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煜
(西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一場關于人性的東方式自我救贖
——評電影《無人區》
何東煜
(西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中國電影類型片的探索近年來卓有成效,立足中國市場和東方語境誕生的中國西部電影《無人區》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關照好萊塢類型片中的人性救贖,《無人區》展開了一場關于人性的東方式自我救贖,通過封閉空間和特定的人物角色設定對救贖的話題展開了討論。再看《無人區》,不難發現這是對當下社會現實文明法則的一次討論。
寧浩;無人區;人性;救贖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會用火。”當第一次在銀幕上看《無人區》時,最后腦海里印刻下的就是這句話。很多人說《無人區》近五年的修改已經消磨殆盡了寧浩最初想表達的東西,姑妄言并非如此。恰恰是這四年零九個月磨一劍的歷程,才鍛造出了最后銀幕上為我們呈現出的這一部中國西部電影類型片的探索杰作,鍛造出了關于人性的東方式自我救贖的命題。寧浩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他兼備了第六代導演共有的特征:個人風格張揚、追求表達的自由。但他也是迄今為止第六代導演中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瘋狂的”系列讓他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立住陣腳,同時也為中國當代電影類型化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黑色幽默、荒誕、粗獷、酣暢都是他電影的標簽名詞。當有人議論“瘋狂的”系列和作為導演的寧浩當下的藝術追求趨向時,很少有人提起曾經的《香火》和后來的《無人區》。而恰恰也是《無人區》,讓觀眾對寧浩的認識有了新的改觀。
在1930~1940年時,好萊塢類型片的探索已經趨于成熟,《關山飛渡》等一系列西部片成為美國普世價值觀新的傳播載體。西部片是美國類型電影中最成功、最具有代表性的影片。美國西部片也被稱作牛仔片,以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為主要背景,是反映文明與野蠻、個人與社會、本民族與異域文化等基本矛盾的電影。但是在中國電影的發展進程中,并未對西部類型電影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以往的一些電影或武俠或戰爭涉及了西部空間或西部元素,也被眾人歸類到西部電影中。在西部片的探索進程中,《無人區》出現了。今天看來,該片不僅僅是因為單純地拍攝于中國西部,而且因為場景和空間涉及荒漠、戈壁、雅丹地貌和無人區等,才被稱為中國西部類型電影探索的代表作品。更重要的是,本文所議論的主題——“一場關于人性的東方式自我救贖”,才與美國好萊塢電影西部片的內核有了共通之處,它所要呈現并探索的是有關銀幕后呼之欲出的對人性和價值觀的思考。在具體影片中,就是通過主人公“潘肖”個性特征的凸顯、轉變以及對自我人性的救贖展現出來的。
這里是無人區,是文明高度發達的都市叢林里的人都拒絕的地方,這里沒有人,有的只是動物和動物身上最原始的本性:生存,以及弱肉強食。潘肖是青年有為的大律師,可是他的有為恰恰是基于都市文明教會他的生存法則,一切事物在他眼里都是用以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無論是法律、媒體抑或是手機、打火機等等,形而上和物質兩方都是他眼里都是文明給他的工具,生存的目的就是名和利。開篇我們可以摸到主人公的性格脈絡:名利為先,善于手段。而鷹販子和殺手以及舞女、加油站黑心商人等眾人,則是與這個從都市文明趕來的律師相對的另一個空間境遇中的人。他們生存生活在無人區,遵循最原始的、最粗獷的生命法則,并且生活得像動物一樣隨意:酒后駕車,偽裝運油,漫天開價,權利反轉,暴力橫行,法律缺位等等。但是,這些最原始的生命法則背后,卻也有著與來自都市叢林、文明社會的潘肖同樣的追求:利益。這樣來看,所有的人都逃不出這個圈——利。在利的驅動下,無論是都市文明還是無人區里的人們,都會不擇手段,荒誕瘋狂。在這個點上,人拋開了文明的外衣,都凸顯出作為動物原始的本性:生存逐利,并不擇手段。
