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峻峰(無為縣廣播電視臺,安徽 蕪湖. 238300)
試論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度問題
姜峻峰
(無為縣廣播電視臺,安徽 蕪湖. 238300)
摘 要:新聞敏感度主要是指記者通過大量事件的新聞線索中能夠對新聞價值進行準確判斷的能力,即新聞敏感度是作為挖掘新聞線索的觸覺真實存在的。新聞敏感度是成功的新聞報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部分新聞從事人員工作時間尚短,由于所具備的新聞敏感度相對缺失,所以容易忽視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本文從編輯記者應該具有良好新聞敏感度的必要性分析,對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度提升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新聞從事者培養(yǎng)良好的新聞敏感度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關鍵詞:新聞敏感度;新聞報道;問題;編輯記者
藍洪文教授在《新聞采訪學》一書中寫道:“什么叫新聞敏感?一個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別人不能看出它是新聞,而你卻一下子能識別出它是新聞,這就是新聞敏感。簡言之,新聞敏感是記者識別新聞的能力。”新聞敏感度是一種新聞從事人員必備以及需要不斷提升的能力,它貫穿于新聞報道的整個過程,是凸顯編輯記者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由此可見,要想成為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編輯記者,你必須擁有比別的記者更強的新聞敏感度,才能在這愈演愈烈的新聞媒體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在新聞報道中,要求編輯記者能夠對宏觀的政策和形式進行準確地把握,從而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起到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因此,編輯記者一定要對自身的新聞敏感度進行不斷提升,以創(chuàng)新為前提,客觀地評價新聞事件。倘若編輯記者不具備良好的新聞敏感度,就很容易出現(xiàn)平庸化的報道以及程式化的報告,以會議報道為例,就會導致會議報道沒有對會議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即形式化嚴重,不能對會議的信息以及特色進行正確把握,不能挖掘有效的新聞價值。由于編輯記者的工作內容呈現(xiàn)出單一化的特點,因而對于新聞報告的編輯上往往出現(xiàn)倦怠情緒,而新聞敏感度的缺失使新聞報道內容不具有良好的創(chuàng)新性,使內容趨于平淡。基于此,在新聞報道中對編輯記者新聞敏感度進一步加強顯得尤為重要。
電視新聞記者主要是利用電視媒體采訪專業(yè)人員的工作從事者,而其基本功包括拍攝、制作、采訪和寫作四方面內容,這就對電視新聞記者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電視記者應該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度,通過對新聞的不斷挖掘,從而判斷出最具價值的新聞素材,同時,電視新聞記者也要具備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面。下面本文將對培養(yǎng)電視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度的有效途徑進行總結。
(一)盡可能多的參與到社會實踐中
社會的每個角落都遍布新聞線索,簡而言之,每天都能夠發(fā)生具有價值的新聞,但這并不代表編輯記者就能夠充分挖掘其該新聞事件的價值。此外,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度并不是先天的,其培養(yǎng)過程需要不斷的鍛煉和學習才能提升,而只通過理論新聞知識學習并不能很好地對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度進行提高。編輯記者對新聞敏感度的培養(yǎng)有賴于自身對新聞的挖掘以及發(fā)現(xiàn)意識,以實踐為前提并基于現(xiàn)實生活,對新聞線索挖掘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促進其對國情與民情的系統(tǒng)掌握情況。另一方面,編輯記者要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盡可能的多做社會調查,培養(yǎng)對事物本質準確把握的能力,從而掌握事件的全面發(fā)展趨勢,挖掘出新聞價值較高的新聞線索。同時,新聞報告內容不能過于流于表面,應該挖掘出事件的本質,對實踐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解釋,從而報道出具有高價值的新聞資訊。
編輯記者要重視新聞的生活性,不斷地對身邊的事物進行仔細觀察,并有針對性的總結觀察經(jīng)驗,從而對新聞知識進行有效的積累。新聞報道源于人們的實際生活,而新聞職業(yè)對編輯記者提出了較高的素質要求。為了對其新聞敏感度進行提高,要重視對其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判斷力的培養(yǎng)。編輯記者的主要職責是接受新聞線索,從事的工作內容相對繁瑣化,而要在這繁瑣化的事物中找尋最具價值的新聞線索,就要深入的對這些事物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將事物的觀點和內容有效的呈現(xiàn)給受眾。
(二)不斷的積累相關新聞經(jīng)驗
新聞記者閱歷豐富,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都能接觸到,也就促進了新聞敏感度的提高。同樣的,編輯記者也要對生活日常實踐進行不斷地積累,對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進一步培養(yǎng),從而使新聞報告的價值性有所提高。除此之外,編輯記者還要培養(yǎng)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能力。編輯記者在進行新聞報告的編寫時,要對自身的生活工作經(jīng)驗進行有效地利用,不斷地對報道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在吸引受眾關注新聞事件的同時,又將新聞發(fā)生的深層次原因得以明確,從而使更具社會價值的新聞被挖掘出來。
(三)對社會責任感和整治敏感度進行進一步增強
為了提高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度,編輯記者一定要在實際生活中對國情與民情進行有效的關注,同時,也要對黨的行政方針進行深入理解。這樣才能培養(yǎng)編輯記者在編輯新聞報告中以小見大的能力,從而從最恰當?shù)慕嵌瘸鰜恚M行新聞報告。此外,編輯記者要不斷地對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加強,時刻肩負著社會責任與自身使命,保持新聞報告的公正性。編輯記者還需要對自己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目前,我國正處于信息量爆炸的時代,社會中存在海量新聞信息,而這些新聞資源容易讓編輯記者應接不暇,導致新聞報告的價值性和時效性缺失的情況發(fā)生。作為一名合格的編輯記者,首先要對社會上的信息進行全面掌握,并對自己處理及時信息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更快速地篩選有效信息。
針對突發(fā)性新聞事件,編輯記者一定要對新聞敏感度進行進一步的提高,這樣才能把握事件的準確方向,將最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聞內容挖掘出來。在對新聞敏感度進行提高的過程中,編輯記者需要不斷地加強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相關的新聞素材,并對政治學習力度進行不斷地加強,使編輯記者的責任意識從根本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藍鴻文.新聞采訪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李小倩.探討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度[J].新聞研究導刊,2015(7):71.
[3]杜喜德.如何提高編輯記者的政治敏感度[J].新課程·上旬,2014(5):99.
作者簡介:姜峻峰(1991—),男,安徽蕪湖人,蕪湖市無為縣廣播電視臺助理編輯,主要從事新聞采訪和播音工作。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6-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