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魏玉英,女,大專,記者,研究方向:電視新聞采寫與攝像。
施展,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言本科專業,助理編輯,云和廣播電視臺總編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新媒體環境下的傳統媒體轉型。
摘 要:相機拍攝視頻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但目前更多的是體現在非專業領域。例如,獨立制作人的創作,婚禮攝像等等。在電視臺專業隊伍里,相機拍攝只能說還是一種補充性使用,甚至是嘗試性使用。相機拍攝在某種程度上到底能否取代攝像機在專業創作得以暢行無阻?這需要時間,更需要理念的轉變和實踐的驗證。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7-0275-01
一、畫質的呼喚
在相機使用里設置視頻拍攝,應該只是相機廠商刻意制造的一個賣點。這個賣點當初只是誘惑一些熱衷攝像的菜鳥級愛好者。但是,隨著許多電視臺新聞欄目對相機所拍視頻的采用,各相機廠商或許更加專注對于相機視頻質量的打造。當佳能5D Mark II和尼康D800問世的時候,攝影愛好者對相機所拍的視頻質量已經表示非常認可了。
相機所拍視頻在成像尺寸的設計可以用電影70毫米膠片來比較,相當于135mm EOS系列的全畫幅,成像面積大是個優勢,是時下攝像機所比不了的。像佳能5D Mark II采用了約2110萬有效像素高畫質新一代全畫幅CMOS圖像感應器,其尺寸和傳統35mm規格膠卷尺寸相同,在使用了廣角鏡頭時,大透視效果可以拍出極具震撼力的照片,每個場景中的細小環節都得以能細膩的表現。拍攝高對比度的被攝體時,也能確保忠實的色彩還原性,使拍攝出的影像具有柔和的色調,還進一步提高了信號處理速度,拍攝出絢麗的影像,色彩逼真自然。
實際上,尼康D800/D800E所擁有的多種功能及高效表現,也是得到大家的青睞,FX及DX兩種格式動畫拍攝,帶給人們真正的電影體驗。尤其是D800E所取消了低通光學濾鏡使影像更加銳利清晰。EOS 5D Mark III已經升級為新一代DIGIC5+影像處理器,而尼康D800使用的EXPEED3影像處理器也是D4上所采用的,兩臺中單全幅單反不約而同都使用了各家全新的影像處理,在性能上應該是有保證的。
相機拍攝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高感光度低噪點。在弱光環境下使用單反相機拍攝高清視頻,可以獲得畫質非常優良的視頻影像。跟一般以攝像機對比,相機對弱光的適應似乎也比較靈活,同樣灰暗條件下拍攝,攝像機所拍畫面反而噪比更大。相機的這種特性主要是通過ISO擴展功能,實現ISO 12800、ISO 25600的超高感光度和ISO 50的低感光度拍攝,這一改變完全讓相機適用于夜間等場景。攝像機低照度拍攝靠增益開關獲得,照相機則靠ISO開關設置取得,尼康相機在ISO設置的操作上非常簡便。
二、成本的回歸
電視臺作為經濟運營單位,對成本應該是敏感的,但更為敏感的是混跡于民間的電視獨立制片人。同樣的拍攝效果,如果拍攝成本能夠降低,何樂而不為?
相比專業級的攝像機,單反相機拍攝的優勢十分明顯。除了設備成本外,人員成本和時間成本也具備優勢。一款佳能5D Mark II和尼康D800標配,加上一個長焦鏡頭以及一些輔助設備,價格大約是在五萬左右。后期則可以配上1萬元左右的家用電腦就可以開工。而一臺高清攝像機,至少在20萬元以上。如果再加上輔助攝像器材以及后期制作的編輯之類,估計至少得50萬元以上。從絕對的圖像質量來考量,相機拍攝素材肯定不如攝像機。但從一般的觀感來看,尤其都壓縮成DVD光盤之后,差別并不是太大。這樣,相機拍攝就得以在坊間悄悄流行。有了單反相機拍攝高清視頻功能,如果投入拍攝電影,其成本將大大降低,使低成本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將改變未來行業格局。
三、使用的簡便
輕巧方便,或許是相機拍攝視頻得以流行的一個基本條件。一只相機的重量不會超過六斤,配上三腳架不會超過15斤,而一臺攝像機自身重量就超過15斤以上,加上三腳架,估計在30斤以上。相機拍攝一個人就可以進行,而攝像機一個人單獨行動會感覺非常吃力。
在機器本身操作上,相機有9種白平衡(WB)模式,采用自動白平衡或預設的6種白平衡,可以實現逼真的色彩還原。可根據光源,直接設定預設白平衡、手動白平衡、色溫設置白平衡,實現鎢絲燈的暖色或陰影的冷色。如果在陽光充足的室內選擇鎢絲燈白平衡模式進行拍攝等,為拍攝者帶來更加自由的影像樂趣。一般情況下,選擇自動白平衡設置就可獲得比較準確的白平衡效果。攝像機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動白平衡,但通常都需要手動調置。
相機所拍視頻一般都是mov格式,不必進行文件格式轉換,適合后期剪輯的軟件還是蠻多的。所編輯的最后成品如果只是刻錄文件,不是刻錄標準的DVD,直接輸出口刻錄就行了,需要刻錄成DVD需要轉格式。DVD的標準清晰度是720x576,高清格式的視頻會被自動轉換成這種標準,所以,如果你想保存高清格式,必須刻數據盤才行。
四、缺陷和問題
當然,相機拍攝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單反相機拍視頻的最大一個困難就是保證畫面穩定,一個東搖西晃的畫面是很難給人以美感的。相機設計的初衷究竟是拍攝圖片的,那是瞬間行為。一旦用于視頻拍攝,尤其是進行長鏡頭拍攝,雖然機子不重,但設計不利于長久端機拍攝,必須使用三腳架才能確保圖像穩定。比較來說,攝像機扛在肩上則更加穩定,在跟蹤拍攝上會勝人一籌。
相機拍攝的調焦比攝像機更為嚴格精準,相機的對焦能力遠不及攝像機,因為需要用對比度檢測對焦而非相位檢測,所以速度較慢,而且雖然相機的淺景深可以獲得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也給對焦和選擇合焦點帶來麻煩。大多情況下,手動對焦能保證精確度,而且用得越多,就越熟練。手動對焦也能拍出那些慢慢聚焦,或者慢慢脫焦的效果。選擇題材方面,要考慮到對焦的弱項,盡量選擇不需要追焦的,如靜物之類的。如果要拍游樂場玩耍的孩子,那就完全抓瞎了。
相機拍攝要取得不同景別,除了變換與被攝物體的距離之外,有時還需要通過更換鏡頭實現。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