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飛
摘 要:高校圖書館是伴隨著大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而產生和發展的。高校圖書館具有為高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重要功能,因此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圖書館地位和功能不斷提高和強化的背景下,以社會互動理論為基礎,探索高校圖書館在高校信息服務過程中的互動機制。以互動主體的性質不同對高校圖書館的互動服務進行多維劃分,系統闡述高校圖書館互動服務體系下各項活動的內容和機理,為高校圖書館的科學化管理和服務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多維 互動服務 互動理論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190-02
高校圖書館是伴隨著大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而產生和發展的。高校圖書館具有為高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重要功能,因此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地位的快速攀升和教學管理的科學化進程中,高校圖書館的職能和作用越來越得到廣泛重視,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與服務使高校圖書館的功能最大化,成為學者普遍關注的議題。
1 社會互動理論
社會互動即社會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會關系背景下,人與人、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等在心理、行為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該理論來自于維果茨基的社會互動理論和費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論,前者認為人的發展過程即通過人與社會的雙向互動逐步建立普遍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后者認為人的發展關鍵是自身與“中介”的互動。二者都強調互動因素對于成長和發展的推動作用。從學者們對于互動理論的研究看,社會互動必須具備的要素包括兩個或以上的主體、主體間存在接觸、主體間具有行為認知;社會互動的主要形式有交換、合作、沖突、競爭和強制。在當下信息社會,互動理論無疑有利于促進信息交流和活躍社會活動。
2 高校圖書館的互動服務機制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教育和學術信息交流的中樞。在高校圖書館服務活動中,根據主體的性質,可以把互動服務進行分類。不同性質的主體間產生不同類型和機制的互動。
3 高校圖書館的多維互動服務
3.1 具體主體間的互動
3.1.1 館員與讀者的互動
館員與讀者的互動是指在館員的信息管理和讀者的信息使用過程中兩主體間的面對面接觸過程。在二者的互動過程中,館員依據規定和既定程序對讀者的需求實施服務和管理,讀者在制度約束和館員的幫助下實現信息目標的獲得。館員與讀者的互動是圖書館服務中最主要、最頻繁、最密切的環節,是圖書館服務的表現形式。互動的結果和質量受雙方文化背景、行為方式、處世態度等因素的影響。館員與讀者間友好的交流和順暢的溝通是實施圖書館服務的前提和基礎。
3.1.2 館藏與讀者的互動
館藏與讀者的互動是指在館藏政策、館藏資源和館藏信息發布等方面,在依據知識更新、尊重讀者意見、重視信息傳遞的基礎上實現館藏共建的過程。在館藏政策的制定、館藏書目的引進和館藏動態的公告方面,做到密切與讀者進行互動,吸取有益建議,了解讀者需求,引導讀者閱讀,促進讀者的知識獲得。館藏與讀者的互動是實施圖書館服務的直接因素,是圖書館服務的本質內容。
3.2 抽象主體間的互動
3.2.1 服務與教學的互動
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為教學服務。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電子資源為教學對于知識的需求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圖書館具有龐大而全面的館藏書籍和期刊資源,在學科分類、知識體系和前沿涉獵方面都做到極大滿足廣大師生需求,使得師生讀者能夠最便捷、最直接、最經濟的進行知識汲取,提高教學質量,更免去了在外購書造成的時間、金錢的浪費以及與教學需求進度的脫節。圖書館龐大的電子資源是館藏紙質書刊的重要補充,大量的數據庫、數字圖書館、網絡資源為教學提供了更為充分、便利的知識服務。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與教學發展形成互補態勢,有利于圖書館在第一時間了解教學對于資源的需求和現有資源間的供需矛盾,更能夠準確、及時的進行資源引進,以滿足更多教學所需。
3.2.2 服務與科研的互動
科學研究是高校的生命,為科研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任務。科學研究需要以廣泛、深入、準確的理論知識為基礎,以最具時效性的前沿學術信息為引導,了解知識體系的發展脈絡,方能形成自身對于知識和問題的獨特見解。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不僅能夠滿足科學研究對于知識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刺激科研人員靈感的產生,提高科研人員的創造力。
學科館員制度的產生為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科研的互動增添了活力。學科館員作為聯系圖書館與科學研究的一座橋梁,是二者信息傳遞、相互交流的重要紐帶,一方面快速、準確的為科研組織和機構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知識信息;另一方面也為圖書館的館藏建設指明了方向。
3.2.3 服務與校園文化的互動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文化重地,是高校最為龐大的文化信息集散中心,因此圖書館的服務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息息相關。校園文化的整體氛圍與圖書館的服務活動相互作用。一方面,校園文化的整體氛圍對于圖書館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積極、活躍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之下,圖書館與讀者的交流必然是活躍的、向上的;另一方面,圖書館服務的內容和水平既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構成,同時也對校園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
3.3 主體與“中介”的互動
3.3.1 網絡媒體互動
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泛在化時代,而這個時代的最有利支持便是互聯網的存在。(1)通過Web技術,圖書館的服務實現了信息發布的多樣化、便捷化、快速化。對于新書導讀和信息公告等能夠即時發布,提高時效性。(2)網絡媒體使得圖書館網上續借、電子資源使用和館際互借、信息查詢等成為了可能,方便了讀者,同時也使得圖書館和讀者的關系更加緊密。(3)通過個性化網頁、網上社區、電子郵件和QQ軟件實現圖書館與讀者的廣泛而及時的互動。
3.3.2 人文環境互動
高校圖書館除了通過網絡發布和接收信息,與讀者進行互動之外,圖書館內部人文環境也是溝通服務與讀者間的橋梁和紐帶。圖書館的環境氛圍對于服務的開展至關重要。圖書館人文環境分為有形環境和無形環境。有形環境主要包括書籍(刊)的內容和陳設、墻壁櫥窗的宣傳內容、開放服務的時間、新技術的應用等;無形環境包括館員的綜合素質、館員的服務態度、圖書館的制度建設、各種為了信息傳播而舉辦的文化活動等等。有形環境和無形環境共同構成了圖書館的人文環境,它體現了服務的宗旨、理念和最終目標。
4 結語
社會互動理論強調互動對于發展的推動作用。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活動與被服務群體的互動對于人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圖書館共建和讀者需求的滿足。圖書館的宗旨是“以人為本”,一切活動都是以提高服務質量為依托。我們探討互動理論、重視互動過程、強化互動觀念,都是為了讓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不斷攀升。
參考文獻
[1] 回雁雁.互動理論在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5,25(108):22-24.
[2] 陸偉華,張文華.高校圖書館與教學、科研的互動關系分析[J].現代情報,2007(3):204-206.
[3] 姚飛.清華大學圖書館與讀者互動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6):66-70,73.endprint