潘肖自以為的文明就是社會階級不同而產生的優越感,并且在這種優越感的驅使之下,對卡車司機使用“文明手段”以回擊給他帶來的不快。在真正進入無人區,進入封閉的敘事空間后,一切矛盾與沖突緩緩而生,潘肖所秉持的文明法則面臨威脅甚至顛覆。在電影開篇潘肖下火車后,畫外音說: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為放棄自私,而是因為人會使用火。這句話在電影里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在這兒,第二次在片尾。火,第一次的畫外音里,代表的是潘肖來到無人區以及之前的價值觀念,這里的火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工具,他眼里可以達到目的的手段。電影中也多次出現了火的符號——打火機。因為回擊卡車司機,身上的打火機被丟出去;因為慌張想解決以為死去的殺手,欲用打火機點燃汽油焚尸滅跡,沒有打火機而返回加油站去買;因為買打火機被司機報復,又被殺手威脅舞女用打火機點燃他身上的汽油;被鷹販子困住而后因為舞女趁機放置的打火機爆炸又逃過一劫活下來;最后面臨生命考驗用打火機點燃卡車自我犧牲。在一個個沖突矛盾中,潘肖原有的價值觀一點點被挑戰、攻擊,直到震撼最終顛覆。不論是鷹販子真正的惡,或是加油站幾個人物的因利驅使,還是殺手的舉止,都在不斷地逼近潘肖最后的心理防線。徐崢在電影發布會的采訪上坦言,拍完《無人區》之后,壓抑低沉的心情依然延續了很久。封閉的空間,極端的處境,不斷逼近崩潰邊緣的心理防線,讓潘肖對自我的價值觀從懷疑到轉折。脫去文明的“人”的外衣,潘肖的內心深處動物性的本能,如自私、嘲諷、懦弱、貪生怕死、不擇手段等等特征,在封閉的空間環境中一點點爆發。潘肖原本信奉的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的一切法則,都被推翻。在無人區,文明法則被動物性原則替代,而他自己,也僅僅只是猴子一般的動物。
在生命未受到威脅、底線未受到沖擊時,潘肖堅定地認為都市叢林和文明社會的法則可以解決一切難題,對此他深信不疑。并且他是都市文明、社會規則的最忠實的實踐者和布道者。當然,一切事物都是二元統一潘肖作為主人公的個性轉變和自我救贖,并非空穴來風。封閉空間事件沖突的發展激發并促成了他人性深處二元因子的位置轉變。到底什么才是真,這是銀幕外觀眾都會關注的人性話題,也是主人公潘肖在自身處境中不斷自我發問的焦點。舞女說謊,盡可能多地尋找自己能被救出無人區的機會,本質上人性深處也是深受社會化文明的影響,一元地欲保護自我,尋找出路。舞女在潘肖面臨死亡威脅之前,始終不離手的是自己的錢,不信任、恐懼、自私、脆弱都是她的性格凸顯的特征。當潘肖被鷹販子欲置之死地時,她愿意用自己之前放到首位的錢去試圖挽救潘肖的生命,后又機敏地藏匿打火機而救了潘肖的生命。在這個敘事環節中,舞女人性深處二元對立的因子也發生了強弱逆轉,善的一面被激發,保護他人勝過了保護自我。
的,在人性深處除了懦弱、貪婪、階級認同、優越感等,還有美好的東西,那就是善良、希望、信任、隱忍、分享、保護、包容等等。人是社會化高度發達的產物,每個在社會文明中成長孕育出的個體的人,性格里也是二元統一的。只是因為環境空間的限定和趨同,善良被打壓,惡念在助長。無人區空間里的人們,鷹販子、司機、加油站老板、殺手老二等等,他們身上的善良等被極端的環境消磨,有的幾近殆盡,有的徹底湮沒。尊嚴、信任、善良、法制都被動物性的原始欲求的實現而遠遠拋棄。
如果說潘肖的人性轉變中最初的節點——質疑文明法則的實用性的助力因素是司機、加油站黑心老板、殺手、鷹販子的話,那么最重要的節點——二元因子地位置換開始進行東方式自我救贖的助力因素則是舞女嬌嬌的言行舉止。舞女的行動喚醒了潘肖內心沉睡的人性之善:信任、保護、利他。由此,加上極端的空間環境,他才真正實現了自我的轉變并開始了自我的救贖。他被荒誕而浪漫地塑造成西部英雄的形象,像一個真正的牛仔一樣騎著馬趕赴戰場去救人質并匡扶正義。當潘肖從藏匿的地方現身于鷹販子和倒手商人等面前時,社會文明化產物人性中善的一面才真正地占據了高地,而后他欣慰地用打火機點燃卡車挽救舞女、懲罰惡人、自我犧牲,他的人性的東方式的自我救贖才完成。此處,出現了和片頭呼應的臺詞: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會使用火。人會使用火,這里的火被賦予的意義并非電影開頭潘肖價值觀認知里的工具和文明教給他的達到目的的手段;這里的火指的是人性深處最初的善良,最真的信任,最炙熱的希望。潘肖完成了人性深處的自我救贖,最終印證了人和動物不同。人除了動物性之外,還有善和希望。而最后舞女離開了無人區,成為一名舞蹈老師,有了新的安頓之所,她拋開過去,開始擁抱新的生活。不可置否,結尾作為點睛之筆才是人性自我救贖命題的延宕。這是一場人性東方式的自我救贖,《無人區》就是這樣,但是寧浩將敘事置于中國西部的語境下,從社會化了的人性切口,關照著中國當下的社會現實和人性百態。儒學傳統延續的東方和改革發展社會轉型的東方,一切在重新建構,一切被撕裂、帶來陣痛,如何凸顯并保持人性的善良是本片類型故事探索下聚焦的核心。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不是孤獨的個體,人都應該探求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1]郝建.影視類型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沈國芳.觀念與范式:類型電影研究[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J905
A
1674-8883(2015)24-0124-01
何東煜(1995—),男,甘肅山丹人,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系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