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敏等
摘要:紅艷1號李是從美國引進的種質材料中選出,樹勢健壯,樹冠半開張;果實心臟形,果個中大,果皮濃紅色,光滑有光澤,風味酸甜適口,香味濃郁,品質極上;早實豐產,適應性廣,抗病性強,是一個極優質的中早熟李子新品種。
關鍵詞:李子;紅艷1號;選育過程;主要性狀;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2.3文獻標識號:B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1-0119-03
李子(Prunus)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的重要果品之一,其營養豐富,且形、色、香、味俱佳,備受消費者青睞[1]。目前我國李生產存在品種老化、更新緩慢、果品產量低、質量差、缺乏市場競爭力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李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幾年,李果產業注重調整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名特新優品種,通過采用規范化、標準化栽培技術,生產優質高檔果品,提高市場競爭力[3]。為推進山東李產業的發展,根據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選育目標,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選育出早實豐產、著色艷麗、質優耐貯、栽培適應性強、抗旱耐瘠薄、綜合經濟性狀優良的中早熟李新品種——紅艷1號,于2012年7月通過國內同行專家鑒定。
1選育經過
紅艷1號是從美國引進的86份種質材料中選出。1992年4月引進,當年高接并繁育部分苗木,1993年在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苗圃建立種質資源比較評價試驗園,1994年見花,1995年結果,1996年確定為初選優系(編號92-01號),1997年在諸城、聊城、淄博、沂水等地建立區試園。通過多年的生物學性狀觀察和綜合經濟性狀評價,認為該品種早實豐產性強、著色艷麗、質優耐貯、栽培適應性強、綜合經濟性狀優良,于2012年組織了專家驗收并順利通過。
2植物學性狀
樹勢健壯,樹冠半開張,樹冠為多主枝開心形;主干灰白色;多年生枝棕褐色,一年生枝陽面棕黃色,陰面綠色,節間長2.31cm;葉片長卵圓形,葉尖急尖,葉基圓契,葉緣圓鈍,鋸齒小,葉片長9.43cm,寬4.33cm,色鮮綠;葉柄長1.58cm;花白色,冠較小。
3生物學性狀
3.1物候期
正常年份,在泰安3月中旬花芽膨大,3月底開始萌芽;4月2~5日為盛花期,花期持續2~3天;果實成熟期7月15日左右,果實生育期為100天左右,比黑琥珀(對照品種)李早熟5~7天,屬于中早熟李品種;落葉期在11月中旬。
3.5適應性與抗逆性
對土壤和氣候條件要求不嚴格,適應范圍廣,經在泰安、濰坊、聊城、淄博、臨沂等多個地市不同立地條件進行區試和引種栽培,定植成活率均達95%以上,生長結果正常,尤其是穩產性好,年年碩果累累。即使在丘陵薄地,也表現生長穩定,坐果率高,易豐產,果實著色好。對細菌性穿孔病、早期落葉病也有較強的抗性。
4栽培技術要點
4.1建園
每年10月前后和春季萌芽前都可栽植,以秋栽為好。栽植密度因地勢、土壤肥力、砧木種類等而異,株行距一般(1.5~2.5)m×(3~4)m,桃砧、肥地株行距可較大,李砧、瘠薄地則小。穴栽或溝栽均可,施入土雜肥和氮磷鉀復合肥,底土與表土混勻后回填定植,南北行向,栽后澆透水,下滲后樹穴覆土并覆膜。紅艷1號自花不實,栽植時需配置10%~20%的授粉品種,如大紅玫瑰、魁紅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
4.2整形修剪
樹形宜采用多主枝開心形,干高40~50cm,主枝4~5個,主枝角度45~50°,在主枝上直接著生大、中、小型結果枝組。幼樹期修剪除培養骨干枝需行短截外,其余枝條宜多輕剪長放,以緩和樹勢,促進多數短枝形成,早日結果,以夏剪為主;盛果期李樹重點是冬剪,分批回縮結果枝的基枝和結果枝組,做到去弱留強,去老留新,不斷更新復壯,維持一定的生長勢;衰老期樹應充分利用樹冠內膛長出的徒長枝,適當短截或拉枝,使形成結果枝,也可用以更新骨干枝。
4.3土肥水管理
基肥用長效全營養有機肥,也可施用果樹專用復合肥,9~10月份施入。每666.7m2施肥量為幼樹施腐熟雞糞1000kg或廄肥3000kg,成齡大樹施腐熟雞糞2500~3000kg或廄肥5000~6000kg。追肥在開花前、果實迅速膨大期和采收前進行,萌芽前追速效氮肥為主,果實膨大期追施氮磷鉀肥,后期施磷鉀肥。李樹根系淺,除結合施用基肥進行土壤深翻外,生長期中應經常中耕松土,保持樹盤土壤疏松、濕潤。在開花前、果實膨大期、采收后和土壤封凍前進行灌水。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
4.4疏花疏果,控制產量
疏花結合花前復剪進行,主要是疏除過密、過弱枝。疏果在生理落果結束后進行,一般長果枝留3個果,中果枝留2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
4.5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李紅點病、李小食心蟲、李實蜂和桃紅頸天牛等。具體防治措施為:冬季徹底清園,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越冬病源、蟲源;發芽前噴3~5°Be石硫合劑;初花期噴50%甲胺磷1000倍液;謝花后噴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幼果期噴殺蟲劑2.5%敵殺死3000~5000倍液及10%百菌清乳劑,此后視蟲情噴殺蟲劑;果實膨大期噴殺蟲劑和廣譜性殺菌劑;從6月上旬開始到采收交替噴500倍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等殺菌劑2~3次。
4.6采收
李充分成熟后容易軟化,不耐貯運。紅艷1號李作為鮮食用品種宜在半軟熟期采收,且全樹果實成熟不一致,應分批采收。
參考文獻:
[1]
王金政,薛曉敏,鄒顯昌,等.美國李新品種生物學特性觀察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08,4:47-49.
