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虧秀(湖南省南華大學 湖南衡陽 421001)
湖南省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影響因素分析①
戴虧秀
(湖南省南華大學湖南衡陽421001)
摘 要:論文采用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湖南省衡陽市6所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影響因素展開調查研究。調查發現:湖南省衡陽市6所高校體質弱勢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與一般學生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他們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全面,參與熱情普遍不高。學生認為自身的主客觀因素是影響和制約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原因,如健身意識、身體條件、閑暇時間、心理問題等。此外,學校體育鍛煉的硬件設施也是影響和限制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體質弱勢體育參與高校學生
①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2014年立項課題“湖南省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研究”(批號14C0980)
體質弱勢學生是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心,也是筑就“中國夢”,提升全民素質的關鍵。在體育工作中,競技體育一直在前臺倍受注目,而健身體育卻在后臺不被人關注,全民健身的體制有名無實,根本沒有落實。基礎教育多年以來被升學率困擾,一而再,再而三地削減體育課的比例,導致升入高校體質柔弱的學生逐年增多。當前體育學術界一定認為:“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穩定的特征呈現生物、心理二維模式”。
從概念上來看,體質包涵的內容主要有身體的發育狀況、各器官的機能水平、身體的綜合素質和適合能力。對于“健康”新涵義,體育學術界均認同世界衛生組織(WTO)的定義,即指一種身體、心理和社會三方面的完美狀態。判定健康與否不能僅依據“疾病”和體質強健與否。體質與健康是一組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的兩個概念,在國內,人們普遍將體質水平等同或是近似于健康水平,甚至國內一些法律條文和重要文獻中也時常將這兩個概念混用。

表1 體質弱勢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不利條件統計

表2 身體與主觀感受調查統計

表3 體質弱勢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動機統計(N=269)
為了避免這次研究混淆體質與健康兩個概念,研究排除了一些涉及這兩個概念的特殊研究對象,并提出“體質弱勢群體”概念,體質弱勢學生界定為體質狀況和健康水平方面均處于劣勢的學
生,這樣處理之后,就能保證體質弱勢學生相比于一般學生來說只是少數。
1.1客觀與主觀因素調查數據
1.2體質弱勢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狀況
早在21世紀初,教育部就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的第10條就明確指出:“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在被調查的6所高校中,只有3所開設了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而開展針對體質弱質學生體育教學的教研、學習培訓活動只有南華大學1所。通過訪談得知,近75%的教師認為學校和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對體質弱質學生的體育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而在保健課程教學內容只是由教師靈活掌握,甚至有些學校在實施這一課程時是以學生自由活動為主。而學生對學校開設保健課程的看法不一,持“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只占59.1%。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學生上體育保健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體育成績和學分。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有近八成的學生不愿意上體育保健課程。
1.3體弱學生體育鍛煉的參與特征
動機緣于人們的需要,因為體質弱勢學生對自己體質狀況并不滿意,他們希望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提高生活品質目的。調查發現:體質弱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排在前四名的依次是強身健體、興趣愛好、抗病防病和調節心理壓力(見表3)。從性別維度來看,男生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差別不大,但女生對減肥健美的渴求要強于男生,通過與前人研究相比較后發現,體質弱勢學生在抗病防病的期望上要比一般學生要高。
1.4體育鍛煉參與的項目和組織形式
體質弱勢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和組織形式也與一般學生不同。根據調查問卷所列的9個鍛煉項目中,大(小)球類、跑步或騎車三種鍛煉項目均有半數以上的學生選擇,這與我國體育教育思想不無關系。一般來說,我國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是一致的,男生均趨向對抗性的運動,比如:籃球、足球等,而女生則趨向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對抗性相對較弱的項目。而跑步和騎車由于不受體育設施條件的限制而成為大學生首選的運動項目。原因很簡單,就是這種項目簡便易行。但這類項目只是簡單地重復某一特定的動作,沒有對抗性運動刺激多,往往會隨著時間的增加,人對其會產生厭惡感。
2.1自身因素分析
從分析體質弱勢學生自身原因來看,影響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是健身意識、軀體條件、閑暇時間、興趣偏好以及體育運動技能等。調查發現,家庭經濟狀況和學習負擔對于體質弱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不大。而體質弱勢學生的健身意識對他們參與體育鍛煉影響起決定性作用,這也是驅動他們從事體育活動的內在動力。軀體條件是客觀生理指標,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客觀條件,在衡陽市6所高校中,因身體條件而影響其參加體鍛煉的學生只有3名。從性別維度來看,男生在心理壓力和學習負擔影響其參與體育鍛煉要高于女生,也女生運動技能上普遍不如男生。數據顯示,有41.8%的女生對自己運動技能持否定態度,其中17.7%只擅長一項運動。在健身意識維度上,認為自己健身意識明確的學生只占45.2%,對體育鍛煉有興趣的學生只有不到25.8%,且不存在性別上的差異。這些數據足以證明湖南省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身意識和興趣愛好上均不如一般學生,這說明要學校體育教育應加強對體質弱質學生健身意識的教育和興趣愛好的培養。
2.2外部環境因素分析
作為間接影響體質弱勢學生的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觀因素、社會關系人群和具體因素三個方面。調查發現:體質弱勢學生中有近56.8%認為場地器材老舊、短缺是影響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首要因素,糾其原因,與高校相對集中的體育項目有著直接關系。沒有適合體質弱勢學生的體育項目也是影響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第二大原因,作為特殊群體的學生,他們無論是從體能上,還是體育技能上均不敵一般學生。從意愿上來看,過于激烈的體育項目他們不敢參與。與同學一起進行同一項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中可以相互指導,并有可能成為對方心目中的榜樣,這說的是參與體育鍛煉的社會關系人群。體質弱勢學生有近85.5%的人認為高校中沒有合適的體育鍛煉社會關系人群。這也是他們不愿意進行體育鍛煉的第三大因素。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知,影響體質弱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外部因素不是簡單而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而外因又拉動內因。高校體育工作應認真研究影響體質弱勢學生體育參與的內外部因素,以戰略的眼光來對待體育弱勢學生的體育鍛煉。也就是說,要多一點來自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要盡量獲得來自社會和學校的關懷,同時還需要形成和諧的體育鍛煉的社會關系人群,最為關鍵是的是要加大對體育弱勢學生教育的投入,應盡快地、有針對性地改善場地器材的缺乏,開發適宜的運動項目、內容和形式,加強健身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推動體弱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
參考文獻
[1]徐芝芳,曾錫銀.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與體育教學的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1):97-98.
[2]曾錫銀,徐芝芳.寧夏高校體質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調查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85-288.
[3]李秀華,劉成.近年來我國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科研進展[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1):105-108.
[4]查春華,葉獻丹,馬楚虹,張寶華,陳革新.浙江省高校體質與健康弱勢群體學生體育參與的影響因素[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461-466.
[5]劉成,李秀華.體質弱勢群體與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5(5):72-74.
作者簡介:戴虧秀(1977—),女,湖南衡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c)-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