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表示將鼓勵扶持大學生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此前也要求,建立健全創業成果和學分轉化教學管理制度,實行彈性學制,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
點評:這是教育部首次明確提出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因而可謂是政策導向的重大變化。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49萬,再創歷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確不失為緩解就業壓力的一條良策。據調查,我國大學生中有創業意愿的高達約60%,但是實際真正付諸實踐的卻僅在2%左右。此次教育部出臺休學創業政策,保障了大學生“試錯”的權利,免除了學生們的后顧之憂,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大學生創業的意義,實際上遠不止于此。當前我國經濟正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創新驅動成為主要經濟增長動力。因此,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意義,不僅在于簡單地緩解就業壓力,更在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激發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從而為適應“新常態”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因此,社會各界迫切需要給予大學生創業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表示,中國經濟穩增長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就業。只有就業形勢穩定,中國向著新常態的調整才會有穩固的“托底”,而大學生創業無疑是提供就業的一支生力軍。所以,鼓勵大學生創業也是中國走向“新常態”的一部分,由此激勵的創新,也符合新常態強調激發內生動力的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