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利利
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強大的壓力。圖書館的傳統職能已不能再局限于積累和保存文獻、提供圖書借閱等服務上,只有與時俱進的轉變,打破舊的觀念,開發新的服務空間,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競爭。開展社會教育、開發智力資源、發展信息服務、培養全民的信息素養都是其職能轉變的重要方向。對這些功能加以研究并積極探索新的服務方向、新的發展空間既可以提高圖書館的競爭力,又能挖掘其自身潛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關鍵詞:圖書館 社會功能 轉化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185-01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各種信息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信息作為一種產品已經進入到了當下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角落,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人類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也即人們所稱的“信息時代”。圖書館作為國家信息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中介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為了適應新時代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更好的服務于讀者和人民大眾,需要對圖書館重新進行準確的功能定位,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
1 開展社會教育
1975年,在法國里昂召開的圖書館職能科學討論會上,國際圖聯將圖書館的社會職能總結為四個方面:(1)保存文化遺產;(2)開展社會教育;(3)傳遞科技信息;(4)開發智力資源。社會教育泛指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內容和形式。現代信息傳播媒介的發展,教育技術的不斷完善,為社會教育的廣泛發展提供了可行的物質基礎。目前,圖書館在社會教育方面的成績已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事實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需要的不斷增加,社會教育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圖書館被譽為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大學”,它是社會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它的終身性、廣闊性、多樣性等都使得它成為了社會教育的良好平臺。圖書館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活動,舉辦各種講座,開展各種創新活動,為人們提供各類科學文化知識,歸根結底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教育無疑是人類自身發展的最重要途徑,但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對于大對數人來講,系統地接受學校教育顯然是不大可能的,而圖書館這一常設的文化教育平臺恰好能彌補這種局限性。面對人們強烈的閱讀需求,圖書館需要引導全民積極閱讀,深入閱讀,這是圖書館理應承擔的重要責任。圖書館作為人類的知識寶庫和信息中心,是為科技和教育服務的重要機構和基礎設施,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圖書館在推動科技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和發展知識產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圖書館藏有巨量的文獻,文獻中蘊含有大量的知識,將這些知識通過傳播輸送到社會上,使其在社會上流傳和應用,才能實現它的真正價值,確實推動社會的發展。
2 開發智力資源
過去圖書館學研究的主要是文獻,包括文獻的收集、整理、流通服務等,而信息時代圖書館需要激活知識,充分發掘文獻中的潛在信息,把靜態單一的變為動態綜合的,這就是需要圖書館及時更新知識內容,積極創新,服務于智力資源的開發。學校圖書館設立的主要目的在于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必要的服務。而面向社會的公共圖書館,則是以廣大社會人員為服務對象的,只要提供相應的證件或押金即可辦理圖書的出借服務,其特點是進入的門檻低,流動性很強,沒有固定的讀者群,但是它的圖書利用率比一般的學校圖書館要高,它也是為讀者開展終身教育的主要服務場所,所以需要更多地開展信息服務,達到社會智力資源開發的目的。
圖書館的圖書資料是人類長期累積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最為寶貴的智力資源,圖書館對這些資源的加工、處理,也是對智力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這也就意味著,圖書館無形中承擔著人才培養的職能。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還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文化娛樂功能。圖書館還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充分開發網上資源。這也為智力資源的開發提供了途徑與陣地。
3 發展信息服務
所謂信息服務是指圖書館依據用戶信息需求,主動搜集文獻資料,對文獻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序、分析、綜合,并以新的序化的知識單元提供給用戶的服務工作。文獻信息服務有別于傳統的文獻服務,它除了為用戶提供原始文獻外,還提供參考性信息服務,如:文摘、索引、提要等,內容包括信息咨詢、信息編輯、信息調研等。圖書館專題數據庫也是圖書館獨一無二的信息資源。圖書館根據本館的特征及用戶的專業需求,建立各種專題數據庫,并跟蹤網絡信息的變化,定期對數據庫的內容進行補充和更新;此外圖書館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中的一些電子刊物向用戶提供網絡服務及資源利用。信息時代的激勵競爭使得圖書館必須滿足用戶多方面、多層次的信息需求,只有開拓創新才能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信息時代,人們對圖書館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信息檢索和圖書資料的借閱,利用各種介質獲取各類專業信息也成為用戶的一種迫切需求。而事實上,現有的媒體提供的信息雖然量大,卻不能保證真實有效,所以,圖書館及時的發展信息服務,既滿足了用戶新的需求,又可以保持自己在信息資源提供領域內的主導地位。信息服務作為一種高強度的智力勞動,其勞動成果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知識(信息),是智力勞動的一種形式。在新的社會環境下,信息服務成為圖書館和市場經濟銜接的最好媒介,所以,在不動搖圖書館的傳統的服務功能的前提下,樹立產業意識、競爭意識是圖書館生存和競爭的有力保障。圖書館今后的競爭很大程度的體現在文獻信息中的信息積累、獲取和傳播方面。競爭不僅是行業發展的需要和用戶需求的需要,也是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化主體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圖書館才有可能向用戶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務。在新的時期,新的環境中,網絡信息共享為圖書館工作提供了許多便利,為其開展新的服務項目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圖書館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利用現代技術為人們提供更好更豐富的信息咨詢。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使圖書館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各級各類圖書館在知識經濟時代憑借知識密集、人才集中等優勢,在“科教興國”戰略實施進程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它們也將成為信息社會中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中心,成為知識經濟社會中的樞紐。所以適時轉變圖書館的社會功能,創新服務方式,既是圖書館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路,沈英.信息時代圖書館的地位、功能、模式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00 (5):12-14.
[2] 谷彥.論現代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J].圖書情報學刊,2007,19(2):96-98.
[3] 石艷霞,曹樹全.自主創新戰略下圖書館職能的心定位[J].工作研究,2007,(5):92-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