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中小企業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融資租賃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渠道,相比于傳統的融資渠道,具有很大優勢,可以很好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及相關難點,將融資租賃與傳統融資渠道相比較,體現出融資租賃的優勢,然后提出了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目前亟待解決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融資租賃 ?中小企業 ?傳統融資渠道
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強大作用的組成部分。中小企業靈活的管理和運營方式、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和豐富的創新能力為整個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在我國,全國工商登記企業中,按現行中小企業的標準劃分,有超過99%的企業都屬于中小企業。這些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為我國貢獻了超過六成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五成以上的稅收。并且,80%以上的城鎮就業和新產品開發,也是由這些中小企業完成的。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對我國經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卻一直存在,并且困擾著企業主、政府和整個社會。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極大地影響了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有數據顯示,99%的中小企業僅能獲得大約40%左右的貸款授信。許多企業不得不被迫轉而求助民間資本。但民間借貸高額的利率又讓許多中小企業經營成本大幅增加,無力承擔。
中小企業傳統的融資渠道一般有兩種: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外源融資又包括外源直接融資、外源間接融資等渠道。一般在出現資金需求時,企業往往最先選擇的是利用自有資金,即內源融資,然后再考慮外源融資的方式。外源融資中,間接融資是較多采用的方式,利用銀行貸款融資占比超過70%。
二、融資租賃與傳統融資方式的比較
傳統融資方式雖仍然較多為中小企業采用,但是在中小企業利用其融資時存在許多問題:
第一,直接融資是直接向相關資金富裕者提出融資需求,不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但是,中小企業的財務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也不充足。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得許多投資者對中小企業信任度較低,不愿進行融資。
第二,間接融資是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進行融資。此類金融機構憑借其專業性可以對中小企業進行更詳盡的信用和資產調查,但是往往有較高的交易成本。同時,銀行貸款需要中小企業進行抵押或者質押,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
融資租賃是新型的融資方式,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首先出現。融資租賃有著手續簡便、租約靈活的特點,適應現代經濟方式,而后迅速在全球范圍發展起來。相比于傳統的融資方式,融資租賃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有以下幾點優勢:
第一,從融資租賃企業的角度來看,在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資時,投資方較為擔心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對于融資租賃企業來說,融資租賃是一種靈活、有效地營銷方式。相比于直接借款,融資租賃企業承擔的風險要小得多。因為租賃物品“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特征,出租人毋庸擔心設備無法收回導致損失。出租人更加關注的是承租人能否按時支付租金,一旦租金出現問題,也可以隨時收回設備,不用負擔較大的風險。
第二,從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主要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是比普通貸款更容易獲得,二是企業融資的成本也更低。首先,融資租賃手續簡便,租期靈活,對于中小企業這樣規模較小、容易被銀行貸款忽視的企業來說,獲得該方式的融資是較為方便的;其次“融資”和“融物”相分離,承租人為取得租賃物品的使用權負擔相應的租金,但并不獲得該設備的所有權。因此出租人無需像銀行貸款一樣,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及擔保物做詳盡的調查,只需對承租企業的資金流動性給予適當的關注。因此企業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融資,雖然租金率比銀行貸款利率略高,但是如果考慮到節省下來的相關調查和交易成本,總體來說,是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三、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的主要問題
融資租賃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產生之后,憑借先進的思想和靈活的方式在全球范圍發展起來。我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融資租賃行業的。從最初成立的僅兩家國有融資租賃公司,到如今整個行業都呈現出龐大的企業數量和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根據《World leasing Report 2013》的統計,我國2012年融資租賃業年產值達到886.6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位于世界第二位,且2012年產值比2011年增長約41.67%。截至2013年底,我國共有融資租賃企業1026家,2013年實現業務總量約2.1萬億元。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起步較晚,進入新世紀后融資租賃業才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比如:
第一,我國有關融資租賃的相關法律不健全。西方一些融資租賃業起步較早、發展得較為成熟的國家都有融資租賃相關的專門法律。我國迄今為止,沒有一部有關融資租賃的正式法律出臺。但是目前,我國《合同法》中已經有關于融資租賃的相關章節,《中華人民共和國融資租賃法(草案)》第三次征求意見稿已于2006年推出,并逐漸成熟。我國融資租賃相關專門法律的出臺指日可待。
第二,融資租賃業監管混亂。目前我國融資租賃業是多頭管理,根據融資租賃企業類型的不同,由不同機構實施監管。例如金融類的融資租賃企業由銀監會進行監管,而非金融類融資租賃企業由商務部實施監管。這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和相關行業條例、準則、監管標準等的統一。
第三,雖然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迅速,規模也相當可觀,但是我國融資租賃的市場滲透率相比較其他國家仍然偏低,在排名前20的國家里,幾乎可以說是市場滲透率最低的國家。市場滲透率是指融資租賃交易量占各國GDP的百分比,它衡量了融資租賃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貢獻程度。顯然,我國的融資租賃業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對GDP貢獻較小,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四,就中小企業來說,盡管融資租賃在中小企業融資方式中占有很大優勢,但是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尚且沒有相關認知,仍然傾向于以購買的方式引進設備。此外,中小企業也缺乏對融資租賃具備一定知識的相關人才,即使認識到了融資租賃獨特的優勢,也無法很好地開展相關業務,無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陳麗芹,郭煥書,葉陳毅.利用融資租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企業經濟,2011(11).
[2]曾玉玲.融資租賃功能及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優勢探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5).
[3]岳彩申.融資租賃監管模式的轉型[J].法學,2012(7).
[4]路旸.融資租賃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比較優勢[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5]呂利紅.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問題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6]朱建波.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7.
作者簡介:馬思雨(1989-),女,漢族,河南人,天津財經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