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大慶油田報社 黑龍江 163453)
新聞寫作主體,是指自覺從事新聞寫作的人。他們對于事件的報道具有主動性,并具備從事新聞寫作的基本條件和素養。在人們對信息的價值認識越來越清晰的時期,新聞寫作的發展也吸引了萬眾關注。新聞寫作主體作為傳播新聞的關鍵一方,在新時期具有新的表現形式。依托于互聯網廣闊資源的網絡新聞寫作主體思路更加發散,創新精神也更加明顯,受到互聯網用戶的追捧,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新聞主體則受長期形成的一些范式所限,在競爭中處于一種比較被動的局面。
1.地位新表現
新聞寫作主體,長期以來都是“主導受眾型”,受眾處于單純的寫作受體地位,新聞寫作主體處于主導地位,傳播者占據主動地位。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則具有“受眾主導”的特點,受眾有更多接受信息的渠道,面臨更多的選擇機會。“傳”與“受”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聞寫作主體必須充分考慮受眾的需求,分析受眾心理,使寫作內容更貼近受眾生活,更能觸動人心,以此來增強自己在受眾中的認知度。比如現在的專題報刊和綜合報刊的版面細分就是為了讓新聞報道能更恰當地滿足大眾需要。
2.新聞道德新表現
首先,網絡時代新聞的真實性存在挑戰。網絡信息的發布來源太多,不僅包括傳統的媒體機構,還包括非媒體機構和個人,而信息的審核機制和法律法規卻不夠健全?;ヂ摼W法律的不健全以及傳播者的廣泛性這兩方面原因使得虛假信息傳播得不到有效遏制,造成人們對網絡新聞真實性存在質疑。另外,網絡時代新聞功利化現象嚴重。市場經濟存在激烈的競爭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媒體人為了發展會產生急功近利的態度,為求轟動不擇手段。媒體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如今一些媒體人則喪失了新聞人的道德心,造成公眾對新聞的揣測和不信任。
3.寫作方式新表現
一方面,由傳統的靜態報道向動態報道轉變。傳統的新聞寫作一般用一篇文章詳細介紹整個事件緣起與發展,新聞編寫過程較長,造成新聞報道的延遲。網絡新聞則具有實時性的特點,可以不考慮版面滾動播報。網絡新聞能更迅速、精準地跟蹤事件動態,形式多樣,對新聞主體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網絡新聞的結構更具層次化。利用多媒體和超鏈接技術,可以把新聞內容分成多層次,核心內容能更突出、更吸引眼球,而對新聞事件的補充、挖掘則可由讀者自由選擇,使新聞內容更加豐富。傳統新聞出于對成本的考慮,大多版面單一,內容有較大局限,需要對寫作主體進行改進。
4.寫作思維新表現
傳統新聞寫作大多出于傳遞政治或社會生活信息達到潛移默化影響社會群體思想的目的,網絡新聞寫作主體則更強調個性化、隨意性,不在乎社會群體思維,強調的是個人思維的表達。傳統新聞從服務于國家方針政策、維護社會穩定出發,體現其價值性。而網絡新聞更貼近大眾生活,通過引起讀者共鳴來吸引、留住讀者體現其存在價值。傳統新聞已經發展起固定的內容規范要求,而網絡新聞寫作主體則不存在傳統新聞的寫作范式,寫作思維更加隨性自由。
1.提高網絡專題設計創新能力
一方面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發掘世界各地的信息世界,觀察、收集、分析各個地區甚至各個國家的信息,突破了傳統新聞主體的新聞封鎖,可以進行全球化的新聞報道。
在這樣全球化的信息背景下,網絡新聞的寫作主體應具備政治家的眼光和頭腦,培養強于傳統新聞媒體的掌握全局的能力和敏感深刻的思想水平。在面對全世界的信息受眾的情況下,要善于選擇報道新聞的正確表達方式,也就要求其價值觀念要更加開闊靈活,具有國際化的新聞傳播能力。經濟全球化、資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如果新聞報道具有狹隘性、地域性、帶有種族性,或者進行不公正、不合理的新聞傳播,將被時代淘汰,世界各國的受眾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們共同要求相互理解和溝通,要求真誠交流和資源共享。新時期新聞寫作主體需要突破20世紀固化的思維模式,要具有全球化視角,而網絡新聞寫作主體則更符合要求。
