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蘭
【摘要】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面臨著新的挑戰。從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以來,離任審計一度占據主流地位,但隨著經濟責任審計的縱深發展和審計“免疫系統”論的探索完善,離任審計面臨著事后監督帶來的困境,而任中審計由于有著監督關口前移的特點,逐漸得到推廣并占據重要地位,發揮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任中審計具有的優勢,指出我國應大力推行任中審計。
【關鍵詞】離任審計 ?任中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 ?免疫系統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任職期間對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審計模式,按照審計實施的時間分類,可以分為任中經濟責任審計、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其審計目的與常規審計目的不同,主要目的是界定分清領導干部責任,提供干部考核、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這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1998年至2010年10月,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審計領導干部共計41萬多人,其中:黨政領導干部38萬多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3萬多人。審計查出由領導干部直接責任造成的違規問題金額和損失浪費問題金額合計684億多元;各級黨委和干部管理、紀檢監察部門參考審計結果,免職、降職、降級、撤職和其他處分共計1.81萬人;移送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0.72萬人。
一、任中審計的法律依據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0年出臺《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辦發〔2010〕32號),其中第五條規定“根據干部管理監督的需要,可以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進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也可以在領導干部不再擔任所任職務時進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賦予了任中審計相應的法律依據。
二、任中審計的開展情況
任中審計方式在經濟責任審計中越來越受重視并逐步推廣起來,各地審計機關不僅相繼出臺相關制度辦法,并逐漸開始開展任中審計,加大任中審計的比重。例如山東省2005年出臺《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辦法》,規定對任中審計實行計劃管理;安徽省2006年出臺了《安徽省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辦法》,提出“領導干部任職滿三年的,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任中審計”;杭州市2007年下發了《杭州市關于加強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意見》,規范任中審計的管理,提出要有計劃地開展任中審計。審計署和各地審計機關近年來大力開展任中審計。例如審計署2009年和2010年審計的37名省部長中,有33名是任中審計。廣州市從2009年開始開展任中審計,2013年、2014年分別安排了13個、11個任中審計,占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的比例分別達到了87%、73%,可見推行力度極大。
三、任中審計的優勢
由于離任審計“先離后審”,事后監督,往往被審計對象戲稱為“馬后炮”,存在審計監督滯后、問題整改落實難等弊端,在領導干部的人事考核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任中審計即事中審計,是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進行的經濟責任審計,在審計監督功能發揮、問題整改落實效果、審計結果運用等方面較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有著更明顯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事中監督,有助于實現審計“免疫系統”功能
一是任中審計將監督關口前移,改變了以往離任審計重事后處理、輕過程監督的弊端,有助于及時發現領導干部任期內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防微杜漸,避免造成國家經濟損失,有效發揮審計作為“免疫系統”的預防功能。二是任中審計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通過在審計過程中規范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通過促進領導干部嚴肅財經紀律,提高被審計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從而達到健全完善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機制、降低違法犯罪的可能。
(二)關口前移,有助于提高領導干部的接受度
一是任中審計將監督關口前移,變事后監督為事中監督,審計的角色從“查錯”轉為“監督+防范”,審計的作用也從“亡羊補牢”轉為“未雨綢繆”,有助于被審計單位變被動管理為主動防范,被審計領導干部認識到任中審計的作用后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接受度較離任審計高。二是任中審計對領導干部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防止和避免領導干部因為知識結構的限制、理解認識上的偏差等原因而犯錯誤,有助于促使領導干部樹立守法意識,增強守法觀念。
(三)任中整改,有助于改善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一是由于審計對象對任中審計接受度更高,態度更為端正積極,更愿意主動配合審計工作,審計結果更為客觀公正,因此更有利于問題的整改落實。二是由于責任對象明確,在任期間的被審計領導干部會更重視審計意見和建議,為避免問題遺留會影響到領導干部的離任升遷,在任領導干部會積極主動的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整改落實,保證了審計整改落實的時效性。
(四)先審后離,有助于提高審計警示力
任中審計“先審后離”,使審計結果真正成為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等的參考依據,一是能提高審計權威,改變離任審計監督“滯后”的特性,更能引起被審計單位和領導干部的高度重視和嚴肅對待,認真積極配合審計工作,有助于審計機關順利開展審計工作;二是能提高審計警示力,對其他審計監督對象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達到“審計一個,教育一片”的效果,有效發揮審計監督功能。
(五)變被動為主動,有助于審計機關把握重點
一是以任中審計為主使審計機關由被動轉為主動,更有利于審計機關統籌審計力量,科學安排全年審計項目工作計劃。二是以任中審計為主有利于審計機關科學分析領導干部任職情況,把握審計重點,有側重點、有選擇性的確定審計對象。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任中審計具有離任審計無可比擬的優勢,能消除離任審計事后監督帶來的諸多弊端,是未來經濟責任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審計機關應轉變觀念意識,加快推進經濟責任審計以離任審計為主向以任中審計為主、離任審計為輔的轉變,以規范化的理念從制度上、機制上、管理上推動任中審計發展,從而實現經濟責任審計的縱深發展,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在提供干部考核、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方面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安平,翁燕珍.開展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的探討,交通財會,2014.08,P36.
[2]郭曉曼.加強屆中審計是經濟責任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內部審計,2011.03,P38.
[3]鄧安香.淺談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現代商業,2013.26,P248.
[4]秦海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問題和對策,理財,2013.12,P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