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濤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分流術和斷流術療效比較
閆偉濤
目的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分流術和斷流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方法106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52例), 對照組患者給予分流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斷流術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兩組治療前自由門靜脈壓力(FPP)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均顯著降低, 且觀察組治療后FPP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食管胃底曲張靜脈曲張消失率、腹水消失率對比,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好轉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無一例肝性腦病,對照組患者發生5例肝性腦病, 發生率為9.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采取斷流術, 能夠有效止血, 降低肝性腦病發生率, 可作為治療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首選術式。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分流術;斷流術
門靜脈高壓發病率為0.6%~2.1%, 栓塞發生程度、位置以及持續時間等會對肝臟血液供應產生影響, 提高門靜脈壓力, 降低肝臟供血, 損害肝功能, 并提高消化道出血率[1]。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作者對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行分流術和斷流術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 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本文所選患者均滿足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52例), 其中男65例, 女41例, 年齡41~74歲, 平均年齡(58.4±4.8)歲;肝功能Child分級:40例A級,35例B級,31例C級;經X線、鋇餐或者纖維內鏡檢查, 均不同程度存在脾功能亢進、脾大等;食管靜脈曲張程度:85例重度癥狀,21例中輕度。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術前首先給予全身麻醉,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52例患者給予分流術治療, 治療過程中, 經胃網膜右靜脈插管運用玻璃水柱法檢測自由門靜脈壓, 其中35例行脾腎分流術治療,17例行脾腔分流術治療;觀察組54例患者實施斷流術治療,35例運用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19例行賁門周圍血管離斷加食管橫斷吻合術治療, 治療過程中, 要保證高位食管支和冠狀靜脈主干完全離斷, 主要在食管下方約8 cm位置進行游離。
1.3 觀察指標 以水柱法對患者治療前后FPP進行測定,判斷兩組治療后肝功能Child分級情況, 以此反映兩組患者治療效果[2], 患者治療后肝功能由C級變為B級或由B級變為A級為好轉;治療后肝功能仍為原來的等級為無變化;治療后肝功能由A級降為B級或C級, 或由B級降為C級為減退。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肝功能、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以及腹水等癥狀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 對所有患者進行6個月隨訪, 兩組患者無一例死亡。兩組治療前FPP分別為:對照組(31±7)cm H2O (1 cm H2O =0.098 kPa), 觀察組(30±8)cm H2O;治療后分別為對照組(26±5)cmH2O, 觀察組(21±4)cm H2O;兩組治療前FP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均顯著降低, 且觀察組治療后FPP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的食管胃底曲張靜脈曲張消失率為50.0%,腹水消失率為35.2%, 肝功能好轉率為55.6%;對照組患者的食管胃底曲張靜脈曲張消失率為65.4%, 腹水消失率為65.4%, 肝功能好轉率為51.9%;兩組患者的食管胃底曲張靜脈曲張消失率、腹水消失率對比,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好轉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無一例肝性腦病, 對照組患者發生5例肝性腦病, 發生率為9.6%。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對比(n, %)
門靜脈高壓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指的是由于門靜脈系統壓力升高導致出現的臨床表現, 為一個臨床病癥,受到各種原因導致門靜脈血循環障礙的臨床表現。門靜脈循環系統側支大范圍開放后會引發脾大、脾功能亢進、腹水以及靜脈曲張等臨床癥狀。一定程度上, 該疾病會導致患者食管胃底出現靜脈劇烈曲張, 導致發生出血癥狀, 如情況比較嚴重, 會導致患者死亡。由食管靜脈曲張導致的出血是導致門靜脈高壓癥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要以預防為主。切斷賁門周邊聯合脾切除術是治療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有效方法, 其能夠有效控制門靜脈血流形成。外科手術治療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 要加強預防、控制,進而有效避免發生大出血, 減少或者控制腹水, 解除脾功能亢進;采取手術方式時, 要根據患者的手術情況、個人習慣確定。如單純運用分流術進行治療, 那么會明顯降低患者的門靜脈血流量和肝血流量, 提高肝性腦病發生率, 肝性腦病發生率達到30%。給予斷流術治療, 具備較好的止血效果,且不會導致發生發亮肝性腦病, 但會增加胃壁靜脈曲張情況,導致產生新側支, 最終導致再次出血;治療門靜脈高壓患者采取分段流聯合術治療, 不僅能夠降低門靜脈壓力, 減少血流量, 控制出血, 而且還能夠降低術后肝性腦病發生率, 保證血流灌注到達肝部。臨床對斷流術與分流術的聯合應用具有較高肯定[3]。
以往臨床治療采取斷流術治療, 主要用來阻斷經門奇靜脈間側支循環, 有效預防、控制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的破裂;分流術能夠使門靜脈系統內血液分流入體靜脈內, 進而能夠有效降低門靜脈壓力, 并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環, 恢復胃黏膜具備的屏障能力, 緩解胃黏膜的充血水腫情況[4]。
綜上所述, 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采取斷流術,能夠有效止血, 降低肝性腦病發生率, 可作為治療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首選術式。
[1]李松蔚.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研究進展.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9):844.
[2]袁宏森.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分流術和斷流術療效比較.臨床醫學,2014,34(3):24-25.
[3]陳煒.門體分流術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外科治療中的地位.腹部外科,2014,14(2):85-88.
[4]孫隆慈, 徐慶.不同術式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的影響.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1(11):47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042
2015-04-03]
462500 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院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