[2]張靜茹,陸致成,鞏文紅,等.我國李生產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河北果樹,2003,2:1-2.
[3]陸致成,張靜茹,王偉東,等.我國李和杏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果樹,2003,2:44-46.endprint
摘要:紅艷1號李是從美國引進的種質材料中選出,樹勢健壯,樹冠半開張;果實心臟形,果個中大,果皮濃紅色,光滑有光澤,風味酸甜適口,香味濃郁,品質極上;早實豐產,適應性廣,抗病性強,是一個極優質的中早熟李子新品種。
關鍵詞:李子;紅艷1號;選育過程;主要性狀;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2.3文獻標識號:B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1-0119-03
李子(Prunus)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的重要果品之一,其營養豐富,且形、色、香、味俱佳,備受消費者青睞[1]。目前我國李生產存在品種老化、更新緩慢、果品產量低、質量差、缺乏市場競爭力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李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幾年,李果產業注重調整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名特新優品種,通過采用規范化、標準化栽培技術,生產優質高檔果品,提高市場競爭力[3]。為推進山東李產業的發展,根據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選育目標,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選育出早實豐產、著色艷麗、質優耐貯、栽培適應性強、抗旱耐瘠薄、綜合經濟性狀優良的中早熟李新品種——紅艷1號,于2012年7月通過國內同行專家鑒定。
1選育經過
紅艷1號是從美國引進的86份種質材料中選出。1992年4月引進,當年高接并繁育部分苗木,1993年在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苗圃建立種質資源比較評價試驗園,1994年見花,1995年結果,1996年確定為初選優系(編號92-01號),1997年在諸城、聊城、淄博、沂水等地建立區試園。通過多年的生物學性狀觀察和綜合經濟性狀評價,認為該品種早實豐產性強、著色艷麗、質優耐貯、栽培適應性強、綜合經濟性狀優良,于2012年組織了專家驗收并順利通過。
2植物學性狀
樹勢健壯,樹冠半開張,樹冠為多主枝開心形;主干灰白色;多年生枝棕褐色,一年生枝陽面棕黃色,陰面綠色,節間長2.31cm;葉片長卵圓形,葉尖急尖,葉基圓契,葉緣圓鈍,鋸齒小,葉片長9.43cm,寬4.33cm,色鮮綠;葉柄長1.58cm;花白色,冠較小。
3生物學性狀
3.1物候期
正常年份,在泰安3月中旬花芽膨大,3月底開始萌芽;4月2~5日為盛花期,花期持續2~3天;果實成熟期7月15日左右,果實生育期為100天左右,比黑琥珀(對照品種)李早熟5~7天,屬于中早熟李品種;落葉期在11月中旬。
3.5適應性與抗逆性
對土壤和氣候條件要求不嚴格,適應范圍廣,經在泰安、濰坊、聊城、淄博、臨沂等多個地市不同立地條件進行區試和引種栽培,定植成活率均達95%以上,生長結果正常,尤其是穩產性好,年年碩果累累。即使在丘陵薄地,也表現生長穩定,坐果率高,易豐產,果實著色好。對細菌性穿孔病、早期落葉病也有較強的抗性。
4栽培技術要點
4.1建園
每年10月前后和春季萌芽前都可栽植,以秋栽為好。栽植密度因地勢、土壤肥力、砧木種類等而異,株行距一般(1.5~2.5)m×(3~4)m,桃砧、肥地株行距可較大,李砧、瘠薄地則小。穴栽或溝栽均可,施入土雜肥和氮磷鉀復合肥,底土與表土混勻后回填定植,南北行向,栽后澆透水,下滲后樹穴覆土并覆膜。紅艷1號自花不實,栽植時需配置10%~20%的授粉品種,如大紅玫瑰、魁紅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
4.2整形修剪
樹形宜采用多主枝開心形,干高40~50cm,主枝4~5個,主枝角度45~50°,在主枝上直接著生大、中、小型結果枝組。幼樹期修剪除培養骨干枝需行短截外,其余枝條宜多輕剪長放,以緩和樹勢,促進多數短枝形成,早日結果,以夏剪為主;盛果期李樹重點是冬剪,分批回縮結果枝的基枝和結果枝組,做到去弱留強,去老留新,不斷更新復壯,維持一定的生長勢;衰老期樹應充分利用樹冠內膛長出的徒長枝,適當短截或拉枝,使形成結果枝,也可用以更新骨干枝。
