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嶺
(蘭州市廣播電視總臺,甘肅 蘭州 730030)
《花千骨》《云中歌》《多情江山》,這些近期播出的古裝電視劇占屏率、網評率都相當高,但“十·一”前后,又一古裝劇《瑯琊榜》的播出,讓觀眾的關注點立即轉向。從一些網評上我們可以看到,粉絲的熱情高漲,開始為《瑯琊榜》排智商榜,分析人物,甚至在對比時,毫不留情地批駁一些熱播劇,收視率對比也證明《瑯琊榜》更受歡迎。這是為什么?對觀眾來說內容至上,《瑯琊榜》的取勝的法寶就在劇情內容上。
同樣,在我們這個自媒體、屏媒體時代,觀眾不可能長時間關注一個電視臺,一個欄目,怎么把觀眾吸引在電視前,不再頻繁換臺,需要在內容上下功夫。我們要在整體播出編排上出新意,摸清受眾關注點,要在報道內容上出新出彩,用內容吸引觀眾,打動觀眾。
新聞每天發生,報道什么內容,想要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效果,這些需要做一個前期策劃。首先,要明確,我的報道誰在看。有了這樣一個定位,我們才能從紛繁的線索中理出主線,梳理好要報道的內容。其次,選題吸引人。新聞選題決定著報道成功與否。當前社會熱點、群眾關心的利益問題,甚至八卦新聞都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樣的選題也吊足了受眾胃口,關注度自然高。第三,講好故事。選題確定后,就要思慮從什么角度做報道,不能只停留在事情本身,而要關注情感層面、思辨層面的東西。例如,農民增收報道,可以是平鋪直敘,羅列數據,但這樣空洞的內容與觀眾無關。如果我們從一個人入手,講他的變化,情感經歷,再加入記者的現場,這樣的新聞如故事般娓娓道來,有懸念、有情節,不僅好看,容易引起共鳴,還能由小及大,體現出個人故事中的社會意義,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第四,確定合適的采訪對象。一件事情有很多面,每個人看法不同,好的采訪對象會讓事件更清晰,特別是利益既得者、利益損失者會帶出事件本身含有的戲劇因素,讓報道呈現出緊張、沖突,更有現場感。
新聞報道完成后,并不能說此次采訪就結束了,還要再看一看我們的報道主題能否提升為一個話題。我們在采訪中是有選擇的,關注了熱點,報道了細節,但還應對內容進行擴展,多做鏈接,多深挖背景,用多種報道形式突顯報道點,從中提煉出話題。有了話題,自然就有了熱點,一個報道變成了大家談,涉及的內容更為廣泛,再配合追蹤式報道,連續播出,這樣的節目內容,觀眾自然也會追著看,從中表達自己的情緒,找到群體認同感。例如,“摔倒老人扶不扶”這一話題,就是從事件報道中而來,但凡發生扶老人糾紛的,都會引起社會關注,事件本身及其后續處置過程各種言論匯聚,新聞媒體只要報道,就有人看,這恰是正確引導輿論、吸引觀眾的時候。
對于一個欄目來說,不可能每期報道都是熱點話題,怎樣吸引觀眾,還要樹立權威,培養自己的粉絲。每個節目都是根植于它所在的地域,信息的本土化本身就會帶來觀眾,一些區域性的政策解決、事件分析就會帶來關注。但本土媒體之間存在選題同質化、節目形態類似、受眾爭奪激烈等問題,要想留住觀眾,就要有自己的特色。
欄目的特色是欄目的標志,這些特色體現在我說什么,主要針對誰,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和幫助等等。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在話語方式上不能單一,要人格化,個體化,特別是主持人不能都是時政新聞的播音范,要有自己的風格,有辨識度。時政新聞怎么播、民生新聞怎么說,表達觀點時應該是什么樣的狀態,掌握了這些,就會讓觀眾先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二,話語權的掌控。對于本地事件,誰先報道,誰就掌握了先機。相對而言,網絡、廣播在及時性方面占有優勢,但電視的相對滯后,并不代表就沒了話語權。話語權除了誰先發聲外,還有誰更權威。這個權威來自于報道的全面深入,來自于獨特的新觀點,來自于信息的更新速度。熱點問題尋找報道新角度,并不是專挑生僻的概念、觀點,它應該考慮受眾接受程度,觀點的現實意義,報道能否引發思考,然后在“深度”上做文章。網絡的即時性報道,讓受眾對事件已有了了解,但事情的成因,所形成的社會影響以及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聯只有在深度報道中才能體現。對于熱點問題,特別是本土焦點話題,深度報道是最佳方式。無論是追蹤報道、系列報道、還是組合報道,哪種形式的集中報道規模和對事件核心的挖掘,都會使得節目在多媒體環境下仍然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第三,自己的觀點。當我們剖析事實內部,展示事實背景,揭示真相原因后,就要形成觀點。特別是熱點新聞一定要有角度、銳度,敢說話,能表明立場,有批判力度、諷刺力度,有熱新聞中的冷思考。在表達觀點時,我們還不能就事論事,要用聯想思維和鏈接思維論述事件之間的關聯點,讓我們的認知有個提升,高出事件本身,這個提升中也包括情感的升華。一個媒體要有自己的個性,觀點就是表達個性的載體,這個觀點是欄目的,甚至是所在媒體的觀點,是區別于其它聲音的觀點,只有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才能體現出權威性,才會具有號召力,才能培養出自己的粉絲。
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之快,讓新聞很快成為舊聞,傳統媒體壓力倍增。面對觀眾的忠誠度降低,信息接收的隨機性、偶然性等等,傳統媒體人開始不斷地求新求變,想方設法留住觀眾。畫面+聲音,這是電視傳遞信息的手段,但已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要圍繞內容來經營,用品質來持續性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我們要呈現指向明確、邏輯性強、信息量大、更具可視性的畫面,要用簡練的語言、準確的表達、鮮明的觀點表達立場,展示我們的“存在”,力爭擁有更多觀眾,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覆蓋面、到達率,以及更多的廣告收入。
當前媒體間的競爭愈加激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都在傳播方式、傳播渠道、信息尋找自己的拓展路徑,完全可以借助自身成熟的采編隊伍和強大的生產能力,追蹤熱點新聞,關注新時代變遷,用精致的報道應對網絡上的粗糙信息,從內容入手,吸引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