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導語
未來,我國要在新材料領域搶占發展先機、占有一席之位,必須跟蹤新材料國際發展新趨勢、新方向,提早在研究、產業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方面做出布局。為促進新材料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及相互間合作與發展、培養新材料研究未來創新人才,我于2011年倡議成立了材料學術聯盟。聯盟的核心工作是追蹤國際新材料研究最新進展和動向,并加強交流和探討以及在人才培養上的合作,在此宗旨下先后組織了4屆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2015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此次新材料高層論壇邀請了納米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新材料領域的200余位國內外材料科學家和優秀青年學者,報告、交流新材料研究及產業國內最新發展成果和國際發展趨勢。
近幾年國內新材料研究及產業快速發展,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具有國際影響力。例如:西安交通大學任曉兵教授研究團隊探索形狀記憶、壓電、磁致伸縮材料三類鐵性智能材料的內在共同材料科學基礎,提出的“鐵性智能材料三相點準同型相界理論”、“鐵性玻璃概念”等新理論,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同,為高性能及全新性能鐵性智能材料的研發提供了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張荻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仿生材料研究領域以“遺態材料”的新概念,為設計、制備精細分級結構,研究構型與組分之間的耦合響應提供了前瞻性思路和研究方法,在國際材料仿生領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高度評價,開辟了材料仿生領域研究的新分支。我特別邀請了兩位教授在本次論壇召開之前撰文并在《中國材料進展》上發表綜述報告,以展示他們的創新歷程,帶動國內更多的研究人員,開啟新的研發思路,創造更多的具有展拓性的創新成果。
《中國材料進展》將竭盡全力為我國新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自主創新不斷升級做好窗口和服務工作。本期還組織了幾篇新材料領域的評述文章,作為“2015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暨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的序曲,為論壇鳴鑼開道!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