另一方面,資訊的全球化也對新聞寫作主體的作風提出了要求,傳統媒體優良的工作作風不能丟失,要繼續發揚。傳統的新聞媒體在適應大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加入網絡媒體的隊伍中去,保留傳統的新聞寫作方法,同時不斷學習網絡技術的運用,促進網絡新聞的正規完善。
2.提升運用網絡技術的能力
網絡技術的發展對記者的各項技能提出了要求,如果不能創新地運用網絡媒體進行文字、圖片等的綜合與創造,就容易在新時期的新聞發展中被淘汰。新聞媒體工作者應當明確如何選擇合適的文本形式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才能使報道鮮活而可信。網絡時代,新聞工作者的技術水平非常重要,一個能熟練運用各種設備的新聞記者事實上就是一個移動的工作站,能在設備的支持下克服不利條件的影響,和編輯部門進行聯系,可以完成多個職能任務,獲取大量資料來保證信息真實性,確保新聞任務的快速和高質量完成。總之,網絡記者不僅要有過硬的文采,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數碼技術。
3.培養新聞工作者政治法律素質
作為一個網絡新聞作者,應當具備保護自己新聞作品不被侵犯的法律能力,另外,作為一項比較危險的職業,具有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能力,才能在面對糾紛和沖突時更好保護自己的安全。社會在培養新聞工作者時,要在教授理論的同時教授一些法律知識。而新聞網站也要用法律來規范自己,不能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放任抄襲現象的發生,要擔負起把關的重要角色,不辜負人們的信任。我國已經陸續出臺了大量的法律法規用以規范和凈化網絡環境,但落實起來仍比較困難,這就要求媒體行業不能一味鉆法律的空子,要嚴格要求自己。
媒體要學會自律,用法治的方式管理團隊,用公權力規制團隊。符合法律規范不僅能為媒體發展贏得更多彈性空間,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社會利益再分配競爭激烈,媒體在變動的環境中要保持其長久以來樹立的媒體道德和價值觀十分不易,培養法律素質,加強自律,對于新聞工作者在社會上樹立一個具有威信的、可靠的職業形象非常重要。
4.培養完善的寫作思維
新聞工作者要具有敏銳的思維去發現新聞事實。社會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發生,能成為新聞的是那些符合受眾興趣并具有傳播價值的。發掘新聞的價值要求新聞寫作主體具有敏感的新聞感知能力,要善于從小處出發,以小見大。新聞報道不是對社會生活中的事情無目的、無價值的直接傳播,這需要新聞工作者能篩選出最佳的報道角度,緊跟時代發展形勢,緊貼大眾價值取向。寫作思維不僅需要深入,還要求在心理和材料的準備方面都保持最佳精神狀態,這樣才能準確表達事件體現的思想并保證新聞報道的迅速及時。
結語
新聞寫作主體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在進行調整改變。網絡新聞寫作的興起對傳統新聞寫作主體的發展造成了阻礙,為了突破發展障礙,傳統的新聞寫作主體必須順應潮流,一方面提高自身新聞素養,另一方面則要培養自己利用網絡組織新聞的能力,從而形成強大的生命力?!?/p>
[1]王蕾.報紙新聞圖片的傳播優勢及其運用[J].中州大學學報,2011(02)
[2]劉明華,徐泓,張征.新聞寫作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李明文.新聞標題的語言特色[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3(02)
[4]邢爽.淺析新聞報道的題材選擇[J].黑河學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