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蕾
(吉林日報社,吉林 長春 130000)
受眾資源開發與新聞報道創新研究
王卉蕾
(吉林日報社,吉林 長春 130000)
互聯網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新聞傳播的發展,同時也給了受眾參與新聞報道的機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群主、博主等,影響輿論。受眾資源是新聞創新關鍵點,積極開發受眾資源可以實現新聞報道創新,使得新聞報道的范圍擴大、形式豐富,使得新聞更加貼近百姓生活、吸引受眾,并反過來刺激更多的受眾參與新聞報道。本文主要研究受眾資源開發與新聞報道創新的關系,闡述了受眾資源開發對新聞報道創新的影響,并結合具體事例,分析促進新聞報道創新的方法。
受眾資源;資源開發;新聞報道;創新
Web2.0技術的誕生,加快了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在2013年進入大數據時期以后,網絡的迅速發展也為新聞傳播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新聞傳播要想得到發展,必須要走創新之路,在發展中,新聞人必須要認識到受眾資源開發和新聞報道創新的重要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聞傳播的受眾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受者”,而是參與新聞傳播反饋過程的有效資源。由此,研究受眾資源開發與新聞報道創新對于發展新聞來講意義重大。
在各大門戶網站、電視臺、紙媒等競爭極為激烈的今天,新聞人都知道爭奪受眾才是媒體發展的硬道理。因此,受眾的角色已經從傳統意義上是“受者”變成了傳、受者,甚至受眾可以通過網絡發布新聞。基于這樣的背景,新聞報道的創新與受眾資源的開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受眾對于新聞報道的創新也有著重要影響。
(一)積極影響
一方面,從新聞整體的情況來看,新聞線人、記者和編輯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能夠挖掘的新聞僅是一天當中發生的新聞事實的一部分,而隨著受眾角色的轉變,受眾資源也逐步變成了新聞資源,可以通過開發受眾資源來擴大新聞影響,從而報道方式得到發展、報道范圍得到擴大、報道的時間也是全天候“滾動播報”,由此,積極開發受眾資源對于新聞報道的創新有著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將受眾資源變為新聞源本身就是一種新聞報道的創新模式,從而推動新聞報道變革,因為受眾的參與使得新聞報道不僅有了更多的形式和線索,還打破了原有的議程設置,將“把關人”的影響控制到最低,讓廣大民眾獲取最原始的新聞事實。
(二)消極影響
新聞傳播中“把關人”的作用主要是凈化新聞,使新聞對社會的正能量傳播產生積極意義。但是,隨著受眾越來越多地涌現到新聞報道中,使得新聞的質量無法得到控制,信息的真實客觀程度也無法控制,給新聞傳播的創新帶來了諸多困難。一方面,一些受眾發布虛假信息,輕者影響周圍人的判斷,重者則會引起社會恐慌。例如,新浪博主“秦火火”,粉絲眾多,但卻在微博上發布虛假信息,尤其是動車事件,引起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新聞傳播的環境難以凈化,新聞報道除了讓受眾獲取新聞外,還可以通過專業記者、編輯的采編,讓新聞作品具有欣賞性和感染力,長此以往可以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但是受眾參與報道后,新聞質量大大降低。
雖然開發受眾資源對于新聞報道創新有一些不良的影響,但是其積極意義不容忽視,在新聞報道創新的道路上,應該廣泛開發受眾資源,鼓勵全民參與。
(一)引導受眾理性報道
受眾廣泛參與新聞報道離不開新聞媒體的傳播和鼓勵。因此,新聞工作者也可以引導受眾理性地報道身邊的新聞。一方面,引導受眾在報道時注意遣詞造句,保證新聞質量,以免貽笑大方,讓受眾能夠逐漸提高其專業性,報道真實的新聞,而不是不顧質量地隨意發送;另一方面,嚴禁受眾傳播、轉發假消息,虛假新聞對于社會輿論的負面影響非常嚴重,需要受眾理性對待,有一些虛假新聞不僅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必須要做好受眾的教育和引導工作,讓受眾能夠理性地報道新聞。此外,圖片新聞的質量也要提高,要教會受眾正確的拍照方式,不僅要保證像素,還要在發布的照片上找到新聞點,同時注意照片內涉及人員的隱私。
(二)打造受眾報道平臺
要做到新聞報道創新,需要為受眾打造一個報道新聞的平臺,以此來豐富新聞報道形式、規范新聞報道內容。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受眾能夠報道新聞的平臺比較多,如微博、微信、MSN、人人網、天涯社區、豆瓣論壇、百度貼吧等,這些平臺都是各大新聞媒體為受眾打造的,積極鼓勵受眾在平臺上交流、溝通、發布新聞,但是要想進一步實現創新,需要擴大平臺,并繼續打造優質新聞平臺,給受眾報道、轉發的機會,同時,通過這些新聞平臺接收新聞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加,其影響力可見一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網絡,受眾積極參與新聞報道,但是網絡管理員需要認真核實新聞、檢查新聞,讓虛假、劣質新聞不能上傳到平臺上,以免污染受眾試聽。
(三)創新受眾參與機制
從電視臺的各種新聞類節目可以看出,目前的新聞報道越來越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很多“民間”新聞的報道都是普通受眾的功勞,當然這也為更多的受眾參與新聞報道提供了機會,同時,也促進了新聞報道的創新。因此,創新受眾的參與機制其實就是在創新新聞報道,通過提高受眾的參與度,讓新聞報道的面積逐漸擴大,新聞也更加民生化,從而吸引受眾收看、傳播,這種形式的傳播機制實現了傳者和受者的雙贏,使受者在某種意義上也成了傳者,提高了媒體的工作效率和新聞報道質量。
在新時期,受眾通過新聞報道來獲取新聞信息,而受眾的角色也從絕對“受者”轉變成了兼具傳、受的兩種角色。受眾越來越廣泛地參與了新聞報道,雖然也給新聞傳播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但是其積極意義是不容忽視的,而且通過開發受眾資源更能創新新聞報道,讓新聞報道貼近人民、貼近生活。本文依據具體事例,不僅分析了受眾資源開發對新聞報道創新的利、弊兩種影響,還提出具體建議避免負面影響、擴大積極影響,促進受眾資源的開發,從而加強新聞報道創新。
[1] 羅春梅.受眾資源開發與新聞報道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5(06):37,60.
[2] 于中濤.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報道方式創新[D].吉林大學,2011.
G216.2
A
1674-8883(2015)15-0135-01
王卉蕾(1981—),女,吉林長春人,本科,中級,研究方向: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