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信軍
關于加強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探討
余信軍
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動變化相對較小,其在填寫記賬憑證時常不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只簡單描述會計記賬摘要,不能有效反映經濟業務狀況。在會計科目名稱上因其不規范填寫,不能滿足國家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致使相關憑證不能完整呈現企業的盈余走向。因此加強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研究將會成為研究熱點。
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現狀;策略
隨著城市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的改革,中小型企業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在當今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于普遍關注的中小企業會計問題主要側重中小型企業會計核算的研究,便于規范管理中小企業會計核算,保障中小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加強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規范其財務管理流程勢在必行。
關于中小企業的劃分主要依據相關的政策標準,主要以企業職工人數、生產銷售能力、資金總額等相關數據進行分類,其中較為注重企業生產能力、生產種類以及相關的固定資產進行劃分。該企業一般情況下由個人或少數人籌集資金組建中小型企業,經營方式上為業主直接進行企業管理,外界環境干預較小。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靈活性強,經營決策權相對集中,在利潤創造上取決于經營者的經營態度與自身掌握的管理理念,企業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有機結合既可降低管理成本,又便于實施有效決策。
中小企業會計核算普遍展現的特點有靈活的科目設置、簡便的核算方法、清晰的會計報表以及業務處理明確。在科目設置上,若對財務報告的影響較小、甚至并不影響,可依據相關要求對會計科目采取增刪措施;因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可直接采用簡易權益法進行資金核算,因長期資金不提減值準備,其記錄方法較為簡便;中小企的現金流量月變化較小,因而其現金流量表具有選擇性,在會計報表中的附注內容相對而言亦能進行簡化,最終形成的會計報表較為清晰,便于資金審查核算;中小企業在處理非貨幣性交易的原則與債務重組的規定上較為明確,會計制度的變更與會計政策能夠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業務處理水平的提升。
(一)會計核算主體界限模糊
中小型企業經營權與管理權界限區分相對不明確,在企業共有資產與個人財產出現混亂占用局面,給企業的會計核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小型企業中,投資者隨企業規模的擴展,在財務管理制度上的要求逐漸提高,但其無法對聘請的財會人員給予信任,因而常自主進行會計核算。對企業資金出現挪用現象,甚至使用個人財產進行企業資金投入,這將造成采購工作上無法獲取相應的正規發票,為企業的正常會計核算增加困難。
(二)會計基礎薄弱
1.原始憑證存在弊端
原始憑證對企業會計核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原始憑證填寫存在殘缺、虛假的現象。這種原始憑證失真隱患對企業整體的會計核算工作效率有著不利影響,同時不利于國家財政收入工作的良好進行和國有資產的積累。中小企業在原始憑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在經濟業務項目的填寫與實際項目內容存在差距、經濟項目內容與發票內容不符、在填寫原始憑證時采用過時的發票與憑據以及違規捏造原始憑證等四個方面。在發票這一環節,因不遵循相關規定開具發票,造成票據之間的聯系出現不統一現象,致使支出方實際資金支出少但其票據記錄金額較大、收入方實際收入大但其入賬票據金額較小,進而出現偷稅漏稅的問題。在會計憑證的內容上有關附件憑證在張數上進行簡化,并且在編制人、出納人以及稽核人等要求簽字蓋章的區域并未嚴格填制,造成會計憑證內容出現殘缺現象。
2.賬薄設置制度不完善
企業中賬薄在設置上常以不同部門查閱進行對應的設置,面對國家稅務部門時常采用虧損賬薄,而在銀行部門則使用盈利賬薄。較少數企業并不設置總賬賬薄,對各處資金流向的明細賬不能進行有效核對,其中企業的固定資金并未記錄在賬薄之上,致使其成為賬外資產,不利于賬薄設置制度的完善。因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專業性不強,在賬薄啟用時出現的錯誤不能采用規范的更正方法,導致對賬薄的錯誤出現涂抹、刮擦等現象,甚至在書寫上發生數字表述錯誤等。
(三)會計核算制度不健全
1.法制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業的發展基礎相對較為薄弱,對其擬定的會計法規出現滯后現象,對會計行為不能起到約束作用,不能有效滿足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現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與打擊力度對中小企業的影響較小,因而給其在會計核算中出現不規范行為帶來可乘之機。當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時,逃避債務與偷稅漏稅行為更加惡劣,而國家相關執法機關檢查監督力度不夠則放縱這不良行為。
2.會計人員專業素質較低
并且當前的會計人才隊伍因經驗、學歷等因素呈現出良莠不齊的局面,造成會計業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較低。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在會計部門通常只是設置較少職位,甚至出現一人擔任多職的情況,并未形成良好的會計核算體系。優秀、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在選擇就業企業時常考慮未來的發展空間,可能不會選擇中小企業,致使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會計能力專業人員出現匱乏現象。
(一)建立健全企業的組織結構
中小企業的組織結構應結合市場上的變化進行相關的變革,在內部員工的分工上明確劃分職位標準與所承擔的責任。需明確職責、分工明細,加強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逐漸形成一定的程序性,以便實現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建立完善的會計核算法律法規
在會計核算方面可遵循實用原則和嚴謹原則,實現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同時還應側重相關法規的邏輯性,規避法律法規重疊風險,促進會計工作流程的依法性;增強法規的宣傳度,促使會計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嚴格明確相關的責任人所需承擔的責任。
(三)制定完善的會計人才培養計劃
針對當前會計人才專業素質較低的問題,中小企業在加強會計核算時須制定出合理、科學的會計人才培養計劃,可高薪聘請高素質會計人才,對企業內部現有的會計人員進行嚴格的專業培訓,打造本企業獨有的會計人才。側重對會計人員的道德素養以及法律意識的審查,留下優秀的會計人才;積極組織本企業會計人員參與同行業會計交流活動,致力于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與會計核算能力。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社會就業壓力的緩解提供了有力條件,加強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對企業整體的發展水平具有促進作用,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朱寶存.關于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探討[J].管理學家,2013,(22).
(作者單位:湖北省洪湖市環境監察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