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光祖
摘要: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是銀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銀行競爭力的關鍵內容。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消弱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本文指出了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幾點解決策略,以期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 財務管理 策略
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內容非常廣泛,但歸納起來主要包括財務預算、經營業務核算、成本分析、經營業績評價等內容,具體來說,其管理對象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經營損益管理等內容。財務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其水平直接反映出商業銀行經營的水平和成果,其重要性也關系到商業銀行在日益激勵的市場競爭中能否取得主動地位。
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架構體系導致財務管理效率不高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受我國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組織構架類似于行政區設,通常是在省市縣根據行政區域分級下設,由于其支持農村、城鎮經濟發展的社會責任因素,商業銀行需要經營網點覆蓋全國范圍,造成下屬分支機構數量龐大的現實。同時,這種總行、省一級分行,以及地州市二級分行、縣支行這種層層設立的形式,必然導致財務核算單位的層層設置,從而在客觀上造成了一種分散的財務管理體制,使得一個法人核算主體內部卻擁有上下層級不同層面的多個財務主體,這樣就難以實現實施統一的財務管理目標,造成財務管理的效率低下,甚至會出現分支機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總行背道而馳的現象。
(二)信貸資產的風險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風險管理主要體現在風險暴露后的重組、清收等資產處置方面。往往是信貸資產出現風險后,亡羊補牢,采取資產保全、訴訟等措施進行風險化解,而此時由于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已經惡化,甚至資金鏈斷裂,抵押物變現困難等原因,極易造成信貸資產的損失。同時,在信貸資產風險未暴露前,商業銀行根據借款對象的信息進行資產風險分類,主要是信貸資產的五級分類數據就不準確,導致撥備未能提足,利潤虛增,經營狀況雖然賬面良好,實際情況是一旦貸款風險暴露,特別是系統性、行業性的風險,如近年來的鋼貿、光伏行業危機,就使得商業銀行措手不及。由于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信貸資產管理,而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落后,導致了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信息失真,財務狀況的隱性風險加大。
(三)現代成本管理觀念的缺失
商業銀行目前在成本管理上仍然采取粗放式管理,并沒有強調精細化會計理念,成本核算方法較為簡單,缺乏對產品成本、客戶成本等的全成本管理理念。具體在費用指標的制定中,總行往往會依據前期數據,而不是根據實際業務需求測算分攤成本,導致以前部分并不合理的開支繼續沿襲下去,同時分支機構也出于各種目的最大可能的完成費用指標,從而導致成本費用的增加,成本管理的職能未能有效發揮。
(四)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財務人員一般多停留在日常性工作上,有的財務人員只要求自己“賬平表對”,缺乏管理能力、創新意識,不能從財務管理中反饋出本行存在的問題或者提出需要改進的建議。還有一些財務管理人員只是發揮會計核算的職能,在管理上普遍具有重視核算、財務處理、事后分析,而輕視事前、事中監督、成本控制的問題。因此,大大限制了財務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1.目前商業銀行組織架構的現狀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市場環境。由于地方政府對地方經濟具有控制和審批權,造成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被分割,因此形成了商業銀行類似于行政區設的格局。二是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組織架構的基礎是管理水平。我國商業銀行在比較市場化的環境下競爭的時間畢竟只有二十幾年,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管理水平、經驗的差距是很大的。因此,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普遍習慣了目前的組織管理架構模式。
2.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未能嚴格做到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貸前調查流于形式,貸款對象由于包括各行各業,客戶經理缺乏對相關行業的背景知識的了解,對客戶提交的申請資料的審查只是形式上的,特別是貸款行業的景氣度、毛利率等等內容,對貸款資金需求量測算、企業報表資料的真實性分析等內容的調查分析不準確,貸款的發放金額極易大于貸款資金的需求量,貸款的期限超過企業客戶的經營周期,出現貸款資金用途被改變、貸款期限延長等等風險。二是貸時審查往往是根據前期調查報告的基礎上做出的投放決策,如果前期的調查信息不實、數據測算不準,那么貸時審查也將難以進行風險把控。三是貸后檢查往往變成了財務報表分析,客戶經理往往未能認真檢查信貸資金的使用情況,對企業進行運營、財務還款來源等進行跟蹤分析。
3.現代成本管理觀念的缺失主要是商業銀行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緩慢,大多數銀行的管理信息系統僅僅包括核心業務系統,身份證查詢等主要功能滿足的基礎系統,而缺少財務核算、成本管理、資產管理等系統。造成了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僅僅是停留在賬務處理、編制會計報表的階段,而未能對實際運行中的數據,進行再次加工、分析,對數據的深度挖掘不夠,因此就造成財務管理是事后記賬,事后分析。
