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夢倩
(衢州廣電傳媒集團,浙江 衢州 324000)
淺談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創新
姜夢倩
(衢州廣電傳媒集團,浙江 衢州 324000)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原有的傳媒業格局,三網融合、媒介融合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在全媒體框架下,新聞報道的生產模式從過去的“一次生產、一次利用、單一發布”的傳統模式,向“一次采集、多次發布、多媒體傳播”的全媒體生產模式轉型。為了應對全媒體時代給廣電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全媒體新聞中心的運作勢在必行。在傳統意義新聞中心的基礎上,增加全媒體內容加工、發布等功能,集約資源為全媒體業務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創新性開展工作,爭取在媒介變革時代,提升融合報道的新聞生產力和傳播競爭力。
全媒體;媒介融合;新聞報道;創新
“全媒體”是近年在傳媒界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目前在業界并沒有專門的定義。筆者認為,“全媒體”是具備各種媒體表現手段(如文字、圖像、圖形、動畫、聲音和視頻等),通過各種媒介形態(如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客戶端等)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傳播形態。也就是說,全媒體是通過融合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互聯網絡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來滿足受眾的細分需求,使得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聽覺和視覺滿足的媒體體驗。
全媒體時代給廣電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目前,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廣電媒體在固守傳統方式的同時,信息接收和節目發布必須加快向多元化渠道發展,使廣電的業務從單一的視音頻業務轉向全媒體業務。如此看來,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新聞中心運作下,新聞報道的創新勢在必行。在筆者看來,“全媒體新聞中心”就相當于一個中央廚房,通過這個平臺,運用創新思維,深度融合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終端等新興媒體之所長,烹飪出全面、立體、多樣,更具時效性、貼近性與生動性的媒體文化大餐。筆者對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創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構想:
傳統媒體的優勢是品牌知名度、媒體公信力。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交鋒中,全媒體新聞中心的任務就是堅持“內容為王”、追求“真善美”這一媒體永恒的價值,實現傳統媒體引領發展新媒體。
(1)每年策劃三到五次的大型新聞公益行動。例如,2012年9月,衢州廣電傳媒集團以《百姓留言板》為依托,發起“關注遠山的孩子”大型新聞公益行動。廣播、電視媒體深入報道了山區孩子的艱苦教學環境。與此同時,通過公眾微博、微信平臺號召社會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活動引起了愛心企業家、市民的強烈反響,實現了與柯城實驗小學孩子結對,募集2000多冊圖書為前山建圖書室等。《百姓留言板》11月份的收視率也因此達到4.6的年度最高值。在媒體融合報道中,這是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整個報道團隊也很好地踐行和詮釋了“最美衢州人”精神。全媒體新聞中心可策劃一系列讓人動心的大型公益新聞行動,如“溫暖上學路的愛心接力”、“福彩非常幫助新聞行動”等。以大型公益新聞行動為依托,提升媒體融合報道的競爭力。
(2)增加重大主題報道,積極開拓外宣報道。跳出主題報道形式呆板、說教味濃的傳統思維,提升節目感染力和觀眾認同感,主題報道照樣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形成“刷屏式”傳播效應。例如,8月31日,衢州發布微信公眾號對“萬少華團隊”事跡的報道,全方位整合了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閱讀量瞬間突破萬次。此外,在衢州發布微信公眾號,還長期開通“最美頒獎”、“創建文明城市”等互動交流平臺,這無形中提升了受眾的關注度,同時實現了全媒體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的時代浪潮已經滾滾涌來,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有效融合主要有兩種手段:一個是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另一個是推出自己的公眾微信號甚至是APP客戶端。如何靈活運用這些平臺實現節目精耕細作、增強內容粘性、提升品牌影響力呢?
(1)勇于創新,生產“新媒體”氣質的作品。例如,2014年6月,衢州廣電傳媒集團《直播衢州》對衢江區白巖村遭受暴雨襲擊的報道,記者第一時間利用手機拍攝現場救援的照片和視頻,通過QQ、微信和微博等形式將最新情況傳送出去。隨后,浙江衛視、中央電視臺等多個新媒體平臺播發,并被新浪、搜狐、網易等網站連續轉載,反響強烈。這次重大突發性事件的創新報道形式,為新媒體手段在傳統媒體報道中的運用提供了現實可操作性的借鑒。
(2)吸粉時代,受眾的“甜區”在哪里?前段時間,專門做了調查,溫州廣電的《百曉說新聞》是一檔方言節目,它的APP粉絲目前突破了13萬;杭州廣電的《生活大參考》一檔生活服務類欄目,粉絲量也達到了10萬。那么,它們吸引受眾的“甜區”在哪里呢?又給我們哪些啟示呢?首先,可定期在新媒體平臺開展微視頻大賽、主持人帶鐵粉游等互動類活動。其次,公眾微信號可設立會員機制。設計一張非常有意思的電子會員卡,用戶每天以簽到的形式積分,每周達到一定積分的會員,可參與每周六的抽獎,獲獎的用戶可兌換合作廣告客戶的商品抵金券或禮品。這里,無形中增加了公眾號的關注度和自產新聞的閱讀量,傳統媒體的廣告客戶資源也實現了與新媒體的共享。
(1)培養全媒體型記者。一位資深媒體人曾說,“記者,就是一直記著。”也就是做一個善于學習的有心人。全媒體時代,培養全媒體型記者和編輯是全媒體新聞中心的重要工作。在全媒體框架下,新聞報道的生產模式從過去的“一次生產、一次利用、單一發布”的傳統模式,向“一次采集、多次發布、多媒體傳播”的全媒體生產模式轉型。
(2)推動廣電媒體轉型升級。例如,利用全媒體平臺的互動功能,用大數據的研判分析,我們可以對每周點擊率最高和點擊率最低的新聞進行研究分析,準確定位受眾需求。同時,為傳統媒體提供信息支撐、品牌支撐、發展支撐,在媒體市場化變革中,穩固電視收視市場、推動電視廣告收入進位爭先。
G212
A
1674-8883(2015)21-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