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南平市產品質量檢驗所,福建南平353000)
提高質檢機構計量器具管理質量的思考
余敏
(南平市產品質量檢驗所,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提出通過以點帶面方式,從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管理核心環節(設備采購、量值溯源、人員配備)著手,對設備管理過程中有顯著影響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以持續改進的思路糾正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管理過程中的偏離,提出采購前充分調研和論證、改進量值溯源管理、配齊配足設備管理人員等方面的具體改進措施,力求使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在生命周期內能始終保持設計性能,滿足質檢機構高效、準確地獲取檢測結果數據的工作需求。
關鍵詞:計量器具;管理問題;對策
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是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擁有的核心資產之一,是開展產品質量檢驗并得到檢驗結果數據的硬件基礎[1]。持續提高檢測設備管理的質量,是質檢機構科學、準確、高效地完成客戶委托檢驗任務,滿足并超越客戶對檢驗質量、檢驗時效期望值的保證[2]。
隨著近年來社會對質量檢測需求的提高,政府不斷加大對質檢機構檢測設備投入,質檢機構技術裝備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以某地級質檢所為例,至2013年設備原值已超1 300萬元,擁有安捷倫公司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上海藍波公司局部放電檢測儀,上海峰際公司成束燃燒試驗設備等高值、大型檢測儀器設備上百臺套,裝備水平的提高,使其有能力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每年完成5 000份以上檢測報告。如何持續提高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管理質量,是當前檢測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設備總量不斷增加形勢下對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滿足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的要求,也是監管部門對質檢機構實驗室資質認定[3]提出的要求。
從采購開始直至最終報廢,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管理涉及眾多環節內容,典型的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伴隨檢測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設備總量不斷增加,要管好、用好檢測設備,就必須動態地對現有設備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偏離進行識別和持續改進,以持續適應質檢機構的發展需求。
1.1設備采購環節
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采購主要問題有:
①有的檢測能力建成后,由于業務量少或設備不穩定,年實際使用率長期徘徊在低位,而添置的設備花費卻數萬乃至數十萬以上。一方面,設備使用頻次少,另一方面,維持其正常狀態及量值溯源費用卻并不少。如某機構購買的國內某廠出品的氣相色譜儀,受經費限制,過多地考慮了價格因素,后來在實際使用中設備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在與生產企業長時間溝通處置后,將原因歸咎于使用人員技能欠缺,直到重新購買其他企業氣相色譜儀后,才發現是設備本身問題,而此時已過質保期。
②有的設備購置之后沒幾年,國家發布了新的試驗方法標準,原設備不能滿足新標準要求,停用。如某機構建立了水泥產品檢測能力,之后隨著新標準的發布,其主要指標膠砂強度項目的試驗方法及所用設備(膠砂組成、操作方法、養護條件等)發生重大變化,原有設備不能滿足新標準要求,只能棄置。
③有的設備購買時只考慮到項目檢驗的需要,甚至僅憑經銷商的推薦和宣傳資料,使所購的設備最終出現不好用、不通用或基本用不上而閑置的情況,導致花大價錢購買的設備短暫試用后或閑置或損壞無法使用。如某機構購買的某型號“微波消解儀”,耗資數萬元,短暫使用后,發現與實際工作需求不相匹配,無法正常使用,設備閑置至今。
④此外,還需要避免由于論證不足,造成科室之間重復添置功能相似、性能指標相互重疊檢測設備的情況發生。
1.2量值溯源管理環節
量值溯源管理主要問題是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重復檢定或設備失準仍投入使用,以及試驗使用的標準物質量值溯源狀態出現不確定。表現為:
①未仔細核對或未妥善保管檢定證書,致檢定證書未歸檔或丟失,無法直觀判定設備量值溯源狀態。
②計量器具周期檢定計劃與設備溯源需求脫節或檢定計劃未有效執行,發生漏檢。
③設備故障修復后,未在使用前再次檢定或校準以確定設備準確度、測量范圍已恢復正常。
④雖然是有證標準物質,但超保質期使用。
⑤標準物質定容配置成試驗用標準溶液后,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使用或在標準物質說明書規定保存條件以外環境中保存、使用。如“乳清蛋白粉總氮和蛋白質含量標準物質”說明書要求“置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使用前應恒溫至室溫,并充分搖動以保證均勻”。
