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博
(烏魯木齊鐵路局有線電視臺 新疆 830011)
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當前較為流行的報道形式,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說它并不在新聞載體的理論范圍內,其作為運用報道的形式來對新聞傳播的深度進行明確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今社會對新聞傳播深度的新要求。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深度報道已經在較為專業的領域流行并受到了學界研究人員的重視。從我國現階段信息傳播的發展狀況看,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層面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一方面,它為當今社會的人們傳遞最新的新聞,從積極健康的角度導正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其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對重點新聞線索進行監督指導,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手段是在社會大眾心理需求的轉變和新聞傳播媒介自身強烈競爭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是信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我國學界當前對深度報道的定義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說法,現階段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深度報道是電視新聞采訪記者通過相應的報道程序對國內外大事及其一系列的因果關系等問題進行分析及明確的報道,往往在對事件背景、基本形勢和發展趨向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事件的轉折點進行重點講解;其二,深度報道是一種介于動態新聞傳播和新聞評論之間,基本獨立的報道形式,通過對事件背景的分析掌握事件的性質,從而對觀眾講解其中的道理,引導受眾行為;其三,深度報道對于電視新聞來說是一種集新聞性與紀實性于一體并且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新聞評論性電視欄目,具有統一的內涵。
首先,一個新聞事件的整體應該是對某一方面問題的全面討論,而深度報道則可能是整體事件中對某一微觀現象的反映,但這一微觀現象必須是這一事件整體的集中矛盾體現;其次,深度報道應該具有一定的結論,但這一結論不能是對事件是非對錯的判斷,不能受到相關報道主體和評論主體的主觀思維模式的影響,而應該是對事件本身的客觀陳述。并且在結論的展現過程中,應該注意結論推導的邏輯關系,根據具體的新聞事實,推導出相應的定理和規律;最后,深度報道得出的結論應該具備一定的先進性,能夠反映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沖突,而不是淺顯易懂的大道理。
我國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社會發展對新聞報道的需要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于一般的動態新聞報道,而是開始強調把報道的觸角實際的深入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最深處。對社會生活深處的人物和事件進行細致的分析,已經初步展現出深度報道的端倪。到90年代中央電視臺認識到深度報道的重要性,先后推出了兩款關于深度報道的新節目,使深度報道的發展邁入新的歷史階段。在此影響下各地電視臺紛紛對中央電視臺進行效仿,推出了一系列的深度報道節目,使深度報道的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到現在,深度報道仍然在各地電視臺的新聞傳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已經取得了眾多非凡的結果。但是在這眾多的成就之下,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同樣尤為突出:
首先,作為新聞背后的新聞,深度報道對新聞的分析往往是在事件已經發生并被報道后才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新聞的新聞性和時效性不高;其次,在不對報道事件進行價值分析的情況下,對所有具有刺激性的新聞都會進行報道,忽略了報道本身的內涵;第三,只是一味地對不良事件進行曝光,忽略了觀眾的審美疲勞,更不考慮新聞傳播對輿論的導向作用和對社會穩定的影響;第四,為求深度而強行增加深度,在事件不具備相當深度的情況下引入具有深度的理論評論來加深事件深度,使深度報道失去了相應的意義;第五,深度報道敘事沒有故事性,一般采用平鋪直敘的手法,缺少相應的矛盾沖突……凡此種種,都是深度報道發展陷入誤區的表現,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促進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良性發展。
新聞報道本身反映的是人民的生產生活的全部內容,并且是為了為人民群眾提供信息傳播的服務,所以新聞報道應該力求貼近人民生活實際,反映人民生活最真實的一面。一般情況下深度報道的專題選定應該將新聞的宏觀內容和微觀內容相結合,從宏觀角度著手,對微觀內容進行具體分析,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選擇了貼近生活的課題后還要注意課題的相關論證制度,要將群眾和顧問兩種論證形式相結合,共同對選題進行科學地分析。
在對電視新聞進行深度報道時一定要注意用思辨的語言進行新聞編撰,充分顯示新聞的生動性。所以在具體的深度報道中,不能為求深度而將報道變成理論論述的場所,使報道空講道理而失去了言傳身教的作用,而是應該將報道扎根于典型的、生動鮮活的生活實踐,在具體的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意義或能夠引起人深思的事件,對其進行簡短但含義深刻的點評,突出報道引導生活輿論的作用,使報道鮮活生動。例如在對高山旅游環境污染這一事件的報道中,深度報道可以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點“大學生在高山旅游中將垃圾扔入山下,工作人員系安全帶進行清理”作為報道的主體內容,通過深度評論引起人們對社會文明和學生素質的反思。但是在具體的報道中應該注意避免對環保問題的過多探討,以免深度報道顯得淺顯、贅余。
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點評工作應該注意點評方式和效果,要針對具體問題深刻分析而不能泛泛地說教,使報道喪失其應有的價值。在我國深度報道發展歷史當中,有很多具有深度和影響力的報道都具有相當精彩的點評,這些點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報道質量和思想深度最直觀的體現。一方面,深度報道的點評根據新聞傳播所表現的具體事件進行判斷、分析和相應的評價可以直觀地為觀眾展示媒體或整個社會對待事件的基本態度,穩定社會民心;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報道對人們的價值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報道達到國家和政府所要體現的教育和輿論導向意義,從而形成正確的輿論潮流。同時,在進行點評時還要注意用詞的準確、貼切,語句的簡潔有力,用最簡短精辟的語言給觀眾以最深刻的影響。
結語
總之,在電視新聞深度報道良性發展的過程中,只有對報道要點進行準確的把握、將報道的具體內容貼近實際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新聞背后的真實故事,才能使深度新聞報道的內容具備良好的現實意義和卓越的社會影響,為新聞傳播藝術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1]皮興軍.關于做好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2(27)
[2]陳慶輝.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初探[J].中國傳媒科技,2013(8)
[3]王志永.媒介深度報道中新聞與文學“合流”現象探析[J].新聞界,2011(8)
[4]周曄梅.深度報道特性及敘事模式探析——以《中國新聞周刊·封面故事》為例[J].新聞知識,2012(12)
[5]向俊.調查式電視深度報道對公民話語權建構的意義——以《新聞調查》為例[J].聲屏世界,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