4.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的原因有,一是從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過程來看,入行員工的學歷是逐步提升的,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成立時間比較早的銀行,員工入行時學歷普遍為中專或大專,直到近十年左右,商業銀行新招聘員工才逐漸要求本科學歷。相對而言,二十世紀90年代后期成立的股份制銀行,員工的學歷層次起點要稍高。二是專業素質培訓不夠,對于現代管理方法,更多的要求是掌握一定的計算機、財務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如掌握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軟件等,而商業銀行一般培訓就業務操作方面,而缺少對于財務專業知識的培訓,現階段商業銀行大多沒有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尤其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培訓。
三、應對策略
(一)積極實施事業部制
近年來,歐美地區的大型商業銀行開始從傳統的以地區為中心,以分行為主導的模式中解脫出來,由科層制模式日益向業務為主線轉變,實現了業務部門系統管理的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商業銀行為了更好的應對這種組織結構,也開始積極應用矩陣式財務管理機制,開始實施“垂直管理”模式,也就是說將業務單元作為利潤的核心,借助管理會計方法完成對于各個業務單元或者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我國商業銀行在管理中,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即實施以戰略業務單元為主要形式的事業部制,按照客戶或產品進行部門劃分,保持人員、考核核算獨立,將有效的提高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水平。
(二)強化風險量化管理考核
一是風險管理關口前移。目前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信貸資產狀況對貸款投向的行業、區域、具體對象等進行行業風險、區域風險、信用風險等風險分析,據以測算出存量貸款的風險損失比例,據此嚴格限制新增貸款的投放。二是強化風險量化管理考核,即由考核傳統指標ROE(股權收益率)和ROA(資產回報率),轉變為考核風險調整資產收益(RAROC)指標,商業銀行可以將未來可預計的風險損失量化為當期成本,對當期收益進行調整,計算經過風險調整后的收益大小,并考慮為非預期損失做出資本儲備,進而衡量資本的使用效率,使銀行的收益與所承擔的風險掛鉤。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借助RAROC風險管理技術,商業銀行可以為單筆業務分配資金,并同時可以將資本結構最優化。這一過程估計了每一筆業務的風險對銀行總體風險的影響,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歷史模擬法或蒙特卡羅法對其損失的分布曲線進行模擬,對復雜的資產組合而言,模擬法更有優勢。商業銀行運用RAROC風險管理技術,對各級分支機構、各項業務、產品,甚至每位員工的RAROC進行比較,激勵他們自覺追求風險可接受情況下的盈利最大化的目標,追求長期穩定的收益,而不是短期的高收益。
(三)樹立新型成本管理觀念
國外銀行將風險管理為核心內容的穩健經營方式貫徹落實到每一項業務經營和管理中,除了堅持對所有的產品和業務進行風險核算、成本和收益核算外,在本行內部,提供或者接受服務的人員也應當實施成本核算,從而能夠為成本核算觀念始終落實到業務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在管理時可以借鑒這一方法,改變成本管理只是財務部門負責的落后觀念,切實讓每個員工都認識到這也是自己的責任,從而可以集合眾人的力量將成本控制落實到全行經營管理活動中去。同時還可以引入管理會計中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通過對于產品成本以及部門管理成本、客戶成本等內容均應實施全面且細致的核算,確保達到對于每一項產品、一項業務、一個部門(分支機構)的成本核算,達到全面成本管理的目標。然后再借助管理會計中的本量利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對于各項金融產品的貢獻度、規模、盈利水平進行分析,合理確定該項業務開展的規模以及成本控制。
(四)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培養
高素質的人員隊伍是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保證,隨著財務管理工作需求的提高和科學技術手段的進步,銀行領域需要借助更多的信息技術以及科技手段進行統計、分析,因而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更為全面。除了需要掌握銀行、保險、證券等知識外,還需要了解外匯、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計算機技術等,因而需要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為達到這一目的,銀行需要從上述這幾方面能力著手,加大員工培訓力度,可以開展財務管理知識講座,聘請專家授課,也可以組織員工到其他銀行學習,也可以采取相應的激勵手段提高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幫助財務管理人員盡快實現從傳統財務操作性轉化成管理精英型,培育出具有財務規劃、分析、預測以及監督能力的新型現代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人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現階段仍然在組織機構、信貸資產風險管理、現代成本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時,應立足與我國商業銀行自身具有的財務管理特征,結合問題實際進行解決,最終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英艷.我國商業銀行理財中的會計的完善[J].時代金融,2011(9).
[2]郭賽君.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策略探討[J].海南金融,2011(4).
[3]許可.論商業銀行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風險——以“最終用戶”為中心[J].時代金融,2011(3).
[4]李朝輝.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商業,2011(9).
[5]王方宏.信息時代的銀行組織架構調整[J].國際金融,2013(9).
(作者單位:江蘇鎮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