,并進行歸納整理。
2.1當今世界女子馬拉松項目的競爭格局
從1995年的世界錦標賽開始,日本、羅馬尼亞曾經連續4屆世錦賽獲女子馬拉松獎牌。2003年之后,肯尼亞在該項目上慢慢顯示了超強的實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該項目的霸主。這幾年我國也涌現了一批世界級選手如周春秀獲得2007年世錦賽第二名、白雪更是獲得了2009年世錦賽的冠軍(表1)。
2.2世錦賽女子馬拉松獎牌地域分布
近十屆世錦賽產生的30枚女子馬拉松獎牌由10個國家分享,其中歐洲由5個國家獲得11枚獎牌;非洲由2個國家獲得8枚獎牌;亞洲由3個國家獲得11枚獎牌。近十屆田徑世錦賽獎牌的地域性分布在歐洲,非洲和亞洲,這三個洲包攬了近十屆女子馬拉松所有的獎牌(表2)。

表1 近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前三名運動員

表2 近十屆世錦賽女子馬拉松獎牌地域分布
本屆世錦賽上意大利的斯塔尼奧獲得了該項目的銀牌,比賽獲得獎牌的國家多達5個,說明歐洲在田徑項目上的地域性優勢依然相當明顯。非洲方面,以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為首的非洲勁旅,依靠非洲特有的人種地域優勢、耐力性項群的據統治地位,在本屆
比賽中完美發揮,肯尼亞基普拉加特獲得該項目的冠軍,不僅成功拿走了本屆世錦賽的首枚金牌,還當上了史上第一個實現衛冕的女子馬拉松選手。亞洲方面,中國、日本和朝鮮的表現獲得3枚寶貴金牌,日本在該項目上依然保持著較好的狀態,本屆獲得銅牌,亞洲的11塊獎牌中,8塊是由日本獲得,日本在女子馬拉松項目上是當之無愧亞洲第一。
2.3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年齡特征
2013年世錦賽女子馬拉松比賽共有72人參加,其中20人是34到43歲的,占全部參賽者的28%。1980—1989年出生的運動員達到42人,占全部參賽者的58%,1990—1995年出生的運動員為10人,占全部參賽者的14%。在前16名的運動員中1970—1983年出生的30歲的老將有10人,前8名中就占有6人,應該說還是老將主宰了世錦賽女子馬拉松的賽場。
中國派出的五位小將丁常琴、魏小杰、曹茉婕、賈超風和何引麗,無論從她們的體質、年齡、參賽經驗等等,都不如老將,各個方面都有待提高,意味著中國的女子馬拉松選手要靠近世界一流的水平還需要邁進很大的一步。
2.4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相對落后的原因分析
女子馬拉松在我國開展的時間短、基礎參與人數較少,也就是最近幾年才有些城市開始馬拉松比賽,該項目練起來由于距離長難度大,訓練中缺少大型健身跑道,大部分以公路跑為主,現在車流量大安全隱患嚴重。落后的原因還有科研水平較為落伍,訓練體系不完善,后備力量欠缺,年齡結構不夠合理,健康訓練的程度不夠,教練員沒有主動學習和接受新的訓練理念、對科研重視不夠,都影響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的發展。
2.5我國女子馬拉松備戰2016奧運會的策略分析
針對我國女子馬拉松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1)掌握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所需要的條件同時了解目前世界選進的訓練理念和方法,青少年運動員避免過早的專項化訓練造成機體的損傷。注意營養品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加強訓練后的恢復
(2)訓練的全程要有隊醫的參與提高訓練科研的科學化水平。
(3)加大隊伍的底盤建設擴大科學選材面及加強運動員的文化水平的學習提高運動員自身的領悟能力以此來發展運動員的潛力,完備訓練體制,加強老運動和新運動員之間的銜接、競爭發展的良好局面。
(4)發揮創新精神。根據我國自身運動員的生理形態特點結合國外科學的訓練理論與方法,利用我國多地形不同高度的階梯式高原訓練模式,為2016年奧運女子馬拉松項目做好準備。
(1)14屆莫斯科田徑世界錦標賽女子馬拉松比賽地域特征和項目特征表現依然明顯,以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為代表的非洲優勢明顯,并且這種狀況在近期內不會改變。
(2)馬拉松運動員要進過多年周期的系統科學訓練做好基礎素質能力避免過早專項化以此來增加良好的競技水平保持運動壽命的長久性。
(3)針對今后的女子馬拉松項目的比賽,需要我國繼續密切關注世界女子馬拉松比賽格局變化,各地區優勢項目發展狀況及變化。
(4)中國女子馬拉松運動要想在未來得到較快的發展,領導管理者必須要拿出可行有效的管理體系來保證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后苦之憂,促進教練員大膽的科學創新探索訓練。
(5)要多讓運動員出去參加世界高水平比賽增加運動員的見識和參賽能力,利用馬拉松強國的經驗提供我們借鑒和參考給我們重要的啟發和使用。
參考文獻
[1]皇甫立慧,胡朝霞,呂美玲,等.倫敦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失利原因分析[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第六屆全國田徑運動發展研究成果交流會論文集.2013.
[2]馮兆麗,和錫建.我國女子馬拉松項目現狀及發展對策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2008,26(2):28-30.
[3]趙明琳.略談女子馬拉松[J].體育與科學,1982(2):35-37.
[4]黃耀輝.我國女子馬拉松備戰倫敦奧運會策略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0(2):74-77.
作者簡介:①徐波(1979,12-),漢,男,安徽固鎮,本科,初級教練員,中長跑。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b)-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