4.3土肥水管理
基肥用長效全營養有機肥,也可施用果樹專用復合肥,9~10月份施入。每666.7m2施肥量為幼樹施腐熟雞糞1000kg或廄肥3000kg,成齡大樹施腐熟雞糞2500~3000kg或廄肥5000~6000kg。追肥在開花前、果實迅速膨大期和采收前進行,萌芽前追速效氮肥為主,果實膨大期追施氮磷鉀肥,后期施磷鉀肥。李樹根系淺,除結合施用基肥進行土壤深翻外,生長期中應經常中耕松土,保持樹盤土壤疏松、濕潤。在開花前、果實膨大期、采收后和土壤封凍前進行灌水。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
4.4疏花疏果,控制產量
疏花結合花前復剪進行,主要是疏除過密、過弱枝。疏果在生理落果結束后進行,一般長果枝留3個果,中果枝留2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
4.5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李紅點病、李小食心蟲、李實蜂和桃紅頸天牛等。具體防治措施為:冬季徹底清園,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越冬病源、蟲源;發芽前噴3~5°Be石硫合劑;初花期噴50%甲胺磷1000倍液;謝花后噴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幼果期噴殺蟲劑2.5%敵殺死3000~5000倍液及10%百菌清乳劑,此后視蟲情噴殺蟲劑;果實膨大期噴殺蟲劑和廣譜性殺菌劑;從6月上旬開始到采收交替噴500倍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等殺菌劑2~3次。
4.6采收
李充分成熟后容易軟化,不耐貯運。紅艷1號李作為鮮食用品種宜在半軟熟期采收,且全樹果實成熟不一致,應分批采收。
參考文獻:
[1]
王金政,薛曉敏,鄒顯昌,等.美國李新品種生物學特性觀察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08,4:47-49.
[2]張靜茹,陸致成,鞏文紅,等.我國李生產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河北果樹,2003,2:1-2.
[3]陸致成,張靜茹,王偉東,等.我國李和杏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果樹,2003,2:44-46.endprint
摘要:紅艷1號李是從美國引進的種質材料中選出,樹勢健壯,樹冠半開張;果實心臟形,果個中大,果皮濃紅色,光滑有光澤,風味酸甜適口,香味濃郁,品質極上;早實豐產,適應性廣,抗病性強,是一個極優質的中早熟李子新品種。
關鍵詞:李子;紅艷1號;選育過程;主要性狀;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2.3文獻標識號:B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1-0119-03
李子(Prunus)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的重要果品之一,其營養豐富,且形、色、香、味俱佳,備受消費者青睞[1]。目前我國李生產存在品種老化、更新緩慢、果品產量低、質量差、缺乏市場競爭力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李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幾年,李果產業注重調整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名特新優品種,通過采用規范化、標準化栽培技術,生產優質高檔果品,提高市場競爭力[3]。為推進山東李產業的發展,根據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選育目標,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選育出早實豐產、著色艷麗、質優耐貯、栽培適應性強、抗旱耐瘠薄、綜合經濟性狀優良的中早熟李新品種——紅艷1號,于2012年7月通過國內同行專家鑒定。
1選育經過
紅艷1號是從美國引進的86份種質材料中選出。1992年4月引進,當年高接并繁育部分苗木,1993年在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苗圃建立種質資源比較評價試驗園,1994年見花,1995年結果,1996年確定為初選優系(編號92-01號),1997年在諸城、聊城、淄博、沂水等地建立區試園。通過多年的生物學性狀觀察和綜合經濟性狀評價,認為該品種早實豐產性強、著色艷麗、質優耐貯、栽培適應性強、綜合經濟性狀優良,于2012年組織了專家驗收并順利通過。
