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毅
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的療效觀察
彭小毅
目的探討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0例(226眼)白內障患者進行囊外摘除和人工晶體植入術, 觀察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并對手術后1個月患者視力進行調查和記錄。結果在手術治療后的1周, 對患者的視力和角膜曲率進行檢測, 患者視力≥1.0者18眼(8.0%), ≥0.5者156眼(69.0%), ≥0.1者35眼(15.5%), <0.1者17眼(7.5%);發生并發癥15眼(6.6%)。結論采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具有操作簡單, 對患者損傷小、散光小及費用低的特點, 是一項值得在基層醫院廣泛開展的治療手段。
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
白內障(Cataract)是導致人的眼睛最終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探究對此病的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現代顯微手術的不斷發展, 白內障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普及。手術方式有較為先進的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和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 其中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用來治療白內障的方法在一般的醫院中備受歡迎, 本病區對收治的200例(226眼)白內障患者使用該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對其療效進行分析, 總結相關臨床經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入住本院的白內障患者, 共200例(226眼)。年齡42~87歲, 平均年齡(65±6.18)歲。其中男104例(118眼), 女96例(108眼),術前的最好視力0.1, 最低視力光感-0.3。核硬度為Ⅱ~Ⅳ度。
1.2 方法 根據SRKⅡ公式, 計算手術中應植入人工晶體的屈光度的度數。術前進行血尿便檢查、心電圖、空腹血糖及眼科常規檢查, 術前3 d諾氟沙星滴眼液點眼,4次/d, 常規內眼準備。術前30 min散瞳至8 mm。
以穹窿部為基底做膜結瓣, 注意及時止血, 角鞏膜緣后2 mm處做長約5.5 mm直線切口, 鞏膜板層隧道式切開透明膜區, 穿刺進入前房, 板層進入透明角膜約2 mm, 注入粘彈劑。切口呈梯形, 外口小內口大。行環形式撕囊, 勿間斷,水分層及水分離應充分, 擴大內切口寬度, 將晶體核用碎核刀切成兩半, 并從囊袋中取出, 抽吸出殘留的皮質, 然后將黏彈劑再次注入。先將人工晶體植入囊袋內, 再次抽吸出黏彈劑, 觀察切口是否完全自閉, 依據切口自閉情況選擇是否進行縫合。在球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和地塞米松, 用無菌紗布進行包扎[1,2]。
1.3 觀察指標 手術后, 密切觀察患者的一切反應, 注意是否會出現并發癥。在手術1個月后, 對患者的視力進行隨訪。
患者視力≥1.0的有18眼, 所占百分比為8.0%;患者視力≥0.5的有156眼, 百分比為69.0%;≥0.1的患者有35眼,占15.5%;<0.1的有17眼, 占7.5%。與患者術前最好視力0.1相比, 明顯改善。發生并發癥9例(15眼), 發生率6.6%, 經積極有效的對癥處理后均緩解。見表1。

表1200 例(226眼)患者術后視力及并發癥結果[n(%)]
白內障的治療方法, 目前在臨床中利用手術進行摘除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3]。超聲乳化白內障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和小切口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是兩種常用的手段,療效基本相同, 兩者的區別在于超聲乳化白內障需要的設備價格不菲, 手術費用高, 不易被基層患者接受, 同時其對操作者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 增加基層醫院開展的難度。而小切口囊外摘除則價格低廉, 技術準入水平低, 適合在各級醫院開展。
本組病例中, 僅有7.5%的病例視力在術后1個月后仍在0.1以下, 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6%。該研究結果與石劍鋒[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其療效得到充分證明。為保證手術治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3.1 手術切口選取適當位置。在實施手術的時候, 所進行切口的位置不能太靠前面, 鞏膜隧道的位置也不能過短, 否則不容易保證前房合適的深度的;一旦位置發生靠后的情況,一定會給手術操作上帶來一定的操作難度, 在鞏膜瓣的厚度選擇上, 最好是以1/2鞏膜厚度最佳。倘若厚度太薄, 在實施中, 分離鞏膜隧道的時候就會相當的困難, 在手術后還會發生滲漏的現象, 倘若在厚度上太厚了, 也會出現問題, 如果稍微一用力, 就會不小心刺破眼球部分或者傷害睫狀體。
3.2 手術切口大小、切口位置和縫線與角膜散光方面之間的聯系。現在有很多臨床資料中顯示, 白內障摘除加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 手術中的切口和縫合的時候對眼睛的角膜屈光力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這將是造成術后患者出現角膜散光的一個主要因素。一般來說, 手術中的切口越大, 切口越接近眼睛的近視軸的地方, 越容易造成散光現象的出現。比如說, 在角膜的邊緣12 mm大切口時, 出現散光的情況是在鞏膜隧道式小切口處的2~4倍。切口越接近眼角膜部分, 出現手術性散光的情形就會很大, 此外在縫線的時候, 如果縫線的力度不均勻, 也會使得所產生的張力不均, 這些因素都會對角膜曲率產生一定的干擾。
3.3 小切口手術的關鍵是對于晶體核的水分離和圈出。在利用圈匙套核或切核時, 必須在前房和核與后囊之間利用粘彈劑充滿整個地方, 目的是為了對角膜內皮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 幫助形成器械進入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 圈核的時候,要多輕壓后唇, 盡量避免核與角膜內皮進行相互的觸碰, 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 利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在臨床中已經收到了很好的療效, 患者在手術后, 眼睛恢復效果明顯, 視力也在短期內就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并發癥少。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并不是很貴, 適合在一些比較不發達的醫院使用, 能夠有效地進行技術的推廣和實施, 是一項非常好的治療手段, 所以, 應該在基層醫院進行推廣, 可提高白內障的臨床治療效果。
[1]李愛琴, 許和. 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探討.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0):4731-4732.
[2]孫云玲, 李福芝. 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臨床報告. 臨床眼科雜志,2009,7(2):152-153.
[3]石劍鋒.聯合應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和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的臨床效果觀察.當代醫藥論叢,2014,12(9):289-2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066
2015-04-15]
514600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人民醫院五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