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功 曾飛華 王小婷 王治粉 何雪梅 趙文濤
標準化降壓治療預防腦卒中發生的回顧性分析
楊正功 曾飛華 王小婷 王治粉 何雪梅 趙文濤
目的探討高血壓降壓與非降壓治療與腦卒中發生的關系。方法591例高血壓患者, 按既往高血壓治療情況將其分為不治療組(242例)、不規則治療組(213例)、規則治療組(136例), 對高血壓降壓與非降壓治療致患者各類型腦卒中的發生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規則治療組腦出血、腦梗死、腦出血并腦梗死的發病率均低于不治療組及不規則治療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規律服用降壓藥可降低腦卒中的發生。
高血壓;降壓;非降壓;腦卒中;對比分析
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腦卒中已經成為危及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壓是腦卒中的首要、可干預危險因素, 血壓的升高與腦卒中的發生呈正比, 血壓的有效控制使腦卒中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下降[1]。為了更好地減少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的發生, 延長高血壓患者的生命, 本院抽取591例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和非降壓的治療, 對比分析腦卒中的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591例高血壓患者, 均為住院患者。男301例, 女290例,平均年齡(66.01±9.61)歲。所有患者均行頭顱CT或MRI確診。對同一患者重復住院采用第1次入院資料。按既往高血壓治療情況將研究對象分為不治療組(242例):有明確高血壓病史, 不治療或極少治療;不規則治療組(213例):有明確高血壓病史, 曾經治療或治療有隨意性, 不能堅持治療;規則治療組(136例):有明確高血壓病史, 堅持治療。三組性別構成、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對三組患者腦卒中的發生情況進行分析。
表1 三組間性別構成、平均年齡比較(n,±s)

表1 三組間性別構成、平均年齡比較(n,±s)
組別 例數 性別構成 平均年齡(歲)男女不治療組 242 127 115 65.68±10.35不規則治療組 213 103 110 66.25±8.15規則治療組 136 71 65 66.11±9.43合計 591 301 290 66.01±9.61
1.2 診斷標準 ①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 收縮壓(SBP)≥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或舒張壓(DBP)≥90 mm Hg;根據高血壓水平, 又進一步將高血壓分為1級、2級和3級。一般需要非同日測量3次來判斷血壓升高及其分級。②腦卒中包括腦梗死、未分類的腦卒中、腦出血(不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和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均按照第二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有關診斷標準[2]。并經頭顱CT和(或)MRI檢查。
1.3 納入標準 ①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符合《2010年WHO國際高血壓學會高血壓防治標準》;②頭顱CT和MRI檢查無嚴重疾病;③收縮壓≥140 mm Hg且<220 mm Hg, 舒張壓≥90 mm Hg;④停用影響凝血的藥物如肝素、阿司匹林(不符合診療常規)等2周以上者;⑤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16分。
1.4 排除標準 ①繼發性高血壓;②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臟病;③腦血管畸形;④創傷和血管夾層引起的血管損傷;⑤高血壓合并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消化疾病、血液病、腫瘤或肝、腎功能不全;⑥對所用降壓藥物過敏;⑦年齡<18歲或>85歲及資料不全者。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規則治療組腦出血、腦梗死、腦出血并腦梗死的發病率均低于不治療組及不規則治療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不同類型腦卒中構成比比較[n (%)]
近年來由于腦血管病流行病學的研究, 有關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 公認高血壓是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 不論何種卒中類型, 血壓與卒中的發生呈正相關關系。Mac Mahon 等[3]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指出舒張壓在70~110 mm Hg之間, 舒張壓每增加7.5 mm Hg, 腦卒中的發病率就增加1倍, 研究發現SBP≥160 mm Hg和(或)DBP≥95 mm Hg, 卒中的相對危險度為正常者的4 倍。高血壓可通過不同機制影響腦血管, 可直接作用于直徑50~200 μm 的小動脈, 使這些小動脈發生透明樣變, 也可通過機械性的刺激損傷直徑>200 μm的較大血管和內皮細胞, 使其發生病變而成為腦卒中的病理基礎[4]。本研究得出結論, 三組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對腦卒中發病的影響是不同的, 規則治療組的高血壓患者中, 出現腦出血、腦梗死以及腦出血并腦梗死的患者明顯減少;與不規則治療組和不治療組比較,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規律服藥的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發病率明顯低于依從性差者。不規律服藥, 血壓不穩定, 波動幅度大, 對血管的損害也大,腦卒中的發病率也高。因此, 定期測量血壓、規范管理、合理用藥, 是改善我國人群高血壓治療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綜上所述, 規律降壓治療可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 控制致死、致殘率, 延緩腦卒中發生的時間, 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Rosendorff C, Black HR. Evidence for a lower target blood pressure for people with heart disease. Curr Opin Cardiol,2009,24(4):318-324.
[2]王新德.第二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88,21(1):64.
[3]Mac Mahon S, Peto R, Cutler J, et al. Blood pressure,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rt I: prolonged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corrected for the regression dilution bias. Lancet,1990,335(8692):765-774.
[4]彭英,黃如訓,陳燕奎,等.腎血管性高血壓鼠與自發性高血壓鼠腦血管損害的病理觀察.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6,22(5):281-2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033
2014-11-26]
745600 慶陽市華池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