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石河子人民廣播電臺 新聞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時政新聞連線對廣播記者的重要性分析
張 琴
(石河子人民廣播電臺 新聞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形式和內容越來越豐富,在連線報道方式逐漸發展的今天,對廣播記者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論述分析了時政新聞連線對廣播記者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做好新聞連線的幾點技巧,以期為日后廣播記者有效提高新聞連線質量提供可行性意見。
時政新聞;連線;廣播記者;重要性
新聞連線是將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人通過先進的音頻技術連在一起。并且就一個新聞話題或者報道展開討論。在新聞報道中,前后方的記者進行連線并不是新的新聞傳播方式,越來越多的新聞連線節目被應用到廣播新聞中來,這種連線方式的優點是可以讓相隔千里的新聞現場和直播間緊密地聯系起來,使聽眾更加直觀地感受現場氣氛。如何在簡短的幾分鐘之內將要講的內容表達清楚,抓住聽眾的眼球,對于時政新聞連線記者是一門學問。
(1)連線報道凸顯廣播的快捷優勢。在時政新聞的報道中多以黨和政府會議及領導活動報道為主。時政新聞給人們的印象是莊重、規范,報道的特點是寧“穩”不“快”。但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信息的流動性加速,并且電視、廣播、網站、新媒體等多種傳播媒體競相爭艷,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廣播時政新聞也需要勇于創新,加“快”步伐。在保證傳播導向的前提下,廣播時政新聞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將新聞信息傳遞給聽眾,這樣時政新聞報道的價值和傳播效果才不會大打折扣。作為石河子市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名記者,作者深切地體會到了連線報道對于時政新聞報道的優勢,在參加政府會議或者跟隨領導出訪時能夠及時地將新聞稿件播出。
(2)連線報道增加了時政新聞的鮮活度。以往的新聞報道主要依賴聲音傳播信息,手段比較單一。然而,通過時政新聞連線報道,記者觀察新聞事件的角度和方位變得更加豐富,通過細心捕捉展現個性、表達情感和傳遞信息的每一細節,可以使時政新聞更加栩栩如生。作為聽眾,在聆聽廣播記者的連線報道時,僅用耳朵就可以勾勒出生動感人的新聞畫面,這無疑彌補了廣播新聞在視覺上的弊端,營造了身臨其境的現場感。
(3)連線報道提高了時政記者的綜合能力。廣播時政新聞的連線由于具有實時報道的特點,這就對廣播記者的政治素養、口才表達能力、文字功底等提出了艱巨的考驗,它要求廣播記者要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在連線報道時,廣播記者不應該將報道的重點放在會議的程序上,而是應該剖析時政新聞,抓住新聞中最有報道價值、聽眾最為關心的那部分內容進行報道。連線報道過程中,作為廣播新聞記者,要對報道新聞的結構、內容描述等心中有數,仔細觀察,臨場不亂地將現場環境報道給聽眾。在時間充裕的前提下,還可以擬定報道提綱或者是文字稿,切記不宜“照本宣科”。一名優秀的從事廣播時政的記者,應該從綜合能力的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在連線報道中提高自身的新聞素養。
(1)讓聽眾眼中有物。新聞中所謂的連線就是記者將現場看到與感受到的環境與氛圍同聽眾分享,讓聽眾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在報道的過程中,廣播記者所講述的內容要有畫面感和現場感,而畫面感是服務于內容的,廣播記者的現場描述是為了反映和襯托報道的主題,即經常提到的言之有物,讓聽眾眼中有物。例如,隨同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加蓬時的記者做連線報道時這樣描述道:“一打開機艙門,一股熱浪就撲面而來,讓我們在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40多度的加蓬的熱度”,這句話巧妙地運用一語雙關的手法,將天氣的“熱”與非洲國家的另一種“熱情”關聯起來,生動形象又不失得體。
(2)抓住電視鏡頭捕捉不到的細節。時政新聞報道通過電視鏡頭傳遞也可以通過廣播傳遞,但是兩者之間在報道上還是有各自的特點。電視鏡頭中,很難對細節進行描述報道,而在廣播連線中卻能夠達到此效果。例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時政新聞部主任張輝記者曾就胡錦濤主席前往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郊外的別墅做客做過一段直播連線報道:“普京總統在等待胡錦濤主席到來前,我注意到一個細節,他先走到自己的翻譯面前,問是這樣說嗎?‘你好!’。翻譯點點頭,普京又反復練了幾遍。待胡錦濤夫婦走進客廳時,普京用字正腔圓的中文說‘你好!’”。[1]電視媒體很難抓住細節方面的報道,廣播新聞中通過這種細節報道可以有理有據地說明中俄關系的友好和關系的密切。
(3)要有記者自我風格。連線報道中,記者所用的語言要能被聽眾所接受。例如,比喻、舉例子、幽默等方式,通過這些技巧的運用使連線內容變得更為“鮮活”,避免平鋪直敘地將大堆的內容扔給聽眾,刻板地念材料。另外,在連線時,作為連線記者是敘述的主體,也就是“主人公”,因此不妨將“我”看做成主體放在報道中。
(4)有深度,有高度。口播連線過程中不是見到什么就說什么,報道的內容需要記者在擁有深厚的功底和內涵的基礎之上由內而外煥發出來的。換言之,連線報道過程中,記者所說的話和說的方式都要有分析和考慮,切忌信口開河。例如,在法制類新聞連線報道中,有記者誤將“被告”說成了“被告人”。雖然在聽眾聽來沒有什么區別,可是這卻犯了法律中的常識性錯誤,“被告”用在民事案件中,而“被告人”只有在刑事案件中才這么說。
(5)了解受眾是誰。作為連線記者還應該對受眾對象做到心中有數,了解聽眾對什么已經了解,對什么不了解。而且對疆內和疆外的受眾上應該有所區別。面對疆外的聽眾,可以采用講述的方式將疆內的生活現狀傳遞給外面的聽眾,使其聽完之后有所收獲,體驗到新鮮感。例如,在對新疆進行報道時,疆外的聽眾最想了解新疆的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用的什么,有什么文化傳統等等,作為連線記者就可以以“新疆人的食品”或者是“新疆人的節日”為主題進行報道。
通過不斷的探索努力,連線報道已經成為石河子市人民廣播電臺時政新聞的成功范例,受到廣大聽眾的喜愛,這些成果也在不斷地激勵著我們廣播時政記者繼續努力、繼續創新,在前進的道路上將黨和政府的心聲傳入家家戶戶。
[1] 張暉.廣播記者怎樣做好時政新聞連線[J].中國記者,2008(10):45-46.
[2] 曹春天.淺談廣播新聞連線報道[J].青年記者,2009(35):52-53.
G214.2
A
1674-8883(2015)14-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