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
山東省第23屆運動會有氧踏板操成套創編分析
□李娜(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分析法、數理統計與對比分析法對山東省第23屆運動會(大學生組)健美操比賽丙組有氧踏板操前6名成套動作創編進行分析。研究表明:丙組前6名參賽隊成套藝術編排水平高的隊伍,完成質量相對高;丙組前六名參賽隊均采用動力性托舉,過渡連接多采用A-B-A形式、分層、握板方式豐富,隊形變化多樣的參賽隊得分高。今后在編排中應注意操化在成套動作中的比例、增加上肢操化不對稱性、創新托舉形式、增加成套動作編排特色。
關鍵詞:有氧踏板操成套動作編排
目前有氧踏板操越來越受到廣大大學生的喜愛,有氧踏板操所特有的健身健心功效走入了各所高校的課堂。2014年山東省第23屆大運會首次把有氧踏板操項目加到了健美操比賽中,從各參賽隊的成套動作來看,山東省大學生的9支參賽隊整體水平較高,本文從成套動作的托舉、過渡連接、分層、握板方式及隊形變化方面對2014年山東省第23屆大學生有氧踏板操的比賽丙組前6名的參賽隊伍成套創編進行研究,發現名次靠前的參賽隊成套編排復雜多樣、形式新穎,主體內容豐富。
2.1、研究對象
2014年山東省第23屆運動會(大學生組)健美操比賽有氧踏板操丙組前6名參賽隊的成套動作創編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分析法、數理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對前六名參賽隊的成套動作創編進行統計和分析。
3.1、對成套動作托舉、分層、握板方式、過渡連接的統計與分析
有氧踏板評分的主體內容主要通過成套動作的過渡連接、托舉、動作分層、握板方式等幾個方面來評定。規則中要求主體內容具有復雜多樣性、創新性、動作具有流暢性

表1 2014年山東省第23屆運動會大學生丙組有氧踏板操前6名托舉、層次、握板方式次數統計
(1)對托舉動作的分析。
規則規定成套動作中至少有一個托舉,托舉動作可以分為動力性托舉和靜力性托舉,其中動力性托舉又分為翻轉類、轉體類、劈腿類和旋腿類,靜力性托舉可以分為平衡類、柔韌類、造型類。托舉動作也是團隊集體力量的表現,在成套動作中會起到視覺沖擊效果。在托舉方面各代表隊都采取了動力性托舉,山師、山理工、青大、山大均采用翻轉類托舉,翻轉類托舉視覺效果好,充分體現隊員默契,易被隊員掌握。山東體院采用的是旋腿類托舉,展現了隊員柔韌性,棗莊學院采用動靜結合托舉,開頭劈腿類托舉,結束部分是造型類托舉,一靜一動,編排完整。
(2)分層方面的分析。
分層是在踏板操中多樣性、復雜性的體現,一般采用動作先后順序分層、高低分層、左右對比分層等方面,成套中加入分層會提高整體的編排效果,是主體內容復雜多樣性和創新性的體現。本次比賽藝術分得分高的山體和山師在分層上有優勢,分別采用12、11個分層,復雜多樣,一致性高,層次分布清晰明確。山大成套動作的分層多,但是分層不明顯,沒有形成鮮明的對比。棗莊學院與青島理工分層較少,缺少了創造性和復雜性。從整體來說分層情況會影響藝術編排得分,所以提高藝術得分,必須要具有獨創性的分層。
(3)對握板方式的分析。
有氧踏板向著多樣化發展,參賽隊對細節編排要求愈加嚴格,握板方式是細節編排的重要體現,參賽隊通過不同方式握板來體現編排的復雜性。本次比賽得分最高的山體運用了6次不同類型的握板方式,分別是豎拿橫放,豎拿豎放,高過頭頂旋轉橫放,拖板,橫拿橫放,高過頭頂旋轉豎放。其他參賽隊伍的握板方式比較單一,大多采用橫拿橫放,豎拿豎放簡單方式。可以在今后編排中,重視拿放板細節編排,使成套動作復雜多樣。
(4)對過渡連接的分析。

表2 2014年山東省第23屆運動會大學生丙組有氧踏板操前6名過渡連接統計表
過渡連接是成套動作中銜接前后動作重要組成部分,是成套動作中空間轉換的重要途徑,一個具有特色流暢性高的過渡連接,會提高整體藝術性。用A表示地面,B表示站立,C表示空中。由表2得出山師大在過渡連接上的運用最豐富,運用了7個,充分利用了地面、站立、空中的空間轉換,連接順暢,觀賞性強。山體運用了5個過渡連接,四種不同形式的過渡連接形式的都有體現,比較全面。棗莊學院運用的連接都是B-A-B的形式,較為單一,不具有復雜性。山理工過渡連接使用最少,沒有充分利用過渡動作,整體動作起伏小。青島大學3次過渡連接都是B-A-B,過于單一,山東大學過渡連接使用6次,也是大多集中在B-A-B形式,缺少地面與空中的連接形式。總體來看,前6名的參賽隊伍在B-A-B形式的過渡連接占到總體使用過渡連接次數的62%,B-C-B占23%,B-C-A-B占12%,B-A占3%。由此可以看出B-A-B方式的過渡連接使用最為普及,這也反映了B-A-B形式自身易掌握性的特點,隊員易完成,還能展現從站立到地面過渡的空間層次。
3.2、對成套編排中隊形的統計與分析
隊形變化貫穿整套踏板動作,隊形的變化是編排多樣性的表現,在成套動作中流暢、多樣的隊形變化,會增添藝術色彩。在FIG 《2013-2016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中明確規定成套動作中隊形變換要具有流暢性,充分展現隊形的原創性和復雜性。

表3 2014年山東省第23屆運動會大學生丙組有氧踏板操前6名隊形統計
在成套操化編排中隊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型隊形,另一種是過渡隊形。由表3可以看出成型隊形運用最多是的山東體院,總計9個隊形,空間利用充分,但是大多屬于分散性的隊形,可以增加隊形的緊密度。山師大在隊形的運用上較為合理,分散型、密集型、橫向隊形利用很充分,可以在變換隊形的過程中注意巧妙性。從成型隊形上看,大多學校都采用了5或6個成型隊形,說明目前丙組前六名參賽隊在成套編排中采用5或6個成型隊形在可控范圍內。
過渡隊形是隊形編排中流動性的體現,青島大學在過渡隊形當中變化次數最多,流動性好,但是整齊度不高。其次是山東大學過渡隊形,隊形變化大多是橫向變化,隊形變換過程中大多步伐簡單,踏步動作較多。而成績靠前的山體、山師、棗莊學院的過渡隊形都在7或8個,這說明在成套動作中采用7或8個過渡隊形編排效果最好,在整齊度高的前提下又增加了流動性和美觀性。
(1)支隊伍大多采用動力性托舉,過渡連接A-B-A形式運用的最多、分層、握板方式豐富得分高。今后要創新托舉形式,注重過渡連接的創新性和流暢性,增加層次變化和握板的方式;
(2)隊形變化多樣得分高。成型隊形大多采用5或6個隊形,過渡隊形采用7或8個得分高。今后在隊形變化中要注重隊形的創新性,在整齊度高的前提下增加隊形的流動性。
參考文獻:
[1]徐路萍.競技健美操集體六人項目隊形變化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01.
[2]周建社,張利芳.競技健美操托舉與配合動作的創新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2.
[3]杜炎鑫.競技健美操空間運用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11,05.
[4]余梅.我競技健美操六人項目成套動作編排的藝術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04.
[5]徐嬌.對第26屆世界大運會有氧踏板操項目成套動作編排的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