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馬章巧 王美玲(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恩施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學生體質特點分析①
劉曉麗馬章巧王美玲
(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目的 該研究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男性進行測試分析,探討該地區土家族人群的體質特點。方法 該研究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湖北省恩施州地區20~22歲土家族和漢族男性,對其測量身高、體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和1000 m跑指標,并計算BMI和肺活量體重指數。結果 土家族人群的身高、體重值較漢族低,差異有顯著性,肺活量體重指數土家族人群顯著高于漢族人群,土家族學生的立定跳遠、50 m跑和1000 m跑,引體向上能力優于漢族學生。結論 土家族人群身材矮小,心肺功能較強,其速度素質、下肢爆發力、上肢肌肉耐力和有氧耐力素質優于漢族學生,但是柔韌素質低于漢族學生。
關鍵詞:土家族體質身體機能身體素質
土家族是一個古老而新興的民族,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家族聚集地,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性,該地區土家族人群的體質有其自身特點。該研究主要通過測量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指標,探討該地區土家族人群的體質特點。
1.1研究對象
該研究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湖北省恩施州地區20~22歲土家族男性1905名,平均年齡為20.2歲,漢族男性2455名,平均年齡為20.1歲,兩種民族男性在年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采用標準儀器和專業人員嚴格按照國民體質監測的工作手冊規定進行測試。測試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肺活、50 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和1000 m跑。計算指標BMI為體重(kg)/身高2(m),肺活量體重指數為肺活量與體重之比。
1.3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在Excel 2007中進行錄入,在SPSS 18.0軟件包中進行分析。所有數據在進行統計學檢驗前進行方差齊性檢測,對于方差齊性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對于方差不齊的數據用中值(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秩和檢驗進行分析。檢驗標準為α=0.05。
2.1形態學特征
由表1可知,土家族人群的身高、體重值較漢族低,差異有顯著性,但是BMI值差異沒有顯著性。兩個民族的學生的肺活量差異無顯著性,但是肺活量體重指數土家族人群顯著高于漢族人群。
2.2機能特征
身體素質方面,土家族學生的立定跳遠,50 m跑和1000 m跑,引體向上能力優于漢族學生,差異有顯著性;坐位體前屈能力漢族學生優于土家族學生,具體結果見表2。

表1 土家族和漢族男性形態學特征的比較

表2 土家族和漢族男性機能特征的比較
3.1身體機能差異
身高、體重分別是反應人體橫向和縱向發育的指標。其中身高反映骨骼發育狀況的主要指標,而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體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內臟器官綜合發育狀況。該研究發現,土家族學生在身高上顯著低于漢族學生,這可能和生活環境密切相關[1],因為土家族學生來源于武陵山區,生活比較清苦,營養不均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地區人群身高的增加[2,3];另外,由于土家族人群長期生活在山區[3],經常要走山路和經常負重走路,當重心低時利于身體平衡和穩定,人類經過不斷的進化,為了適應這種特殊的環境,可能通過減少身高的方式來適應環境[4]。羅遠才等1985年的研究顯示湘西土家族成人身高170~179.9 cm僅占2.68%[5],該次研究顯示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大學生平均身高是170.2 cm,由此不難發現經過30年的經濟發展,該地區人群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
該研究發現在體重方面土家族學生體重比漢族學生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另一指標BMI兩個民族的學生差異無統計學意
義(P>0.05),由此推斷土家族人群體重低是由于土家族學生身高比漢族學生低造成的。
肺活量為一次呼吸時的最大通氣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的通氣功能水平。該研究發現雖然土家族和漢族學生肺活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肺活量體重指數土家族學生顯著高于漢族學生,由此判定土家族學生肺通氣功能強于漢族學生.其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山區由于交通不便,土家族學生出行主要是走路,這種長期有氧運動增加了心肺功能,使肺活量增加。李政等2012年對湖南湘西土家族學生的測試顯示男大學生肺活量平均值為3 814 mL[6],該次研究發現土家族學生肺活量平均值為4 020 mL,較湘西土家族學生肺活量高。
3.2身體素質差異
50 m跑主要反映受試者的快速跑動能力,立定跳遠主要反映受試者向前跳躍時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發力,坐位體前屈主要反映受試者軀干和下肢各關節可能達到的活動幅度及下肢肌群、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引體向上主要反映相對于自身體重的上肢肌群和肩帶肌群的力量及動力性力量耐力,1000 m跑為定距離的耐力跑,主要反映受試者心肺長時間工作的能力[7]。該研究發現土家族大學生除坐位體前屈能力弱于漢族學生外,50 m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和1000 m跑能力都優于漢族學生。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學生間體質存在差異,本研究也發現在下肢爆發力、速度素質、上肢肌肉耐力和有氧耐力方面土家族學生較好,這與環境密切相關,因為恩施州是一個多山地區,交通極不便利,人們出行主要是步行,使得該地區人群身體得到不斷鍛煉[8],這種鍛煉是在無意識中形成的。因為土家族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指標顯著低于漢族學生,土家族學生的柔韌性素質較漢族學生差,而柔韌素質需要有意識的鍛煉,由此可以推斷土家族學生鍛煉是無意識的。另外,力量訓練能使關節穩定性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關節的靈活性,故柔韌素質降低。
(1)土家族學生身材矮小,心肺功能較強。
(2)土家族學生速度素質、下肢爆發力、上肢肌肉耐力和有氧耐力素質優于漢族學生,但是柔韌素質低于漢族學生。
參考文獻
[1]周曉麗.不同海拔地區大學生體質現狀比較研究[J].青海教育,2007(6):45-46.
[2]錢駿.山地土家族體質特征及動態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4(11):976-981.
[3]王小安,梁志國.湖北省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6):85-87,96.
[4]劉莉,王曉慧,侯祥紅,等.駐海拔2847m軍人膳食結構與營養狀況調查[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2(5):329-332.
[5]羅遠才,韓承柱,肖冠宇.湖南土家族的體質特征[J].人類學學報,1985(2):160-172.
[6]李政,唐君玲,張天成.湘西漢族土家族苗族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對比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22):3-5.
[7]黃學誠,張守偉,李強.滇遼兩地中年人體質特征比較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2):119-121,125.
[8]張麗萍,薛鋒.我國不同世居海拔大學生身體素質差異及相關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J].甘肅科技,2011(13):173,178-180.
作者簡介:①基金項目:國家民委(12HBZ011),湖北省教育廳自科項目(Q20131906)。劉曉麗(1980—),土家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質研究。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b)-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