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情
【摘要】融資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實踐及供應鏈融資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對企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供應鏈融資 ?發展方向 ?現狀 ?對策
“中國企業缺乏供應鏈管理能力,這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產業升級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的金融海嘯中,我國的許多中小企業由于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而陷入困境,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付出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提供更好的有利于從事供應鏈管理的服務體系,這其中就包括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這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鏈曾說過的一段話。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在中小企業發展中,對其發展起到制約作用的就是供應鏈管理能力的缺乏。為此,必須通過自身與社會的努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
一、供應鏈融資的發展
對供應鏈管理產生背景進行回顧,可以加大企業對新管理理念與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在企業管理中供應鏈管理將成為其發展的重要方向。Lee提出,70年代行業領導者必須對產品質量加以重視,促進全面質量管理與零缺陷等管理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企業生存中80年代起產品質量已經發展為企業的必備能力,在競爭中產品質量已經不再是競爭優勢,而開始轉向提升生產效率等方面,出現了新的管理理念與技術,如精益生產、準時制等。大部分企業在90年代后,都提升了其生產效率,從那時起企業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于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也就是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這種運作方式可以為各個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通過十幾年的努力,供應鏈管理愈加完善,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全球化經濟的不斷深入,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部分企業已經不單單重視企業自身的成本與收益管理,將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看作是一個整體的價值鏈,并進行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同時,利用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對企業外一切資源進行充分挖掘與利用,實現優勢互補,并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已經在1000萬家、在企業總數的99%,產值為總產值的64%,稅收占總量的43%,但在融資方面,中小企業卻僅占了30%,在整個經濟活動中,中小企業占用資金很多。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與就業壓力緩解中,中小企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中小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還面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融資問題,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二、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的現狀
通過20多年的努力,在國民經濟發展與就業壓力緩解等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國民經濟中,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被稱為“毛細血管”,中小企業發展是否健康,對國民經濟發展十分有利。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面臨著諸多問題,如法律規章的限制、缺乏專業人才及難融資等問題。中小企業具備穩定的融資渠道是其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狹窄
通常情況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及私人資本市場是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現階段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整體水平較低,缺乏一個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并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在股票、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渠道中相關部門進行了準入條件的制定,如要求企業資本規模、信用等級等具有較高的規定。但中小企業市場內具有較高的融資準入標準,如到2008年5月,中小企業獲準發行的上市企業只有244家,由此可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十分狹窄。
(二)內源融資提供的資金不足
作為企業資本融通的重要渠道,內源融資的優勢為成本低與效益高,這也是形成中小企業資本的主要方式。消費與積累矛盾、稅收優惠缺乏及過低的規定折舊率等是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具有較小的資本,通常情況下只有30%以下,由此可見,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機制還不完善。在中小企業機制建立早期,資金需求量較低,可以通過內源融資的方式有效處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內源融資已經無法對企業資金需求進行最大限度的滿足,對信貸融資需求越來越高。
(三)銀行貸款難度大
大部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難度較大,但僅僅依托內源融資卻很難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此,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都集中在間接融資渠道上,如銀行貸款等。從經營風險和收益方面來看,商業銀行融資服務的提供更趨向于大型企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銀行的經濟效益,還可以規避銀行風險。因為中小企業市場存在較大的風險,企業具有較高的倒閉率,其自身具有不健全的財務制度,并缺乏足額財產抵押與擔保,為此,出于安全性的考慮,銀行往往不愿將貸款貸給中小企業。基于此,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難度也在不斷提高。
(四)間接融資渠道不完善
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融資租賃、商業信用、票據貼現等都是通常意義上的間接融資渠道。但除銀行貸款以外,在我國這些間接融資形式還不完善,并沒有建立完善的間接融資渠道,這樣導致間接融資方式選擇性較小,嚴重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
三、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發展的對策
在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服務拓展,應對供應鏈融資業務風險防范加以強化,進行供應鏈融資主體的創新,突破傳統服務模式。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發展中,因其自身原因、國內環境及市場因素的制約,導致融資難度不斷加大,為此,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必須從企業內容進行資本經營效率的提升,進行信息共享平臺與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可以有效擴展供應鏈融資領域的范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中小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才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資本經營效率從企業內部提升
拓展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業務,必須完善企業管理體系,資本經營效率從內部提升,可以對供應鏈融資系統性風險進行有效降低。從表面看企業產品與綜合實力的競爭,也就是供應鏈網絡的競爭。基于此,在企業集群中,核企業應樹立并強化集群化管理理念。價值重構與組合整個產業鏈,并對財務供應鏈進行優化。并將供應鏈融資激勵機制引入與強化,增強成員企業的歸屬感.形成相互依賴的“信譽鏈”、“利益同共體”,這是完善供應鏈融資的重要保障。
(二)進行數據信息共享供應鏈融資服務平臺的構建,對供應鏈融資技術進行突破
供應鏈融資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信息管理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利用共享信息,可以確保企業能對生產經營方案進行及時調整,為供應鏈上企業現有資源的高效整合及配置優化的實現提供可靠保障,并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但市場經濟發展中,供應鏈企業因其發展具有獨立性,導致信息標準化程度不高。為進行數據交流共享平臺的建立,需要通過多方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信息傳遞的暢通,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與技術支持。
(三)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健全
作為一種信用經濟,市場經濟在完善信用制度及處理好信用關系的前提下,可以對供應鏈融資過程中企業風險進行有效規避,但無法對信貸風險進行有效規避,基于此,必須進行供應鏈融資信用體系的完善,這也是中小企業供應鏈有效融資的方式。建立完整的信用體系,可以對市場交易的安全性進行有效提升,還可以對銀行風險控制能力進行有效提高。只有建立健全的信用體系,才能打消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顧慮,并設計合理科學融資方案,幫助企業及時對自身融資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在企業信用評級中商業銀行都采用統一標準,因規模、綜合實力等因素的制約中小企業與貸款標準符合的極少。往往增加了中小企業貸款的難度。基于此,國家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商業銀行也必須對中小企業信貸標準進行適當地調整,進行與中小企業特性符合的信用評定、評級辦法的制定。并改善中小企業信貸業務流程設計,進行與中小企業授信評級體制和貸款管理模式相符合供應鏈融資方式的建立與完善。
(四)對供應鏈融資領域進行擴展
現階段我國主要的間接融資方式為商業銀行貸款,在多種供應鏈融資方案中,供應鏈直接融資渠道狹窄,在我國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供應鏈融資發展中由間接融資轉變為直接融資是必然趨勢。只有對資本市場下供應鏈直接融資加以重視并大力發展,才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才能促進供應鏈融資的發展。在直接融資領域金融市場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通過借貸市場、抵押市場、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力量實現融資證券化,有機連接金融市場每個層次,才能促進我國供應鏈融資快速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中小企業在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還面臨著融資難等問題。目前,融資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體系,才能有效解決融資問題,同時提高中小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潘曉惠,陸岷峰.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風險和對策分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1).
[2]茍文峰,劉杰.我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問題研究——基于產業集群的視角的分析[J].中國商貿.2011(05).
[3]宗建新,蔡琳,袁蓉霞.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發展與創新[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13).
[4]杜瑞,把劍群.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共贏之道——供應鏈融資[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02).
[5]李齊.我國供應鏈融資方案的比較與思考[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8(03).
[6]趙莉.供應鏈融資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