1.3人員配備環節
人員配備主要問題是熟練的操作人員少,計量器具管理人員非專職,專業知識不足。表現為:
①大型精密儀器(如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電纜局部放電檢測儀等)系統在安裝驗收后,生產廠往往只提供人員數量有限的免費培訓,出于成本的考慮,最終參加培訓的往往只限于一、兩名試驗員,且多是選擇高學歷的年輕員工擔任試驗操作員,由于年輕員工同時兼有流動性大的特點,一旦這些員工發生離職,他們帶走了培訓得到的技能以及更寶貴的積累起來的經驗,而新的操作員由于未參加培訓,經驗少、不熟悉設備的特點,不能熟練地對設備進行操作和維護保養,往往在一段時間內形成技術斷層,嚴重時還能導致設備非預期故障的早期發生。
②計量器具管理人員往往是兼職的,且一般不具備設備使用專業知識,其職責一般定位于督促檢查,設備的日常維護、保管基本上由一線檢驗人員兼任。由于日常工作量大,以及客觀上存在的人員技能的差異性,一線檢驗人員在同時承擔項目檢驗和設備管理的情況下,往往出現重使用輕維護的情況。此外,一線檢驗人員雖然有著高學歷,但專業能力僅限于檢驗技能方面,較少涉及設備硬件維護、處置技能,對設備的維護、維修、操作等技能更多的依賴于專業人員的言傳身教,存在小故障處置不當引發大故障而不自知的情況。
2.1采購前充分調研和論證
新增檢測能力時,綜合考量適用性、可靠性、先
進性的關系,組織三人以上技術團體以可量化的方式,嚴謹地開展可行性論證及審查,論證應涵蓋:
①未來業務形成的判斷及依據。
②兄弟單位對同類設備的評價和推薦意見;
③多方了解該領域設備的發展動態,行業內對該類設備的品牌美譽度。
④近期試驗方法標準的修訂動向。
⑤購買主機時,以是否影響主機正常運行精度、可靠性為主線,結合考慮是否有必要同時配置原廠輔助件(如自動進樣器、多種規格色譜柱等),以防盲目追求配套齊全降低可靠性的情況發生。
⑥不采用最低價中標模式采購,不盲目相信單一經銷商的推薦和宣傳,邀請多個合格供應商進行好中選優(性能和價格的綜合)。
⑦科室之間能共用的設備,采用樣品內部流轉方式解決設備缺口。
充分的調研和采購前論證,能使最終采購的檢測設備可獲得最優性價比,兼具先進性、適用性、可靠性、功能性等特點。
2.2改進量值溯源管理
通過以下方式改進量值溯源管理:
①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設備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采購前論證、計量檢定證書、使用記錄、維護保養記錄直至報廢的全部內容,內頁編號以防止缺失。
②設立專人(可兼職)專門負責對檔案所涉及技術文件、技術記錄的收集、保管,外借一般采用復印件方式,如確需原件外借,歸還時要檢查其完整性。
③設立專人(可兼職)專門負責執行周期檢定計劃,負責設備維修后投入使用的批準(評估是否需要再次檢定或校準),并在對溯源結果進行確認后更新設備檢定標識(三色標:紅色停用,綠色檢定合格,黃色準用)。
④有證標準物質專區、專柜存放,配備專用冷柜用于有證標準物質及其定容配置成的試驗用標準溶液保管,嚴格按照標準物質使用說明書規定的保存條件存放,并對環境溫度進行監控。定容配置后的試驗用標準溶液用明顯方式提示配置日期和有效期,以防止超期使用情況的發生。
2.3配齊、配足設備管理人員
通過以下方式配齊、配足人員:
①聘請業內專家、專業工程師到檢驗室現場培訓,同時帶動內部講師的成長。
②大力開展培訓和繼續教育,內培為主外培為輔,二者協同。參加外培的人員學成歸來需將所學內容通過內培進行傳授,形成以“老人帶新人”的機制,使一線檢驗人員的人才梯隊不斷檔。
③設備管理過程中秉承“以人為本,人盡其才”原則,定崗定責,開展技術考核、技術激勵,從制度上形成尊重技術、尊重人才態勢,促進技術人才成長。
④將掌握適度的專業知識列為任兼職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管理人員的上崗條件,同時為其提供適度的培訓,以使其減少對一線檢驗人員的依賴,更好地履行管理和督促職責。
⑤將掌握適度硬件維護、處置技能為任一線檢驗人員的上崗條件,并為其提供適度的培訓,目的是通過一線檢驗人員行之有效的維護保養,讓檢測設備保持良好運行狀態,同時防止因小故障處置不當引發大故障而不自知的情況發生。
質檢機構檢測用計量器具質量管理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雖難免出現質量管理偏離的情況,但是這種偏差是可以控制的。通過以點帶面,從核心環節(設備采購、量值溯源、人員配備)著手,進而推及其他環節,動態甄別檢測用計量器具管理過程中的偏離,針對原因采取措施,持續地進行適應性改進,能使檢測設備在生命周期內能始終保持設計性能,滿足質檢機構高效、準確地獲取檢測結果數據的工作需求。
參考文獻:
[1]任海萍,王建宇,等.檢測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7):202-204.
[2]李曙光,方華,等.國家級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設備管理工作的開展[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3,(1):9-10.
[3]國家認證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12:36-41.
作者簡介:余敏(1969-),男,在職碩士,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南平市產品質量檢驗所質量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質量檢驗、質量控制。E-mail:190451635@qq.com。
收稿日期:2015-09-20
中圖分類號:TS 57; F 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5)20-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