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梅
摘 要:新疆醫科大學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MHK成績在全疆遙遙領先,但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后,成績不容樂觀,專業課教師把原因歸咎于學生的漢語水平低,聽不懂課。為了查問題、找原因,該文針對新疆醫科大學少數民族學生的雙語教學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了目前少數民族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態度,在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和對策,以期為高校雙語教育的決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成效 調查與研究 雙語教學 建議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108-02
要實現新疆和諧穩定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快新疆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2002年以來,新疆不斷加大推行雙語教學的力度,通過舉辦雙語實驗班、內地高中班、區內高中班、實施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加強學前雙語教育等措施大力推進新疆雙語教育工作,使得新疆雙語教育快速發展。
由于醫科院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要求更高,新疆醫科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漢語教學改革。目前我校的少數民族學生經過一年的預科漢語學習后,MHK三級通過率可達到95%以上,在全疆遙遙領先,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都符合國家規定的進入專業學習的語言要求。但進入到醫學專業全漢語授課的學習后,往往一些學生覺得難學,老師感覺難教,最后學習效果那是可想而知的。為了擺脫目前這一困境,將對我校少數民族學生的雙語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對雙語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1 調查設計與實施
對該校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的漢語學習狀況和少數民族學生醫學課程學習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和分析,同時就目前的雙語教學現狀對少數民族學生和教師進行訪談。
分別對130名少數民族學生,其中2011級臨床醫學40名學生、口腔醫學30名學生、藥學30名學生、衛生事業管理30名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表130份,收回有效問卷125份。對進行問卷的130名學生同時進行了隨機訪談。同時還對臨床醫學2名教師、口腔醫學2名教師、藥學2名教師、衛生事業管理2名教師進行了隨機訪談。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少數民族學生雙語教學現狀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可以基本了解我校少數民族學生的雙語水平及雙語教學狀況。57.6%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除了上課、回答問題、寫作業、考試用漢語以外,大多數交流都是用母語。80.8%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畢業于民族地區民族中學,89.6%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從小學開始學習漢語,只有10.4%的民族大學生從學前開始學習漢語。20%的學生獲得MHK四級甲等成績,40%的是四級乙等,三級乙等以上的占96%。完全能讀懂漢文專業教材的只有28%,能讀懂的占68%。92%少數民族學生認為找一份好工作是他們學習漢語的主要目的。對用漢語授課的教學模式,57.6%的少數民族學生贊同,支持用母語授課的占12%。大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實施雙語教學是有成效的,用漢語講授專業課不僅提高了漢語水平,而且拓寬了專業知識面。對漢語授課的態度,從師生訪談可以看出,教師與學生對雙語教學都抱有積極的態度,在接納全漢語教學的同時,對取得的成績也給予了肯定。
由此可見,我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漢語水平總體不錯,大多數認為學好漢語很重要,也比較認可雙語教學。
2.2 少數民族學生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2.2.1實施的全漢語授課模式與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實際應用水平相矛盾
根據問卷調查,只有16%的學生能全面熟練運用漢語進行聽課、閱讀、寫作業和課堂上用專業術語表達專業課知識,而36%的學生能聽課、閱讀、寫作業,但課堂上公開發言仍有一些困難,還有24%的學生能聽課和閱讀,但寫作業、發言有一些困難,還有23%的學生只能進行日常交談,在聽課、閱讀、寫作業、發言方面有較大的困難。這表明有些學生雖然已具備了一定的漢語能力,但在學習專業課方面仍有一定的問題。
2.2.2懂雙語的師資較為匱乏
在調查中得知有的民族教師在用漢語講述專業知識時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而漢族教師在上課時很少會考慮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特點、語言基礎,這都會造成學生對老師的授課不能完全理解的狀況。學生普遍認為雙語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而且最好能了解一些專業漢語的語言特點和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習得規律,或懂一點民族語言,在學生不理解的時候,適當地給予民語解釋,勢必會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2.2.3所用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漢語水平不相符
關于教材,32%的學生認為使用的教材偏難。這個問題值得深思,是教材本身的問題,還是學生漢語水平較低和專業基礎薄弱所導致的。
2.2.4專業漢語的學習時間太少
在訪談中得知,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大學生認為目前預科階段的漢語教學應該增加專業漢語學習的課時,尤其是增加醫學專業術語的學習。一些學生反映有些專業漢語詞語不懂,而上課時間有限,老師不可能逐個解釋,這勢必會造成專業學習似懂非懂,最終影響到教學效果。
2.2.5教學方法單一
17.6%的學生認為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只是一味地灌輸,學生被動地聽,沒有配合,沒有交流,更沒有考慮少數民族學生除了要解決專業術語的困惑以外,還要解決對漢語的吸收、理解和轉化的問題。那么如何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基礎、語言的特點和學科的特殊性進行教學設計,是我們在教學中應該考慮的問題。
3 對少數民族學生雙語教學的建議
3.1 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高等學校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實施的全漢語授課已成為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傳播前沿知識和信息的教學手段。學校作為實施者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以學生為主體,建立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雙語教學體系。在制定雙語教學的計劃、課程安排、教材選用、教學方法和教師資源的配置等方面注重實用性和合理性。根據學生的漢語應用水平、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確定雙語教學的模式及其課程設置。endprint
3.2 建設優秀的雙語師資隊伍
要辦好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雙語教學,就必須努力建設一支專業知識扎實、漢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較強的雙語教師隊伍。最重要的一點是加大對老師培訓的力度。首先,加強雙語教師對學科漢語特點的認識,使他們逐步了解、掌握學科漢語的使用特點。其次,在培訓教師漢語及專業知識的同時,重視雙語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在雙語教學中不斷探索雙語教學的規律,加強雙語教學規律的研究,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使自己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雙語教師。
3.3 加強預科階段的專業漢語教學
根據我校目前的實際情況,部分學生現有漢語水平并不能完全適應雙語授課,這對預科漢語教學提出了挑戰。首先,深化漢語教學改革,把提高少數民族預科學生漢語應用能力放在第一位,從教學模式、教材、測評體系和教學監督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其次,切實加強預科階段的專業漢語教學。使我們的少數民族學生不但具備良好的漢語閱讀能力、良好的漢語溝通能力,還擁有比較豐富的醫學專業詞匯量和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以達到預科階段雙語教學的最優化。
3.4 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在少數民族學生的醫學專業課教學中一定要講究教學方法,但現在教無定法,沒有什么固定的教學模式。雙語教師應明白雙語教學既不是漢語教學的延續,也不是專業漢語的代替,而是專業知識的講授、語言訓練和語言應用的融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及語言能力進行教學設計,選擇采用最適合、最有效的雙語教學法,以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最佳的教學效果。
4 結語
雙語教學是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的一個階段,不僅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而且充滿挑戰性。教育工作者在雙語教學的實施中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統籌規劃,使雙語教學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成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郭衛東.“雙語授課實驗”的語言問題[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0(4).
[2] 王洋.從語言態度的角度透視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7(2).
[3] 閆麗萍.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學生雙語態度的調查與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2(2).
[4] 閆麗萍.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學生漢語學習歸因調查與分析[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