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喜琴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政府的重要組成機構,責任重大。行政事業單位要健康、有序運行,對單位成本管理尤為重要。然而,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嚴重阻礙其順利運行。本文全面分析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并系統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以期具備參考價值。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管理;問題;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有兩個含義:一、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統稱。二、具備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1]。因而,行政事業單位既擔負著行政管理、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等行政責任,又起著提供各種社會服務,滿足社會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需求的作用,可謂責任重大。一直以來,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都靠國家財政生存,因而,成本管理方面一向比較落后。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這樣的成本管理模式更呈現出諸多弊端,這不僅進一步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還嚴重阻礙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有序運行。面對目前經濟形勢的需要,行政事業單位要合理改革成本管理模式,對單位財務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和利用,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有序運行,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嚴格。目前,我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都沒有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對于單位財務成本的管理和利用,只單純地向國家財政部門申請資金完成規定的項目,由于單位本身缺乏嚴格、標準的成本管理制度,致使申請的資金出現濫用、浪費現象[2]。此外,即使有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有相關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單位領導、員工并不重視,致使成本管理制度不嚴格,行政事業單位從國家行政部門申請下來的項目資金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久而久之出現成本管理松散,資金濫用,浪費國家資源等現象。隨著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大力改革,這樣缺乏制度的成本管理模式嚴重阻礙單位改進和有效運行。
(二)成本管理觀念不強,員工參與率低。控制成本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成本管理的關鍵,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管理依舊采用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控制也主要從行政人員自身開銷上出發,并沒有從行政對象的需求上去考慮,這將對行政關系的長期發展有嚴重的逆向作用。由于單位領導、員工成本管理觀念不強,對有效降低成本管理方案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致使成本管理力度不夠,成本管理環節相當薄弱。此外,大多數員工認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管理是財政部門的事,與己無關,因而參與成本管理的幾率相當低,致使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管理普遍出現“少部分人在管,大部分人不理”的現象。
(三)成本管理方法落后,缺乏新意。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多種,如標桿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等,這些方法需要合理利用,才能達到有效控制和管理財務成本的目的。然而,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管理方法多都采取以前的管理方案,墨守成規,致使成本管理的高效性大打折扣。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管理缺乏創新意識,許多新科技、新技術、新方法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致使成本管理不全面,缺乏新意。由于成本管理方法因循守舊,在成本核算方面出現單一、誤差較大現象,這與現今高速發展的經濟環境要求不相符,嚴重阻礙行政事業單位有序、健康發展。
(四)成本管理沒有與員工的績效考核掛鉤。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員工考核主要包括德(思想素質、個人品德、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德)、能(履行職責的能力)、勤(工作態度、責任心)、績(工作的數量、質量及產生的效益)和廉(廉潔自律)等五個方面,而重點考核“績”,即員工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了多少工作量,這些工作給單位帶來了多大的效益,以此來評定員工工作能力的高低。對于員工取得的成就所花費多少成本并不重視,考核時也不將其作為一個參考項目,這就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無法意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實際的工作中打著“工作需要”的旗幟隨意浪費國家資本,導致國家財政部門下撥的資金被濫用,沒有實現最大價值。
二、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管理的對策探討
(一)創建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和制度。成本管理不僅僅指行政事業單位資金收支問題,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遵循持久管理、算而有用的原則。行政事業單位應創建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將核算方法與單位的實際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精確總結核算方法及資料,然后對單位成本的對象、歸集、分配等進行統一管理,從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其中“九宮格”是一種理想的成本管理模式,它能明確地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成本進行合理分配和管理,使審計人員的責任更明確,操作更準確。此外,應建立“九九分”的成本管理制度,加強對成本管理的約束,從而達到減少成本管理問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實施成本管理的目的。
(二)加強對單位“三公經費”的管理。 “三公經費”是指國家政府部門人員公務招待產生的消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因公出國(境)經費。“三公經費”本來是國家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正常開支,但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卻出現諸多問題。例如部分行政人員打著“工作需要”的幌子以權謀私,隨意挪用國家經費等,從而大大增加了我國不必要的行政費用開支。針對這樣的現象,行政事業單位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對“三公經費”進行嚴格管理:一、公開“三公經費”的開支。二、建立完善的法律監督制度。三、加強公眾監督。四、將控制“三公經費”的主體落實到黨政領導干部,嚴厲打擊浪費、以公謀私現象。
(三)創新成本管理方法,提高工作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行政事業單位應大膽改進成本管理方法,對傳統的管理方法進行全面分析,提取精華,去其糟粕,巧妙融合標桿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等,全面、精確策劃單位資金收入與支出,對之進行合理分配與管理,讓每一份資金都發揮其最大作用。應多采用新技術、新科技、新方法,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注入大量新鮮元素,成本核算力求多樣化、精確化,從而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此外,要著力加強行政人員的競爭、效益、效率觀念,提高其成本管理意識,讓單位所有員工都自覺、主動參與到成本管理中來,增強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管理主體隊伍。
(四)將成本管理融入到單位員工的績效考核中。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管理也只有與行政工作人員的績效掛鉤,使之關系到員工的切身才能真正引起員工的重視,達到全民重視、高效管理的目的。行政事業單位相關工作人員應制定相應的措施,讓員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時注意對行政成本的控制,以避免出現濫用經費,以權謀私、拿錢不辦事等現象。單位應對具體的項目事先要做好合理預算,通過定額標準來控制成本,切記出現糊涂賬。若單位短期內財政波動較大,一定要對之進行合理核查,對于經費嚴重超支的項目和人員,給予批評警告,或將其記入行政工作人員到年終考評中,給予相應的懲罰。
結語:行政事業單位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作用,而行政事業單位要順利運行,財務成本必不可少。要使行政事業單位成本得到有效利用,使國家行政部門下撥的每一分資金都能發揮最大價值,加強成本管理勢在必行。行政事業單位應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管理單位財務成本,構建健康、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統,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同時促進其健康有序運行,發揮本身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鮑麗新.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成本管理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4(25):150-151.
[2] 欒艷東.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決策與信息.2013(0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