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搶紅包”成了馬年春節社交的重頭戲。“一個微信紅包就超過支付寶8年干的事。”微信紅包推出數日后,有人便如此評價騰訊此舉所取得的巨大成績,而馬云也將此形容為如同“珍珠港偷襲”。
“二馬斗”開出絢麗之花
僅僅借助一個春節,微信紅包一夜躥紅,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很多人所知不多。其實,微信紅包在2013年春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內部流行。當時的發送界面,和現在的紅包系統一模一樣,主要用于騰訊給員工發新年紅包。
今年,騰訊把紅包推向公眾平臺,并借助微信社交圈的強大攻勢迅速推廣,這與阿里公司的強大競爭效應不無關系。為了多搶一塊互聯網金融的誘人蛋糕,春節前,騰訊和阿里就各自砸出數以億計的巨額資金玩打車軟件。但無論如何,這是要真金白銀砸下去搶客戶的。
馬年春節前夕,一場依托節日的戰爭悄然打響。
1月23日,支付寶錢包率先添加了“新年討喜”的功能,用戶可通過點擊“發紅包”和“討彩頭”兩個按鈕,與通訊錄中的親朋好友互動。
騰訊財付通團隊使出奇招應戰,短短十天內,把公司內部紅包系統開發出公眾模式,以一個微信公號的形式,迅速火爆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一鳴驚人,一搶歡騰,支付寶受歡迎程度不溫不火,微信紅包就這樣成為馬年春節當仁不讓的“當紅炸子雞”。
騰訊此次推出的微信紅包,有相應的數額限制,群紅包每次限額不超過2000元,定向紅包限額200元。不大的數額,還能玩得那么歡暢,對于投融資圈的大佬們來說,玩的是社交,享受的是過程。根據騰訊官方數據,除夕到大年初一16時,參與搶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
盡管紅包的總體交易金額騰訊方面沒有披露,但對于微信紅包意外大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坐不住了。1月31日,馬云在社交應用“來往”上表示,騰訊的“微信紅包”如同“珍珠港偷襲”,雖然在短期獲得了一定效果,但春節很快就會過去,讓市場長期健康受益才最為重要。
但業內分析,紅包發放金額多寡對于微信的實際意義不大。后者通過這一“應景的小應用”捆綁了大量銀行卡、積累到了微信支付用戶才是真正意圖。
攻守移動支付求碩果
馬年春節已經漸行漸遠,那么,微信紅包今年就此打住了嗎?
至于以后的日常機制,盡管有一些謹慎人群,已在節后提現后解除了微信支付功能,但伴隨著小額理財的需要,微信紅包依然會在不同時間節點,發揮其特點與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伴隨這一應用的躥紅,騰訊確確實實黏著到了更多“優質客戶”。
有人預測,元宵與情人雙節,將是2014年春節紅包的最后一個高潮。2月14日,支付寶醞釀數月的“余額寶二代”正式出爐。這款號稱“預期年化收益率7%”的理財產品,繼余額寶后再次賺足眼球。與阿里發力保險領域不同,騰訊則將理財產品切入A股市場。就在同一天,騰訊與銀河基金合作的“定投寶”正式發行。
馬云在給阿里員工的年終總結中強調,“支付寶錢包需要做的事情是盡快鋪開規模,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介入更多線下商家,匹配更多使用場景。”顯然,這也正是騰訊正在做的事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發布的一份《中國網絡支付安全白皮書》預計,3至5年內,網絡支付交易規模至少還將有6倍增長,總量將超過20萬億元,其中移動支付將呈爆發式增長,互聯網巨頭全力殺向移動端已成為不可逆轉之勢。
鮮有在公開場合“認輸”的馬云1月29日在其個人“來往”賬戶上稱,“幾乎一夜之間,各界都認為支付寶體系會被微信紅包全面超越。體驗和產品是如何如何地好。盡情地激發著各種未來的暢想以及阿里如何地擔心睡不著覺。”
目前,阿里跟騰訊都擁有社交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電商,阿里和騰訊都希望未來打造一個依靠自有支付體系、線下線上一體的生態圈,如果2013年是移動支付元年,那么,2014年的競爭將會愈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