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美 溫海旅 唐柳嵐 彭燕萍
獎勵機制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復期中的護理應用
李秀美 溫海旅 唐柳嵐 彭燕萍
目的探討獎勵機制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的護理應用效果。方法76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護理內容基本與對照組相同, 但更強調獎勵機制。結果3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簡明精神量表(IPROS)各維度改善情況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1)。結論合適的獎勵機制, 有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更好康復。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輕易否定患者, 同時重視物質和精神獎勵。
針對性健康教育;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常見疾病, 住院期間的治療非常重要, 同時配合相關的護理對于促進病情康復也是很有意義的[1]。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強調獎勵機制, 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 入選標準[2]:無嚴重軀體性疾??;臨床治療有效, 病情處于康復期;無器質性精神障礙、智力障礙和心境障礙。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8例。觀察組患者男25例, 女13例。平均年齡(51.3±14.2)歲。平均病程(21.2±7.3)個月。對照組男27例, 女11例。平均年齡(51.1±14.2)歲。平均病程(20.8±7.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病情監測、服藥督導、行為療法、心理安慰等。觀察組護理內容基本同對照組, 但更強調獎勵機制, 主要如下:①需求調查。通過與患者交談和觀察等方式, 找出患者感興趣的東西, 主要包括精神層面, 如患者希望得到什么樣的贊美或肯定, 患者對什么樣的文化產品(書籍, 影視, 音樂等)感興趣等;物質層面:一是具體的物質, 如糖、小工藝品等, 二是活動, 患者希望參與什么樣的活動, 如跑步、跳繩、唱歌等。②強調正面機制。在護理實施中, 不輕易否定患者。如果患者確實有進步, 給予及時的獎勵, 如果患者進步不顯著, 不要表現出失望, 而是多用“做的不錯, 如果還能稍微再怎么樣一下就更好了”之類的引導方式。如果患者堅持自己的做法, 不輕易采取強制措施, 而是對患者說:“看得出您很有思想, 能堅持自己的做法, 也許您的做法很有道理。既然您是有思想有頭腦的人, 為什么不考慮一下其他的做法呢, 比如我們給您提供的建議。就算我們的建議不正確, 您總要嘗試一下才知道呀, 如果您斷然拒絕, 怎么配得上您聰明的頭腦呢?!雹酆线m獎勵。及時給予合適的獎勵。比如在物資獎勵方面, 有的患者在服藥時不依從, 則告訴患者, “如果您不服藥, 我們也拿您沒辦法。但是我這里有您最喜歡吃的巧克力奶糖, 只要您愿意配合一下我們的工作, 我愿意和您分糖果;如果您不愿意的話, 我就只好和別人分了?!弊⒁庠谶M行物資獎勵的時候, 要循序漸進, 不要從初次就給予太多的獎勵,比如第一次獎勵一塊糖果, 之后在一段時間內穩定在一塊,但同時告訴患者, 如果患者能堅持1周或2周, 就能一次性得到較多的糖果。在精神獎勵方面, 主要是強調進步。當患者服藥一段時間后, 詢問自己的病情時, 給予積極肯定的回答。有時候患者會出現疑問, 認為自己還是有某些方面的不適, 對治療效果表示懷疑。告訴患者“您的疾病還沒有痊愈,所以還存在某些方面的癥狀是正常的。但重點在于, 您的病情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好轉, 比如說您以前不愿意疊被子, 現在您的被子疊得很好, 這就是進步, 而且進步是階段性的,你在前段時間堅持的不錯, 說明您是有毅力的人。只要您愿意配合我們繼續努力, 會繼續取得更大的進步, 我們對您充滿信心?!?/p>
1.3 療效評定標準 患者康復情況采用IPROS, 包括5個維度:關心和興趣、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工療情況和講究衛生。每項總分5分, 得分越低, 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IPROS各維度改善情況均顯著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IPROS減分情況統計(±s, 分)

表1 兩組IPROS減分情況統計(±s, 分)
組別 例數 生活能力 工療情況 社交能力 講究衛生 關心和興趣觀察組 38 1.58±0.32 1.79±0.41 1.57±0.34 1.25±0.27 1.35±0.29對照組 38 1.16±0.25 1.28±0.33 1.15±0.26 0.86±0.21 0.96±0.23 t6.376 5.974 6.049 7.029 6.495 P<0.01 <0.01 <0.01 <0.01 <0.01
精神分裂癥的發生、進展和轉歸與環境因素關系密切[3]。在觀察中發現, 絕大多數患者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有些患者只是表現的比較淡漠, 但事實上作為在社會群體中長期生活過的一員, 患者還是會有一些基本的需求[4], 比如說與人聊天和活動。有研究顯示[5,6], 正性的情緒有助于患者恢復對生活的興趣, 提高社會功能, 從而促進更好的康復。因此在觀察組中強調獎勵機制。
本次強調的獎勵機制, 其目的主要是為患者創造一個正性的情緒氛圍。一方面對于患者的不足給予正面引導, 另一方面對于患者的進步給予合適獎勵。就第一方面來說, 患者在住院期間, 難免出現不依從或不能正確依從的情況, 這時如果輕易表示否定, 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患者的積極性, 從患者的社會屬性特點, 即希望得到認同出發, 給予積極的引導, 讓患者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或錯誤, 同時又不傷害患者的自尊心, 使得患者更有信心進行糾正。就第二方面來說, 患者也是有身心需求的, 將患者的需求與治療聯系在一起, 只要患者愿意配合, 就能得到相應的獎勵, 雖然相關的配合事項對于患者來說不是太情愿, 但獎勵是患者所希望的, 患者只是通過交換而得到相應的獎勵。雖然患者初期是帶著部分抵觸心理進行配合, 但隨著病情的改善, 患者感受到相應的服藥, 行為療法等的效果, 會更加主動的配合, 從而更加有利于患者積極情緒的維持。
從本次結果來看,3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IPROS各維度改善情況顯著大于對照組, 顯示了患者更好的康復效果, 這與合適的獎勵機制是分不開的。作者認為合適的獎勵機制有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更好康復, 在實施的過程中, 要注意不輕易否定患者, 同時重視物質和精神獎勵。
[1]彭燕, 王旸, 胡傳芬, 等. 健康教育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干預效果分析. 齊魯護理雜志,2009,15(9):12-13.
[2]葉水仙, 張巧云, 鄭秀霞, 等. 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四川精神衛生,2011,24(1):53-55.
[3]王瓊, 羅捷, 唐麗.260例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心理社會因素分析. 重慶醫學,2011,40(26):2661-2662.
[4]鮑鳳竹. 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影響. 當代醫學,2011,17(18):132-133.
[5]姚鳳云. 心理行為干預對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認知功能的研究. 當代護理,2012,15(4):139-140.
[6]公艷. 探討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情緒進行心理干預的康復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12):330-3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71
2014-11-17]
510430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