2植物學性狀
樹勢健壯,樹冠半開張,樹冠為多主枝開心形;主干灰白色;多年生枝棕褐色,一年生枝陽面棕黃色,陰面綠色,節間長2.31cm;葉片長卵圓形,葉尖急尖,葉基圓契,葉緣圓鈍,鋸齒小,葉片長9.43cm,寬4.33cm,色鮮綠;葉柄長1.58cm;花白色,冠較小。
3生物學性狀
3.1物候期
正常年份,在泰安3月中旬花芽膨大,3月底開始萌芽;4月2~5日為盛花期,花期持續2~3天;果實成熟期7月15日左右,果實生育期為100天左右,比黑琥珀(對照品種)李早熟5~7天,屬于中早熟李品種;落葉期在11月中旬。
3.5適應性與抗逆性
對土壤和氣候條件要求不嚴格,適應范圍廣,經在泰安、濰坊、聊城、淄博、臨沂等多個地市不同立地條件進行區試和引種栽培,定植成活率均達95%以上,生長結果正常,尤其是穩產性好,年年碩果累累。即使在丘陵薄地,也表現生長穩定,坐果率高,易豐產,果實著色好。對細菌性穿孔病、早期落葉病也有較強的抗性。
4栽培技術要點
4.1建園
每年10月前后和春季萌芽前都可栽植,以秋栽為好。栽植密度因地勢、土壤肥力、砧木種類等而異,株行距一般(1.5~2.5)m×(3~4)m,桃砧、肥地株行距可較大,李砧、瘠薄地則小。穴栽或溝栽均可,施入土雜肥和氮磷鉀復合肥,底土與表土混勻后回填定植,南北行向,栽后澆透水,下滲后樹穴覆土并覆膜。紅艷1號自花不實,栽植時需配置10%~20%的授粉品種,如大紅玫瑰、魁紅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
4.2整形修剪
樹形宜采用多主枝開心形,干高40~50cm,主枝4~5個,主枝角度45~50°,在主枝上直接著生大、中、小型結果枝組。幼樹期修剪除培養骨干枝需行短截外,其余枝條宜多輕剪長放,以緩和樹勢,促進多數短枝形成,早日結果,以夏剪為主;盛果期李樹重點是冬剪,分批回縮結果枝的基枝和結果枝組,做到去弱留強,去老留新,不斷更新復壯,維持一定的生長勢;衰老期樹應充分利用樹冠內膛長出的徒長枝,適當短截或拉枝,使形成結果枝,也可用以更新骨干枝。
4.3土肥水管理
基肥用長效全營養有機肥,也可施用果樹專用復合肥,9~10月份施入。每666.7m2施肥量為幼樹施腐熟雞糞1000kg或廄肥3000kg,成齡大樹施腐熟雞糞2500~3000kg或廄肥5000~6000kg。追肥在開花前、果實迅速膨大期和采收前進行,萌芽前追速效氮肥為主,果實膨大期追施氮磷鉀肥,后期施磷鉀肥。李樹根系淺,除結合施用基肥進行土壤深翻外,生長期中應經常中耕松土,保持樹盤土壤疏松、濕潤。在開花前、果實膨大期、采收后和土壤封凍前進行灌水。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
4.4疏花疏果,控制產量
疏花結合花前復剪進行,主要是疏除過密、過弱枝。疏果在生理落果結束后進行,一般長果枝留3個果,中果枝留2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
4.5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李紅點病、李小食心蟲、李實蜂和桃紅頸天牛等。具體防治措施為:冬季徹底清園,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越冬病源、蟲源;發芽前噴3~5°Be石硫合劑;初花期噴50%甲胺磷1000倍液;謝花后噴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幼果期噴殺蟲劑2.5%敵殺死3000~5000倍液及10%百菌清乳劑,此后視蟲情噴殺蟲劑;果實膨大期噴殺蟲劑和廣譜性殺菌劑;從6月上旬開始到采收交替噴500倍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等殺菌劑2~3次。
4.6采收
李充分成熟后容易軟化,不耐貯運。紅艷1號李作為鮮食用品種宜在半軟熟期采收,且全樹果實成熟不一致,應分批采收。
參考文獻:
[1]
王金政,薛曉敏,鄒顯昌,等.美國李新品種生物學特性觀察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08,4:47-49.
[2]張靜茹,陸致成,鞏文紅,等.我國李生產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河北果樹,2003,2:1-2.
[3]陸致成,張靜茹,王偉東,等.我國李和杏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果樹,2003,2:44-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